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芳,張雨梅成都市天府新區人民醫院,四川成都 610213
全程質量控制在基層醫院壓瘡管理中的效果觀察
楊秀芳,張雨梅
成都市天府新區人民醫院,四川成都610213
目的 探討全程質量控制在壓瘡管理中應用的效果,以提升壓瘡管理的質量。方法 將2013年1月—12月收治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2014年1月—12月收治住院患者為實驗組。觀察組采取壓瘡常規管理,而實驗組采取全程質量控制方法管理,再對壓瘡管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壓瘡風險評估和措施執行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并降低了高危患者院內壓瘡發生率(P<0.05),提高了壓瘡治療有效率 (P<0.05)。結論 全程質量控制用于基層醫院壓瘡管理,能提高壓瘡管理的質量,確保患者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質量控制;基層醫院;壓瘡;管理
壓瘡(Pressure Ulcer)一直是醫療和護理領域的難題,國際上將壓瘡列為嚴重傷害患者的五大常見因素之一[1],它不但延長康復時間,增加醫療費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加重病情,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癥危及生命[2],其發生率和治療有效率已成為護理質量和安全的重要評價指標。該院從2014年1月起應用前饋控制、過程控制和反饋控制的方法[3],結合壓瘡三級質控管理對壓瘡實施全程質量控制,臨床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臨床上壓瘡管理對象包括壓瘡高危患者、院內發生壓瘡患者、院外帶入的壓瘡患者三部分。2013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總數30 362人為觀察組,2014年1—12月收治住院患者總數30 987人為實驗組,兩組患者壓瘡高危例數、年齡、Braden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壓瘡管理的方法常規應用Braden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對入院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對高危患者、院外帶入的壓瘡上報護理部,護理部質控人員到科室查看并記錄,科室對高危患者和院外帶入壓瘡患者按照護理常規進行干預和護理。
1.2.2觀察組壓瘡管理的方法(1)前饋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對各種管理要素實施控制。①成立壓瘡管理三級質控組織。護理部專職質控人員1人和傷口/造口專科護士4人共同組成醫院壓瘡監控小組、片區科護士長、科室壓瘡管理小組,職責明確。②護理部根據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相關要求和壓瘡護理新進展修訂并完善壓瘡管理制度、風險評估和報告制度、診療和護理規范、處置流程;完善壓瘡風險評估表及壓瘡上報表。③邀請上級醫院護理專家和該院的傷口/造口專科護士對全院護士進行相關壓瘡管理規章制度、壓瘡和傷口護理新進展的培訓,包括理論講座和臨床示范,同時增派護理骨干到上級醫院進行傷口/造口專科護士培訓,回院的傷口/造口專科護士為醫院壓瘡監控小組成員。④根據壓瘡護理的新進展需要購置濕性愈合的各型敷料和壓瘡減壓敷料,在老年、臥床多的科室增加氣墊床、體位墊等輔助用具、完善翻身卡、床頭警示標識等。(2)過程控制(concurrent control):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對過程環節實施的質量質控。①每位患者入院時必須應用Braden危險因素評估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將結果(是否為高風險)填在患者入院評估單上,對評分≤12分者確認為壓瘡高危患者,科室必須填寫《壓瘡高危患者風險評估單》,符合難免壓瘡申報條件的填寫《難免壓瘡申報表》,對院外帶入的壓瘡填寫《壓瘡登記報告表》,責任護士及時報告護士長,科室壓瘡管理小組人員進行查看、核實、對護理干預措施提出指導意見并督促措施的落實,責任護士具體抓落實,每班嚴格交接,責任護士進行動態評估、護理效果評價并記錄,≤12分每周進行Braden評分2次,≤9分每天Braden進行評分1次。②科室在24 h內報告護理部和片區科護士長,護理部專職質控人員和片區科護士長及時到病房進行查看、核實、指導和監管,對于疑難病例和院外帶入Ⅱ期以上的壓瘡患者,立即組織醫院壓瘡監控小組人員進行會診,對科室的護理干預措施提出指導性意見和改進措施,壓瘡創面根據個體不同的分期、階段和創面的特點,選用濕性治療的各類敷料進行護理[1,4]。③壓瘡三級質控組織人員進行重點環節監控,主要是監控壓瘡風險評估的準確性、預防和護理措施正確執行的情況、效果評價、對存在問題的改進情況、轉歸等,護理部每周督導檢查1次,片區科護士長每周督導檢查2次;科室護士長及壓瘡管理小組人員每天監控1次,將存在的問題納入每月壓瘡管理質量考核,結果與科室和責任護士的績效掛鉤。(3)反饋控制(feedback control):通過對壓瘡管理結果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和評價,進行質量持續改進。每月科室上報《壓瘡監控小結》,對壓瘡高危患者、難免壓瘡、壓瘡治愈∕好轉率等進行統計,總結存在的問題,科室和護理部定期應用質量管理的工具、采用QCC或PDCA質量管理法進行質量持續改進。
1.3療效判定標準[5]
①痊愈:創面肉芽組織生長良好,無炎性滲出物,創口面積明顯縮小甚至完全愈合;②好轉:創面肉芽組織生長較多,炎性滲出物少,創口面積有所縮小;③有效:創面殘余壞死組織清除,膿性滲出物減少,少量肉芽組織生長;④無效:創口面積不變甚至擴大,創面膿性分泌物增多。壓瘡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有效例數)∕壓瘡總例數×100%。
1.4統計方法
觀察組高危例數387例,危險因素正確評估325例,干預措施正確執行274例,高危患者院內發生難免壓瘡15例,壓瘡治療有效157例;實驗組高危例數415例,危險因素正確評估392例,干預措施正確執行378例,高危患者院內發生難免壓瘡6例,壓瘡治療有效193例,見表2。

表2 兩組高危患者壓瘡管理情況比較[n(%)]
