邱 梅,李康娟,徐 蘭,王 玲(.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廣東湛江5400;.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兒科405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445000)
·臨床研究·
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研究*
邱梅1,李康娟1,徐蘭2,王玲3
(1.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二區,廣東湛江524001;2.重慶市合川區人民醫院兒科401520;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445000)
目的探討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前后生存質量情況。方法選取2014年1~6月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需行PCI的患者120例,最終有103例納入研究,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對行PCI患者治療前24 h、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4個時間段進行問卷調查,對其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頻率、治療滿意程度、疾病的主觀認識等5個方面進行評分,評價其生存質量。結果在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等方面,術后1、3、6個月的各項評分與治療前24 h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6個月患者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等方面分別與術后1、3個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經PCI治療后生存質量顯著提高。
老年人;生活質量;冠心病;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問卷調查
我國新近公布的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加,其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最新心血管疾病報告顯示,2013年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為100.86/10萬,農村居民為98.68/10萬,與2012年的93.17/10萬、68.62/10萬相比均有所上升,可見冠心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社會和個人的重大疾病,而其死亡人數中老年人(≥60歲)占多數[1]。近年來,由于藥物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外科搭橋治療等方式的有效應用,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已經有了明顯改善。PCI以損傷小、無須開胸、恢復快、療效確切等特點為優勢成為全球心血管專業醫護工作者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生存質量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2-5],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較不同治療方法對生存質量的影響,而對于冠心病患者PCI前后生存質量進行系統性的研究較少;同時,老年人群由于身體器官功能、衰老、認知減退等因素,各種疾病都有其獨特性。因此,對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6月在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60~85歲,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符合美國心臟病協會(ACC/AHA)冠心病診斷標準,進行PCI治療并安置支架,支架釋放后要求冠狀動脈遠端血流Timi 3級。排除標準:心臟擴大、左心收縮功能不全、其他臟器嚴重疾病及腫瘤患者。入選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參照AHA制訂的標準及我國冠心病治療指南進行標準化藥物治療。120例行PCI的患者中,7例失訪,5例不愿意繼續參與研究,3例因再狹窄入院,2例死亡,最終進入研究的患者為103例,其中,男63例,女40例;中位年齡73歲;吸煙患者50例,合并高血壓患者7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3例,合并高脂血癥患者78例,心律失常患者40例。
1.2方法
1.2.1測量工具應用饒中和編譯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評價老年人群冠心病患者行PCI前后的生存質量[6-8]。SAQ主要評價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頻率、治療滿意程度、疾病的主觀認識等5個方面,共包含19項,其中,軀體活動受限程度有9項(包括自己穿衣、室內走路、淋浴、爬坡或樓梯、戶外活動或提雜物、輕快步行一段路、慢跑1 km、提起或移動重物、劇烈運動等),心絞痛穩定狀態1項,心絞痛發作頻率情況2項,對治療方法的滿意度包括4項(包括治療、解釋、生活樂趣等),對疾病的主觀認識程度有4項,一般按照量表逐項進行評分,每項分值范圍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機體功能狀態越好。
1.2.2實施方案在PCI治療前24 h,選取符合上述條件的冠心病患者,治療前SAQ問卷由研究者按量表順序逐項詢問患者于醫院內填寫,相應臨床資料根據病歷及相關檢查填寫;并在PCI治療后1、3、6個月以電話聯系或門診隨訪方式由研究者按量表順序逐項詢問患者后填寫SAQ問卷,最后匯總量表,進行相關統計。
1.3統計學處理應用GraphPad Prism 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最終納入研究的103例患者治療前24 h、術后1、3、6個月4個時間段進行SAQ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等方面,術后1、3、6個月的各項評分與治療前24 h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PCI可以明顯提高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組間比較發現,術后6個月患者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等方面分別與術后1、3個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PCI術后康復時間可能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預后的有利因素。而術后1、3、6個月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生存質量評分相對較高,說明PCI術對心絞痛發作情況有明顯改善作用。見表1。
心血管疾病為我國乃至全世界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防治心血管疾病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重大策略。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經過30年的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如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一些特殊類型心肌病(如克山病)等發病率明顯下降。然而,由于患者生活方式的轉變,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發生卻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我國疾病頭號殺手。由于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冠心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目前,冠心病防治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而對于冠心病患者PCI治療后生存質量的研究還較少[9-12]。而且由于國內患者的特殊性,可能在患者隨訪、復查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會為冠心病的防治和預后帶來一定影響。因此,采用較為便捷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復查、病情評估等顯得尤為重要,故SAQ量表的調查有其實際意義。國外對SAQ的研究較為成熟,而且患者依從性等都較高。我國冠心病患者PCI術的實施在近幾年大量增加,而對于PCI術后的生存質量調查卻較少,而國外調查顯示,SAQ量表的執行確實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質量[13]。因此,在國內開展SAQ與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生存質量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小樣本人群進行SAQ量表分析發現,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在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
表1 老年人冠心病PCI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老年人冠心病PCI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24 h比較,aP<0.01;與術后6個月比較,bP<0.05。
項目治療前24 h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疾病主觀感受程度80.77±9.98a90.55±9.59a95.86±12.53a88.21±15.67a72.68±11.65a35.34±21.63 25.61±18.89 50.03±25.25 45.23±11.54 23.89±19.58 75.23±13.53ab85.37±19.53ab95.12±15.43a78.89±9.37ab60.23±17.69ab76.89±12.01ab88.37±18.37ab95.69±14.43a83.52±18.99ab62.35±13.57ab
隨著醫學模式向醫學-生物-社會模式的轉變和醫療模式的轉變,應該采用多種方式盡可能徹底減輕患者病痛與精神負擔,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減輕社會負擔[14]。面對我國龐大的老年冠心病人群和復雜的病因及危險因素,可以借鑒國外經驗,用SAQ等量表或編寫符合我國國情的調查量表進行大規模調查,以期發現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預后影響因素等,從而為我國老年人群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基礎數據和臨床治療新途徑、新模式。
[1]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7):617-622.
[2]王翔.高齡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及干預現狀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1):102-103.
[3]Chhatriwalla AK,Venkitachalam L,Kennedy KF,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tent type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 J,2015,170(4):796-804.
[4]Hess CN,Krucoff MW,Sheng S,et al.Comparison of quality-of-life measures after radial versus femoral artery access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women:results of the study of access site for enhancemen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women quality-of-life substudy[J].Am Heart J,2015,170(2):371-379.
[5]朱吉基,楊瀾,許嘉鴻.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成型術后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73-6575.
[6]饒中和,袁志敏.一種新的估測冠心病患者機體功能狀態的調查表[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1996,17(1):14-16.
[7]黃愛麗.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經藥物和介入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評價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1):71-72.
[8]Alexander KP,Weisz G,Prather K,et al.Effects of ranolazine on angina and quality of llif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results from the Ranolazine for Incomplete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RIVER-PCI)trial[J].Circulation,2015,133(1):39-47.
[9]林平,高學琴,王蕊.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4):889-891.
[10]林平.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09.
[11]張辰浩.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5):757-758.
[12]顏文飛.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前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5004-5005.
[13]Bahramnezhad F,Khajeh M,Shiri M,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J].Glob J Health Sci,2015,7(5):246-250.
[14]湯國高.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8):3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32
B
1009-5519(2016)07-1052-02
廣東省湛江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2C3102032)。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