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曉勇(四川省萬源市委書記)
萬源市建設秦巴生態康養旅游文化名城
作者:吳曉勇(四川省萬源市委書記)
■ 萬源市堅持生態立市,以建設秦巴生態康養旅游文化名城為載體,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協調人口和資源環境關系。堅持自上而下推動與自下而上探索相結合,創新發展舉措,為建成秦巴生態康養旅游文化名城提供堅強保障。
樹立全域意識,建設生態示范城市
以構建“三類空間”為重心,努力構建開發有序、供需平衡、集約高效的資源保護與利用新格局。一是構建生態涵養空間。強化森林、河道資源保護,逐步提升綠地、濕地覆蓋率。持續推進水土保持和治理,突出采礦區、石漠化區、地質災害區治理恢復。二是構建生態生活空間。聚焦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推進市容市貌整治,培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加快推進幸福美麗新村(新區)建設。三是構建生態產業空間。推行基地、加工、銷售一條龍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積極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加快農村淘寶服務點建設,暢通“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渠道,著力建成山區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鏈。
把握發展前景,建設生態康養樂園
以“生態、休閑、養生”為主題,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努力打造服務全市、輻射三省、帶動周邊的生態休閑康養產業中心基地。一是示范帶動發展生態康養。加快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優勢明顯的生態康養社區和休閑旅游景區,促進生態康養服務業快速發展。二是培育生態康養產業集群。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生態康養產業鏈,重點培育生態康養社區、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體驗農業和地方特色餐飲。三是健全生態康養保障。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態康養產業發展的封山育林、投資融資、招商引資、財政獎補等政策措施,加強環保和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
立足自然稟賦,打造生態旅游勝地
努力構建“山、水、城、林”生態格局的山地度假公園。一是發展自然景觀旅游。加快推進八臺山—龍潭河旅游、魚泉山溶洞群、花萼山和蜂桶山自然保護區等景區建設,積極爭創八臺山—龍潭河國家5A級旅游景區,提升品牌價值,啟動肖口河景區規劃編制工作。二是發展人文景觀旅游。深度挖掘文化資源,以紅軍公園國家3A級旅游景區、玄祖殿戰斗遺址為載體,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勝地;以煙霞山、徐庶廟為載體,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勝地。三是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以“體驗田園、休閑娛樂”為主題,著力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點,以富硒綠茶、蔬菜果林等種植為牽引,重點打造觀光體驗農業。
傳承發揚并重,打造生態文化名片
深度挖掘萬源豐富的紅色文化、三國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孝道文化資源,把全域生態理念培育為萬源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打造萬源生態文化名片。一是延續生態歷史文脈。深度挖掘古巴人文化、三國文化等古跡文化的價值內涵,收集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山歌、民歌、傳說故事進行宣傳推廣,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培育和傳播生態文化。大力培育巴山漁文化、茶文化、“驢戶外”活動等生態文化。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加強全域生態理念教育與宣傳普及,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文化素質。三是倡導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引導民眾樹立綠色增長、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注:原文4500字,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bjb@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