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哲馨
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分析
習哲馨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興起的新興產業,其價值創造過程與傳統產業有很大差異。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機制和產業價值鏈,對于構建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和提高產業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文化創意產業產業價值鏈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最具潛能的朝陽產業,是全球經濟新一輪競爭的發展重點。如何以產業價值鏈為基礎構建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和提高產業競爭力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
價值鏈理論由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中提出,他認為,企業的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創造價值的活動,企業的一切互不相同但又互相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了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這項動態過程稱為價值鏈。[1]查爾斯·蘭蒂在20世紀末將“價值鏈分析法”引入文化產業研究,他提出的文化產業價值鏈包括五個價值環節:第一,創意的形成(創造性過程本身);第二,文化產品的生產;第三,文化產品的流通;第四,發送機構;第五,觀眾與接受。這五個環節構成了文化產業的基本價值鏈。英國經濟學者安迪.C.普拉特(AndyC.Pratt)認為,文化產業與以文化形式出現的材料生產中涉及的各種活動有聯系,在全球化時代構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包括內容創意、生產輸入、再生產和交易四個鏈環,相互交融構成龐大的文化產業生產體系。
現代企業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價值鏈不僅存在于單個企業的活動中,也存在于不同企業之間,產業集群中多個企業共同完成價值的創造,構成產業的上下游關系。隨著現代經濟中產業融合趨勢日益增強,產業價值鏈也隨著產業鏈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拓展延伸。
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創造按照“創意—生產—市場”的主線開展,其價值創造機制相對于傳統產品差異較大,表現出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的典型特征。
(一)文化創意要素的邊際收益遞增特點
與傳統產業不同的是,文化創意產業以創意為初始投入和核心要素投入。文化創意作為一種要素投入,可以一次投入而產生多種應用,一人創造而多人同時擁有,不會因為被多次應用、多人擁有而降低其價值。一項文化創意被開發應用得越多,接受的人群越多,它所創造的價值就越大,價值增值越快。
傳統產業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根植于資源的有限性和人們欲望的無限性,而文化創意產業依賴的不是稀缺的物質資源,而是無形的人類智慧、思想以及創造力,這是可源源不斷再生的取之不盡的資源;并且文化創意思想應用越多、傳播越廣,其價值越高,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因此,當文化創意成為產品的核心價值,成為產品價值增值的主要來源,便能為這一產業帶來邊際收益遞增的結果,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一現象正如約翰·霍金斯所總結的,在創意經濟中成本與價格之間往往沒有關聯,價格競爭已不再扮演決定性的角色,需求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2]
(二)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融合
文化創意產品往往需要以有形物質作為創意呈現載體和價值實現載體,其中科技因素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首先,創意的提出往往是建立在現有文化資源和科技能力的基礎上,在設計開發階段要依賴科技提供公共技術平臺和共性技術支撐,在消費和體驗階段也往往需要科技手段來承載和呈現。其次,科技創新所形成的生產工藝、加工流程具有可重復性、可復制性,這保證了在文化創意產品生產過程中既有效地維護文化創意的差異性,又能夠實現其產品制作的標準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全球化運營提供有力支撐。不僅如此,科技創新還在不斷拓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外延,甚至一些新興的文化創意業態直接就是由科技創新推動的。
(三)消費者角度的多層次價值體系
文化創意產品是物質與精神、功能與審美、技術與藝術的綜合產品,其物質載體決定了它的有形價值,文化創意內容則決定了它的無形價值。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多層次的價值體系。這一價值體系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物質屬性的價值。是產品對消費者物質需求的滿足能力,表現在文化創意所附著的物質產品上的物理屬性,因此它是物質的、有形的,主要是由物質資源和科技創造的價值。因承載文化創意產品的載體具有不同形式,物質屬性價值可分為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和信息價值等幾種形式。第二,觀念屬性的價值。是人們在消費商品物理屬性的同時,由文化內容的創意性所帶來的文化、審美、藝術、娛樂等精神層面的價值,表現為因商品內在的文化屬性、象征意義的差異性,使得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產生價值觀念上的認同。觀念屬性的價值在文化創意產品價值體系中處于最頂端和核心的位置,文化創意產品正是通過對觀念屬性價值的塑造來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依據文化和象征意義的不同內容,觀念屬性價值可分為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藝術價值、遺贈價值、選擇價值等多種形式。
