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英 陳玉燕 張海容 范小華 賴錫妹


[摘要]目的 探討普林格爾儀對剖宮產術后產婦肛門排氣時間及乳汁分泌情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產科住院的96對剖宮產母嬰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8例在產后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普林格爾儀進行康復治療,對照組48例在產后應用常規護理。分別在術后第一、二、三天觀察記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及乳汁分泌情況。結果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第三天乳汁分泌量多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一和術后第二天乳汁分泌量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剖宮產術后產婦應用普林格爾治療儀進行康復治療,能促進產婦身體機能恢復,縮短肛門排氣時間,促進乳汁分泌,提高住院期間的純母乳喂養率。
[關鍵詞]普林格爾儀;剖宮產;產婦;康復;乳汁分泌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122-03
剖宮產產婦由于手術帶來的創傷及麻醉、牽拉等所產生功能刺激常使產婦在術后胃腸蠕動功能顯著減弱,機體正常的排氣和排便功能出現一定的障礙,對產婦的正常進食、哺乳及乳汁分泌造成嚴重影響。對于這些不良影響目前可借助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進行干預,普林格爾治療儀是近十年來引進的新型產后康復儀器,它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在電腦治療系統的調控下,根據婦女產后的身體變化進行治療,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產后復舊治療、產后催乳和術后排氣等治療。治療儀通過電極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低頻、脈沖刺激,調節人體內環境,并通過局部物理作用達到臨床治療效果。我院產后康復中心引進的普林格爾治療儀,該儀器由江蘇福瑞科技有限公司研制,1994年在國內研發生產第一臺康復治療儀,2003年建立第一所產后康復治療中心,先后在國內建立超過200多家產后康復中心。本研究采用普林格爾儀對剖宮產產婦進行治療,探討普林格爾儀對促進產后康復的影響,旨在為拓寬產科服務領域,為產褥期保健模式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產科住院的96對剖宮產的母嬰,術后隨機將納入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對母嬰。納入標準:剖宮產產婦,產婦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產婦在37~42周;新生兒出生體重≥2500g;新生兒出生1min、5min、Apgar評分≥8分。排除標準:患傳染病、皮膚病及感染性疾病,嚴重的心、腦、肺、腎功能不全者,植入心臟起搏器患者,以及嚴重的神經、精神疾病的產婦;產婦有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如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在1周內有感冒、發熱、胃腸不適者,產婦羊水Ⅱ°、Ⅲ°者;產婦有分娩并發癥,如產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產婦由于各種疾病不能進行母乳喂養者,新生兒先進性畸形和舌系帶過短等疾病。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觀察組:年齡16~39歲,平均(25.4±2.3)歲,初產婦19例,經產婦29例,教育程度:高中以下41例,大專或本科7例,手術時間30~85min,平均(50.1±14.6)min。手術指征:瘢痕子宮22例,臀位5例,頭盆不稱5例,羊水Ⅲ混濁4例,胎兒窘迫4例,巨大兒3例,社會因素2例,持續性枕橫位2例,高齡初產1例。對照組年齡18~41歲,平均(26.1±2.4)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30例;教育程度:高中以下42例、大專或本科6例;手術時間30~75min,平均(48.2±12.4)min;手術指征:瘢痕子宮19例,臀位6例,頭盆不稱5例,羊水Ⅲ混濁6例,胎兒窘迫5例,巨大兒3例,持續性枕橫位3例,高齡初產1例。兩組產婦年齡、產次、教育程度、手術時間、手術指征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本院產后康復中心護士進行普林格爾治療儀(江蘇福瑞科技有限公司,批號:Ys-H100)操作培訓,達到標準考核后,上崗操作。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術后第一天由產后康復中心護士對產婦應用普林格爾治療儀進行康復治療,產婦平臥位,將治療儀專用極片均勻涂上耦合劑后放置于產婦的雙側乳房和腹部,貼緊固定好,開機選擇相應的程序,先調按時間鍵,再調按能量鍵,使能量逐漸增大至產婦可耐受的最大強度為止(治療能量約60mJ左右),當產婦有麻麻的感覺時即可,各部位持續20min,治療每天一次,3次為1個療程。
