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權流轉“并網”要加快

掃二維碼下載《智庫觀察》電子版
【智庫觀察】 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后的流轉,需要搭建一個公開透明、制度完善、合法有序的平臺。作為2016年廣東“三農”改革的重頭戲之一,全省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并將在年內完成“并網”。對于各地來說,建設統一分層、管理規范、交易有序、互聯互通的農村集體產權流轉平臺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重中之重。
廣東省歷來高度重視農村改革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把農村改革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今年3月出臺的《廣東省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細化29項任務,全面部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確權和農村產權監管工作。同時,承擔推進11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
廣東農村綜合改革的特色之一是注重基礎性制度建設,其中農村產權制度建設是最重要的一項。2016年,廣東全省被納入土地確權“整省推進”試點后,為加快打造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廣東省在5月5日召開的全省深化農村改革工作會議上公布2016年深化農村改革任務清單,特別提出,年底前,建立全省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已完成縣鎮平臺建設的市縣,要將平臺延伸到省市一級,建立全省統一的農村流轉產權管理服務平臺。在農村集體資產集中在村民小組一級的地區,將平臺延伸到村民小組一級,力爭實現農村集體資產全部納入平臺監管和交易。
廣東全省統一分層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架構

目前,廣東正在打造的全省統一分層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已成為創新農村治理、化解涉農矛盾、保護農民權益的重要保障,也是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2015年全省各級平臺服務農村產權交易19.7萬宗,交易金額約1466億元,普遍實現溢價交易。
今年初,廣東確立了整合建立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整合共享資源、統一制度規則、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不斷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目標。3月22日頒布的《廣東省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對9個試點縣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水平再加砝碼,明確依托廣東省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等現有服務平臺,繼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核實工作,建立多級聯網的農村土地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各試點縣于2016年底實現縣鎮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全覆蓋和互聯互通。
同時,試點地區還圍繞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完善產權評估、交易、流轉等服務功能。探索建立抵押物處置機制,鼓勵通過平臺掛牌流轉等方式,幫助承貸銀行實現抵押權。也就是說,平臺不但要立足于“看門人”的監管角色,還要發揮好“中間人”的服務功能,讓農村產權要素真正活起來,帶動農民腰包真正鼓起來。
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是“互聯網+農業”的數據入口。與廣東省一樣,江蘇、四川、天津等地也在加快建設全省(市)統一的、分層次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平臺。
江蘇省《關于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信息互聯、資源共享、覆蓋省、市、縣、鄉鎮四級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現階段,要把縣(市、區)級流轉交易市場作為工作重點,帶動鎮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和完善縣、鄉兩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有形市場建設;省、市級原則上建立信息服務網絡平臺為主。
四川省《關于全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全省統一的信息系統和信息平臺,與市、縣交易平臺聯網運行,實現網上交易。具備條件的市(州)、縣(市、區)逐步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鄉(鎮)設流轉交易服務站。
天津市《關于加快健全完善我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意見》提出,興建市、區縣、鄉鎮三級平臺,整合現有各級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形成統一規范的市場形式、交易規則、服務方式和監管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