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丁環宇(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401331)
對國家示范性院校護理專業的認識與思考*
段春燕,丁環宇△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401331)
目的為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對5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的建設進行調查。結果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用“2+1”的人才培養模式,3所院校構建以人的生命周期為主線,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雙師”教師比例得到大幅提高。結論示范院校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發展。
教育,護理;示范性院校;高職高專;護理專業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精神,“十一五”期間,100所院校被列入“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通過建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各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引領全國高職院校將發展重點從規模擴展迅速放到質量提升上來[1]。這就要求這些院校經過建設后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本文通過查閱5所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的建設方案及任務書,對比分析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條件等因素,從而為推進護理專業示范效應、加快專業建設發展提供幫助。
1.1研究對象通過網絡查詢,確定5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高專的護理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所為醫學類院校,2所為綜合類職業院校。
1.2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于2007~2011年5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方案、項目任務書。
1.3研究方法采用橫向比較研究法,對不同院校護理專業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得到相應的結論。
2.1建設經費5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建設的總金額不同,用于子項目建設的投入不盡相同,見表1、2。

表1 5所國家示范性院校護理專業建設經費投入對比(%)
2.2建設情況對比分析5所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的建設方案及任務書,各院校的護理專業經過建設,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很大發展。見表3。

表2 5所國家示范性院校護理專業子項目建設經費投入對比(%)

表3 5所國家示范性院校護理專業子項目建設情況
3.1以示范建設為契機,投入經費促發展各級財政對示范性院校的建設經費投入逐步增大,這不僅推動了學校的課程建設、專業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而且提高了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2]。5所院校在國家示范性建設過程中投入大量的經費進行護理專業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將一半以上的經費用于實訓設備的添置、實訓室的改造等,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用于實訓條件建設的投入比例最大,達到66.2%。建設后的校內實訓基地不僅能滿足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專業的人才需求,而且能承擔一定的社會服務。各院校投入了20.0%以上的經費用于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建設,其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投入的經費比例最大,達到30.0%;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投入比例最大,達到30.7%。
3.2以校行合作、工學結合為基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5所國家示范學校與醫院深度合作,按照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4所院校護理專業采用“2+1”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即前2年在學校學習,后1年在醫院、社區實習。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創新構建了“1.5+1.5”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前3個學期以在校內學習為主,兼到醫院、社區完成教學見習;后3個學期在醫院和社區內完成教學和實習。這樣的培養模式均是在與醫院充分合作的基礎上形成的校院合作全方位、工學結合深層次、教學做合一的全過程,其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
3.3以就業為先導,構建課程體系高職教育主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來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的必然訴求[3]。5所院校均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在調研職業崗位群高職人才知識、技能和素質方面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確定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目標,再將整體目標分解成基本素質、專業基本技能、專業綜合技能等子目標,從而構建基于崗位能力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濱州職業學院這3所院校的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基于專業特點、崗位要求,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護考大綱標準為主線,構建以人的生命周期為主線,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4-6]。
3.4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素質師資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關鍵。高職高專院校要求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進行見習和工作實踐,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聘請生產和服務一線技術人員、技師和高級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7-8]。經過示范性院校建設,5所院校的護理專業均形成了一支專業素質高、教學水平好、具有極強凝聚力的師資隊伍。教師的整體結構得以優化,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兼職教師人數均有一定提高,“雙師”素質教師比例不斷上升,教學團隊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3.5進一步建設實訓基地5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均是在原有實訓條件的基礎上,依據醫院的護理工作環境和工作情境,進一步優化校內實訓基地的整體布局,營造職業氛圍、添置儀器設備,實現學校教學環境與醫院職業環境高度統一,努力提高校內護理技能實訓的仿真效果,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護理技能。有些院校構建虛擬訓練網絡信息平臺,如濱州職業學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了虛擬病房、虛擬醫院和虛擬實訓中心,為學生的技能訓練及自主學習提供場所實訓條件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各院校在加強原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新增教學醫院作為新的校外實訓基地。如何在充分調動校企雙方資源合理利用的同時,規范管理過程,提高利用效率,保證成果最大化,是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9]。因此健全長效運行機制和管理監控體系,加強實驗實訓室管理,確保實訓基地運行的規范性,才能切實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
3.6創建課程資源庫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創建的教學資源庫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專業課程標準、精品課程等,5所院校均重點建設《護理技術》《母嬰護理》作為優質核心課程,4所院校將《成人護理》作為優質核心課程進行建設,而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主持承擔的《護理基本技術》《母嬰護理》和《成人護理》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如果能盡快建成示范性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盡早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可避免重復建設。
如何使示范建設期間取得的成果得到大力推廣已成為示范建設的主要內容。通過建設,各示范性高職院校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因此可進一步分析總結出不同專業的建設重點,作為可借鑒推廣的經驗、模式和制度,帶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相關專業的改革和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
[1]范唯,馬樹超.關于加快建設示范性告知院校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6,26(19):27-30.
[2]魯明.國家示范高職建設項目資金管理的研究和實踐[J].會計之友,2011(9):109-110.
[3]胡洪彬.專業服務視角下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22(10):1302-1304.
[4]楊新月.圍繞護理崗位需求的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0,7(9):403-404.
[5]王麗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全科護理,2009,7(10):925-927.
[6]王海英.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探討[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12(4):582-583.
[7]郝志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機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8]馬林.內部制度建設:校企合作正效實現的關鍵[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1(11):48-50.
[9]劉家英,王爽,廖于,等.校企合作辦學中的管理制度探索[J].重慶醫學,2013,42(26):1524-152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56
C
1009-5519(2016)05-0774-03
重慶市社科規劃課題項目(2014YBGL133)。
△,E-mail:dhy12366@126.com。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