壓瘡管理應用前饋控制、過程控制和反饋控制方法進行全程質量控制,能有效提高壓瘡管理的質量。前饋控制是通過對管理要素的控制來防止偏差發生的預防性控制,對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預先做出積極的應對對策,使其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是一種主動防御的應對策略[6],通過對壓瘡管理要素:管理組織、護士素質、物品、環境、規章制度、服務流程的控制,從輸入環節保證了基礎質量。過程控制通過對壓瘡管理的各環節實施指導和監督,保證壓瘡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實,通過護理部壓瘡監控小組—片區科護士長—科室壓瘡管理小組三級質控組織進行監管,對壓瘡和高危患者的評估、上報、干預措施的落實、效果評價、問題的持續改進等環節進行監控,結果與科室和責任護士的績效分配掛鉤,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充分調動了各級護士防治壓瘡的積極性[7],自覺落實壓瘡防護措施,表2顯示實驗組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提高了壓瘡的治療總有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全程質量控制管理壓瘡能有效的進行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確保護理安全。持續質量改進一方面體現在環節質量控制中,通過實時質量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和評價,達到提高壓瘡防護質量及管理實效目的;另一方面體現在護理部和科室層面分別通過應用質量管理工具對壓瘡管理結果進行測量、分析、比較和評價,應用PDCA或QCC的方法進行質量追蹤和持續改進,可實現護理質量和安全的持續改進[8]。
存在的不足:壓瘡和傷口治療正在走專科化的方向,該院傷口/造口專科護士數量不足,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其次是該院在壓瘡管理上信息化的程度有待加強,根據醫院的實際,需要開發并運用壓瘡管理的軟件,構建壓瘡防范管理的標準化防護體系,提高壓瘡管理的成效[9]。
綜上所述,正確評估壓瘡發生風險,規范有效落實壓瘡控制措施,進行質量持續改進,是提高壓瘡護理質量的關鍵,因此應用全程質量控制管理壓瘡,提升了護理人員臨床壓瘡管理能力及成效,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
[1]周玉潔,楊美玲,張洪君,等.壓瘡的分期及護理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7):683-686.
[2]趙紅亮,張萍,李靜,等.壓瘡護理流程在重癥病人皮膚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8B):2941-2942.
[3]李繼平.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00-220.
[4]于芝蘭.壓瘡傷口濕性療法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8):5451-5452.
[5]周筱翔,蔣延美,李娟,等.負壓輔助封閉技術聯合新型敷料治療難愈性壓瘡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2(5):219-221.
[6]蔡曉青,李靜,劉煥萍,等.前饋控制對住院病人難免壓瘡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9 C):3439-3440.
[7]熊愛民.三級質量監控體系預防壓瘡的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3):5665-5763.
[8]張雨,周建芳,萬珊.質量管理工具在基層醫院難免性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23):4-6.
[9]王華芬,孫紅玲,許彩云,等.壓瘡管理軟件在構建壓瘡標準化防護體系中的應用于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 (12):1104-1107.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YANG Xiu-fang,ZHANG Yu-mei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fu New Area,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213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Methods The in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in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o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anagement,and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situation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pressure sore risk assessment and measure execu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hospital pressure sore of high-risk patients was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of pressure sore was improved(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whol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essure sor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pressure sore and ensure the patient's safety,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Primary hospital;Pressure sore;Management
R473
A
1672-5654(2016)07(b)-018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81
楊秀芳,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