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苗,張邦樂,周四元(第四軍醫大學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探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定標準
劉 苗,張邦樂,周四元
(第四軍醫大學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翻轉課堂、微課是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已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針對藥劑學實驗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翻轉課堂、微課特點,提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定標準,探索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方法,以期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微課;翻轉課堂;藥劑學;實驗教學
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處方設計、基本理論、制備工藝和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技術學科,是四年制藥物制劑、藥學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綜合性。藥劑學實驗課程能夠加深學生對藥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使學生掌握常用劑型的制備方法、質量控制項目、檢驗方法、制劑新技術在藥物制劑中的應用,提高動手操作、獨立觀察、發現問題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加強綜合性人才培養是教改的核心話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仍以傳統教學法(填鴨式教學)為主。傳統教學法的缺點是:(1)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2)師生互動少,教師很難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3)受課堂時間限制,教師留給學生自己探究的時間不多,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4)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無法實現實驗教學效率最大化。亞里士多德曾說,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把不同的學生同等對待。因此,傳統教育不僅沒有辦法讓所有學生打好基礎,而且更易造成學生學習水平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2.1翻轉課堂——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
翻轉課堂是指借助現有信息技術,創建信息化教學環境,重新建構學習流程,實現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的翻轉。
傳統學習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信息傳遞,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第二個階段是吸收內化,主要在課后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由于缺少教師和同伴的協助,吸收內化階段學生常常會有挫敗感,易喪失學習動機和成就感。翻轉課堂則將信息傳遞階段變為由學生課前自主完成,教師不僅提供視頻,還提供在線輔導;吸收內化則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由于教師提前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能夠給予有效的輔導,同時學生間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技術與理念相結合的新教學范式,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
2.2微課——翻轉課堂中國化的產物
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在線答疑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已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2.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目前已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課前知識的傳遞效果,影響課堂上教學活動的設計,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劉銳等[1]構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決了翻轉課堂實施中課前、課中及課后活動銜接問題,并對其效果進行了初步驗證。該模式通過課前的過關任務、課中的典型任務和課后的拓展任務實現了知識傳遞、知識建構、知識內化以及知識鞏固與拓展。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藥物制劑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臨床合理應用及新藥研發等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培養藥學綜合性人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課堂教學由于學生預習效果和實驗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加之時間短,只能由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實驗過程,強調重點操作事項(時長為10分鐘左右)。隨后學生開始做實驗,等學生做完實驗,下課時間也到了,學生難以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結合我校人才培養方案及藥劑學課程標準,我們設想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藥劑學實驗教學,探索實驗教學改革方法。
以藥劑學實驗栓劑的制備為例,闡述如何進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驗教學。
3.1課前
在課前信息傳遞階段,教師提前將授課內容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制作成動態的短視頻,與相關輔助教學資源(學習任務單、教學設計、課件、素材、案例、教師反思等)一同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在任意時間觀看。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而且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當遇到疑難問題或重點知識時,可隨時暫?;蚍磸筒シ牛敝晾斫?。
3.1.1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制定學習任務 藥劑學課程標準對栓劑的制備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1)說出各類栓劑基質的特點及適用情況;(2)掌握熔融法制備栓劑的特點及適用情況。基于上述課程標準及教材,制定的學習任務單包括3方面:(1)掌握實驗原理及基本概念;(2)熟悉實驗步驟,掌握其中重要操作事項;(3)列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我們將學生分組(4~5人一組),教師分別給每組布置一個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3.1.2微視頻制作 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通過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教學反思、學生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微視頻制作主要分3種形式:PPT式微課程、講課式微課程、情景劇式微課程??紤]到實驗過程的復雜性,設計的微課要形成一部能突出反映實驗現象和揭示實驗原理的分鏡頭劇本[2]。在此,我們結合PPT式、講課式及情景劇式3種形式制作微視頻,精心設計試驗,環環相扣,由淺入深進行探索性設問,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探索精神。