1.2.2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即產婦清醒后1小時內,由有經驗的護士給予母嬰皮膚接觸30mm,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多接觸、勤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夜間堅持喂母乳。鼓勵早下床活動,指導產后膳食多樣、適量和平衡,增加魚、蛋、肉、奶、海產品攝入,食用含鐵豐富的動物血、肝、瘦肉,多補充高蛋白湯類(鯽魚湯、烏雞湯…),注意休息、放松和做好乳房護理。
1.3效果評價
由產后康復中心護士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母嬰進行評價,記錄在評估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客觀中立態度:肛門排氣情況評價標準,良好:肛門排氣時間少于24h;一般:肛門排氣時間24~48h;不良:肛門排氣時間>48h。乳汁分泌情況評價標準,良好:按需哺乳,哺乳過程中母親會感到明顯的下乳感,且其能夠聽到嬰兒的吞咽聲,在2次哺乳的間隔過程中,嬰兒能夠得到滿足,并能夠熟睡。一般:每1~2h之間就需要進行1次哺乳,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不良:每次哺乳進行完畢后,嬰兒仍然不能夠得到滿足,需要應用奶粉或使奶粉量增加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乳汁分泌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第三天乳汁分泌量多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一天和術后第二天乳汁分泌量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剖宮產產婦術后應用普林格爾儀治療可縮短肛門排氣時間
由表1的結果可見,干預后觀察組產婦的肛門排氣時間縮短,而且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普林格爾儀用于剖宮產產婦術后治療可以縮短肛門排氣時間。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由于麻醉、手術創傷和牽拉的刺激,加之產婦在術后的活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術后12~24h腸蠕動功能可能會完全消失,腸功能恢復時間延長影響產婦進食的食物質量,不利于在最短時間內康復和分泌乳汁,從而影響母乳喂養。普林格爾治療儀可以利用低頻脈沖產生的電刺激,對內臟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產生影響,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腸管蠕動,使肛門排氣時間縮短,早排氣使產婦能盡快恢復正常飲食,補充充足營養,能有效預防腸粘連和產后便秘。因此普林格爾儀用于剖宮產患者治療能有效促進產后康復;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3.2剖宮產產婦術后應用普林格爾儀治療可增加泌乳量
由表2的結果可見,干預后的觀察組產婦第三天泌乳量增多,而且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普林格爾儀用于剖宮產產婦術后治療能增加泌乳量。研究表明產婦生理性泌乳需要下丘腦分泌的泌乳素和縮宮素來維持,而嬰兒對乳頭的早期吸吮刺激下丘腦分泌,剖宮產術產婦由于疼痛及休息不良,哺乳和新生兒吸吮次數將減少,這就影響了乳汁分泌,同時產婦術后前期營養補充障礙對泌乳有嚴重的影響。普林格爾儀通過對乳房的低頻脈沖電流直接刺激,模擬了嬰兒吸吮刺激,促進了產婦下丘腦對泌乳素和縮宮素的分泌,達到改善微循環,使乳腺管通暢,促進乳汁分泌,減輕乳塊淤積,起到催乳的作用。有學者指出普林格爾治療儀配合母乳喂養宣教,加速產后乳汁分泌。產后最初幾天不進行充分有效母乳喂養,將直接影響母乳喂養的成功。產婦舒適,排氣提前,盡早進食補充營養,情緒穩定,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并能有效的母乳喂養。但是本研究發現普林格爾治療對剖宮產產婦術后第一天和術后第二天的泌乳量的增加無明顯效果,可能與本研究納入對象腸道排氣后轉為普通膳食未能做到膳食多樣、均衡富含營養和家人過早使用吸奶器引起乳頭水腫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證實,剖宮產產婦術后應用普林格爾治療儀治療能夠縮短肛門排氣時間,增加泌乳量,提高住院期間的純母乳喂養率。普林格爾儀的干預治療對患者無痛苦,操作簡單,無明顯不良反應,有效地促進了剖宮產產婦術后康復,有很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國內外借鑒、提倡及推廣。但本研究對剖宮產產婦術后第1天和術后第2天給予普林格爾儀治療泌乳量的增加不明顯,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驗證,產科護士需要改進促進母乳成功喂養方法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