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鳳凰社區營造模式:讓人們不再陌生
2016年是深圳市城市管理治理年。為探索城市管理治理新路徑,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正通過由“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社區營造”模式,開啟“涅槃”之旅。4月19日,鳳凰社區管理治理計劃暨社區培力項目啟動,該計劃以5年為周期,從“人、文、治、地、景、產”六大方向完善鳳凰社區治理體制,規劃鳳凰社區培力班、PPP模式幼兒園、農貿市場改造等35個項目,系統解決社區面臨的實際問題,探索社會管理和發展的新方法、新模式,最終實現“光明試點、全市推廣”。

鳳凰社區營造模式示意圖
鳳凰社區營造的五年計劃

案例點評
“社區營造”的核心在“治”
“社會總體營造”最早是從臺灣地區興起的一種社區重建運動。這些年來受到廣泛重視并在內地逐漸推廣開來。光明新區鳳凰社區作為去年“12?20滑坡事故”的發生地,戶籍、非戶籍人口倒掛,社區共同文化和利益較少,是一個典型的“陌生人社會”,通過社區營造打通和攻克這個“麻雀”的治理脈絡與難點,構建成一個富有活力和人際關系緊密和諧的熟人社會,是鳳凰社區的一次“涅槃”,對全面提升深圳這個年輕的移民城市的社會治理水平意義重大。社區營造被視為一場“從新發明社區”活動,已在我國港臺地區有了成功的實踐經驗,其主要手段整合為“人、文、地、景、產”五大發展方向,而鳳凰社區結合實際,新增了一個方向“治”,從六個方向進行規劃。治是核心,尤其是鳳凰社區還存在著各類組織板結化,職能不明確且權責交叉,黨對基層的領導力不夠強,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較差等的情況,亟需理順治理結構,構建起“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體系。從全國范圍看,已經有一些城市鄉村嘗試開展社區營造活動,但還沒有形成規模,個別城市鄉村社區營造的自發運動和政府有意為之的自覺行動存在較大差距。借鑒鳳凰社區經驗,將社區營造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設計中,以“治”為核心,積極推進。
省 市 速 遞
a
▲近日,山西省出臺《關于山西融合環渤海地區發展的實施意見》,著力打造4大基地:強化能源保障,打造環渤海地區綜合能源基地;發揮區位優勢,打造貫通東西的現代物流基地;提升文化旅游檔次,建設文化旅游休閑基地;加強生態環境合作,建設生態綠色產業基地。
b
▲近日,河北省印發《關于加強農業對外開放工作的意見》提出,將加大農業資金技術引進力度,力爭在高效種養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交易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到2017年底,建成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100個以上。
c
▲5月10日,由海爾集團牽頭籌建的國家家用電器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青島)在青島正式啟動建設。該基地是中國首個行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創新,也是目前唯一由企業作為依托籌建的標準創新基地。基地預計在2017年底完成。
d
▲ 3月底,江西省被農業部列為首個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該省以綠色生態產業標準化建設行動、“三品一標”農產品推進行動等“十大行動”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樣板。
e
▲5月23日,山東省印發《關于推行建設項目區域化評估評審工作的通知》,按規定,園區內原來每個建設項目都要單獨進行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事項將整體進行,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將由建設項目共享使用。為建設項目落地節省了4到6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