本次實驗課內容包括鞣酸栓、醋酸洗必泰栓的制備,置換價的測定,阿司匹林栓、甘油栓的制備。微課程的特色在于“短”“快”“精”“新”,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情況,視頻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以上實驗課內容的精講呢?具體來講分為3部分:首先以PPT形式展現場景、介紹所需要的儀器和用具以及實驗步驟,配上簡短的旁白,時長控制在80秒。PPT式微課程比較簡單,由文字、音樂、圖片構成,設計自動播放功能,然后轉換成視頻。隨后,以講授形式演示實驗操作過程。教師按照模塊化將鞣酸栓、醋酸洗必泰栓、阿司匹林栓及甘油栓的制備過程拍攝成動態視頻,配以教師根據動態視頻精心設計的旁白,中間可穿插出現教師講課的鏡頭,經過后期剪輯轉換,形成微課程,時間控制在4分鐘左右。最后,采用特寫鏡頭來重點演示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操作事項,時間控制在4分鐘。例如,以阿司匹林為模型藥物,用半合成脂肪酸酯為基質進行置換價測定。其中,操作時特別注意半合成脂肪酸酯為油溶性基質,隨著溫度變化,其體積變化較大,灌模時應注意混合物的溫度,溫度太高冷卻后栓劑容易發生中空和頂端凹陷。另外,若藥物混雜在基質中,灌模溫度太高則藥物易于沉降,影響含量均勻度。故最好在混合物黏稠度較大時灌模,灌至??谏杂幸绯鰹槎?,且要一次完成。灌好的模型應置于適宜的溫度下冷卻一定時間,冷卻溫度過高或時間過短會發生黏膜;相反,冷卻溫度過低或時間過長,則又可能發生栓劑破碎。這時,用1分鐘時間演示成功制備的阿司匹林栓、高溫灌模后中空或頂端凹陷的阿司匹林、高溫導致沉降的阿司匹林栓以及發生黏膜或破碎的阿司匹林栓,以方便學生與自己的作品對比,找出出錯環節或總結成功經驗。在演示這部分實驗操作時,應配合教師精煉的語言講解。
3.2課中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觀看微視頻,參與在線答疑、討論等環節完成教師所設置的過關任務后,進行知識內化或拓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師通過分析學生過關任務完成情況和在線答疑、討論情況,收集整理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課上開展協作探索。
Middletown高中的教師Mare Seigd說:“翻轉課堂真正吸引學生的是課堂上的小組協作,基于問題的探討,以及更深層的問題分析?!保?]課堂上,我們設計3部分內容:(1)教師把提前在網絡教學平臺搜集的問題一一提出,各小組進行組內合作探究。(2)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各組快速完成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強化操作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進行設計性實驗,完成知識的內化。目前,本教研室針對藥學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實驗課程采用的是自編教材,選取的實驗內容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在此,我們可以嘗試加入設計性實驗,給學生搭建一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平臺,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驗目的,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能,自主設計新的實驗方法。本章節設計性實驗內容可列為: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設計新的實驗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處理數據來探究市場上的達克寧栓劑、雙唑泰栓劑的制備方法及適用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課堂上教師盡量少進行演講式的發言,將課堂時間盡量用于答疑和實驗操作講解,并由3個助教輔助開展。
3.3課后
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后,就要進入課后鞏固階段。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將課堂測試結果和優秀作品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展示;另一方面,教師可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學習資源,設置拓展任務,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挑戰拓展任務,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鞏固。
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觀看精彩的微視頻,了解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教學設計、課件及教學反思,及時完成練習測試、過關任務,積極參與在線答疑、在線討論等,完成自主學習。在課堂內化階段,學生可熟練進行實驗操作,并將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問題通過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獨立解決,解決不了的可以向教師咨詢,大大提高了實驗教學效率。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也給予了其從看到實驗現象到理解規律的知識建構時間,實現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了教學質量[4]。應該注意的是,課程設置要基于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從挑選網絡課程、設計課程背景、制定學習任務、組織專題研究到反饋跟蹤分析等都要做到極致,力爭做出精品。
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導向與質量監控的重要作用,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即建立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查閱文獻資料,發現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關的評價體系鮮有介紹。筆者根據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課前、課中、課后活動的設計,提出了具體而又全面的評定標準(見圖1)。
評價體系中的目標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以及設計性實驗。其中,設計性實驗占到60%,目的在于提供一個綜合考查學生實驗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應用數學工具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平臺。筆者將評定標準分為以下幾部分:(1)學習習慣評價。將課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聽課筆記、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對疑難點的提出列入學習報告,作為評價學習習慣的要素。(2)學習能力評價。評價指標包括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能力、數據處理能力。(3)學習成績評價。主要體現在課前的在線測試成績、課中的提問和交流程度以及課后的實驗報告與拓展任務完成情況。(4)團結協作精神評價。
圖1 實驗課程評定標準
評價是一個過程,貫穿于學習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而且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5]。
本文綜合國內外翻轉課堂及微課程研究現狀,提出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應用于藥劑學實驗教學。實踐證明,在新型教學模式下,時間不再是學習過程中的常量,而是一個因人而異的變量;掌握程度不再是學習過程中的變量,而是一個基于自己的步驟學習必然發生的常量[6];學生由被動的聽眾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課堂內有充分時間安排各種活動,實現學生知識建構和內化,可幫助學生掌握更具挑戰性的概念,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為了更好地評價教學效果,本文還建立了新型教學模式下藥劑學實驗教學評價體系,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從自主學習到實驗考核的每一個環節;同時促使學生提高文獻檢索能力、獨立操作能力、觀察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此外,通過設置合理的分值比例,保證考核的公正性。新型教學模式的設計和評定標準體系的建立有望使藥劑學實驗教學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教學質量。
[1]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5):26-32.
[2]蔡波,楊靜,傅鋼善.網絡微課情境教學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4):385.
[3]王書瑤.國外翻轉課堂的課堂活動設計評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11.
[4]唐建華.“翻轉課堂”在物理實驗探究課中的嘗試[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74.
[5]金龍德.新課程評價理念摭談[J].吉林教育,2014(33):25-26.
[6]翻轉課堂實踐、思考與展望[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5):18.
G421
A
1671-1246(2016)15-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