綜上所述,文化創意是初始投入和核心要素投入,也是產品價值增值的主要來源,并且這一要素投入具有邊際收益遞增的特性,這是文化創意產業區別于傳統產業的顯著特征。在生產環節,科技為創意從“無形”變為“有形”提供重要支撐,以文化為核心和靈魂,以科技為重要動力。在市場環節,精神層面的價值是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價值,也是這類產品的高附加值區域。
綜合文化創意產業運營情況,我們可將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鏈分為五個階段,各個階段都圍繞“文化創意”這個核心依次展開。
(一)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框架
圍繞對創意資源的加工生產和價值增值,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鏈大致包括創意內容生成、創意投資開發與生產、創意推廣與銷售、創意消費與體驗、衍生品開發這五個階段,按照“創意—生產—市場”的主線進行價值創造、增值并實現價值,實現“創意作品—產品—商品—消費品及衍生品”的演化。
圖1 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框架
(二)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分析
創意內容生成階段參與的主體是創意者,文化創意產業正是依靠創意者的智慧和靈感來塑造產品的精神價值,因此在文化創意產業中,人力資本是創意產業資本的核心。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佛羅里達在《創意階層的崛起》中的定義,創意階層包括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演員、畫家、音樂家、建筑師、設計師及其他知識型專業人士。
創意投資、開發與生產階段的參與主體是生產商,生產商通過篩選創意及創意作品,用產業化管理運營方式和現代化科技手段對創意作品進行批量化制作生產。這一階段是文化創意的產業化初期階段,通過這一階段,分散的創意得以集中,匯集成為有規模的產業資源,進入規模化、產業化運營通道。根據這些企業的不同職能,我們可將其劃分為生產類企業和輔助服務類企業。
推廣與銷售階段的參與主體是運營商,運營商通過有目的的推廣傳播和營銷活動,將文化創意產品推向市場大眾,使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得以實現。這一階段是文化創意的產業化后期階段,也是市場化運營階段,通過挖掘文化創意產品的觀念屬性,培育、引導消費者群體,使產品的精神價值得到消費者價值觀念認同并產生購買意愿。這類企業包括媒體運營商、銷售商、貿易商等。
創意消費與體驗階段的參與主體是消費者。消費者需求是整個產業價值鏈存在的前提,消費者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自我精神層次、表達自我價值觀念的需求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基礎。消費者在消費體驗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一方面傳達到產業鏈其他環節,決定產業鏈其他環節的資源配置方向;另一方面,這種反饋信息在消費者群體內部進行傳播,使有價值的文化創意思想和觀念得到傳遞,進而形成社會文化潮流,使文化創意產品實現進一步的價值增值。在一些新興業態中,消費者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創意活動中成為創意主體。
衍生品開發是產業價值鏈的延長和擴展,文化創意產品價值創造過程在原有基礎上進入一個新的循環。文化創意產業價值鏈越長,創造的價值越大,文化創意衍生品開發可以使產業鏈進入由點到面的快速擴張中,而且衍生品往往也是高附加值、高利潤區域,從而實現文化創意成果的價值最大化。
總體而言,文化創意的價值通過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之間傳遞和增值,并最終實現其價值,通過市場化、產業化運作使創意轉化為財富。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須從基本價值鏈入手,有針對性地打造戰略環節,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使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健康合理的產業體系,并逐步延伸到更廣的層面。
(作者單位為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經濟服務局)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如何點石成金[M].洪慶福,孫薇薇,劉茂鈴,譯.上海三聯文化出版社,2006.
[3]RichardFlorid.創意階層的崛起[M].司徒愛勤,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孫福良.創意產業基礎理論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4.
[5]董文靜.創意產業化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6]張迺英.創意產業理論與實踐[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習哲馨(1979—),女,江西吉安人,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