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守江
【摘要】 本文詳細描述了在日常投訴處理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排除問題的假象,精準定位影響用戶感知的真實原因,從終端、無線側、到傳輸,逐級排查,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
【關鍵字】 用戶感知 雙IP測試 IPPATH冗余
一、背景介紹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數據業務流量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從2G發展到3G,再到4G時代,網絡的演進和發展是為了滿足數據業務高速發展的需求。能夠提供高速、穩定、低時延的數據業務服務成為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影響數據業務感知的因素很多,后臺監控和KPI指標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用戶感知情況。在網絡的日常維護和優化過程中,用戶投訴數據是我們發現網絡問題,提升用戶感知的重要途徑。
二、問題描述
日前接到某基站周邊多個用戶投訴,反映有信號無法上網或上網慢現象。根據用戶投訴現象和數量來看,該問題影響的范圍較大,用戶感知惡化比較明顯。現場測試發現投訴區域3G信號覆蓋正常,但經常上網斷線,分析測試數據未定位具體問題。統計指標發現該站RRC連接建立完成超時導致RRC建立失敗的次數較多,懷疑基站存在單板隱性故障,重啟復位后問題依然無法排除。
三、問題分析定位過程
3.1數據采集
安排測試人員采用probe測試軟件+華為測試終端U120E+華為數據卡+普通的智能手機在現場分別模擬打開網頁、數據下載/上傳、并發業務等多種用戶行為做相關測試,后臺同時跟蹤CDT數據,發現以下四個問題:
1)先做數據業務后并發語音業務,PS業務降速嚴重;2)后臺信令分析發現指配速率8M/2M,但RAB響應速率只有384k;3)PDP激活成功信令分配速率為384kbps,但實測基本無速率;4)FTP下載測試期間06:40:00—06:50:00PDP激活后無業務速率。
3.2問題分析
仔細分析,其中3個問題是由于測試終端或后臺策略配置的影響,與本次用戶投訴現象無關。
1)先做數據業務后并發語音業務,PS業務降速嚴重;
經確認,AMR并發數據業務時,系統配置的側率是PS限速16kbps,并非異常。
2)后臺信令分析發現RAB指配多次出現失敗,以及RAB指配和響應的速率不一致;
經過確認,測試手機華為U120e的PS業務僅支持 384kbps,屬于終端問題。
3)PDP激活成功信令分配速率為384kbps,但實測基本無速率;
根據前臺測試數據分析,此時測試人員做了上傳業務,速率正常。參見下圖:
FTP下載測試期間06:40:00—06:50:00PDP激活后無業務速率。
根據后臺信令分析,期間傳輸信道同步失敗,IE信息為unspecifiedcause,可能為影響用戶感知的真實原因,接下來重點核查傳輸問題。
3.3問題定位
經進一步分析,RAB發起釋放的對應的原因值為“RR_ ERR_RNCAP_FP_FAILURE”,確認IUB口傳輸存在問題。因此,根據以下步驟排查:
1)檢查基站和RNC之間的傳輸是否存在誤碼、閃斷告警、ping包異常等,傳輸鏈路質量正常。2)檢查配置腳本,R99的PS業務也在走IPPATH,現場將R99業務轉到ATM上承載,在ATM上傳輸時數傳正常,因此傳輸同步失敗與IPPATH相關。3)檢查RNC的IPPATH傳輸配置文件,發現IUB口IPPATH配置兩個IP節點,且IP為172.22.149.2地址無法PING通,為無效IP。4)經核查,前期做傳輸雙IP測試時為該站點添加了IPPATH鏈路的冗余配置,但測試結束后未及時刪除。
四、解決方案及效果驗證
IPpath采用雙IP配置有兩個作用:一是業務負荷分擔;二是風險控制,業務可自動切換。正常情況下,ping檢測開關需打開,否則無效IP相應的PATH上業務照常指配,導致業務無法進行,出現本案例當中用戶無法上網的情況。
根據定位的原因,后臺刪除冗余配置信息。經現場復測和投訴用戶回訪均反饋已恢復正常,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在全網范圍排查IPPATH冗余配置隱患,未發現其他站點出現類似問題。
五、總結
IPPATH冗余配置問題隱蔽性較強,后臺無明顯特征,且網優后臺系統操作人員不熟悉傳輸技術,在排查該類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嚴格規范基站操作,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參 考 文 獻
[1](美)謝瓦利爾(Chevallier,C.)等,編著.WCDMA設計與優化手冊[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徐志宇,韓瑋,蒲迎春,編著.HSDPA技術原理與網絡規劃實踐[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張長鋼等編著.WCDMA無線網絡規劃原理與實踐[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