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研究分析①
王軍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強調充分發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并根據學習者的特征設計出重視“情景”“協作”“會話”以及“意義建構”等為主要內容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其目的是起到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達到對所學解剖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建構。
建構主義 運動解剖學 教學模式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院系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帶來的影響,及其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方法。該課程學習掌握的情況將直接影響后續學科的學習,為后繼運動人體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隨著電腦網絡的迅速普及,很多《運動解剖學》教學經驗、成果應運而生,教學手段不斷更新,但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教學方式幾乎沒變,再加上《運動解剖學》學時由原來的108縮減到54學時,枯燥的教學內容,繁瑣、抽象的知識點,慢慢導致學生對于解剖學的學習缺乏興趣,所學理論更不知如何在實踐中應用,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通過對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研究,應用于《運動解剖學》課堂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筆者學校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專業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并順利通過了該校立項建設(JY201422666)。
1.1研究對象
湖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2015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92人和2015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87人為研究對象。2015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作為對照組,將2015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作為實驗組。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國內有關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式、方法,以及建構主義理論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研究現狀。
1.2.2實驗對比法
通過一學期的解剖學教學,對照組2015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驗組2015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理論《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學期結束,通過結業考試成績,進行比對研究兩種教學模式的差異好壞。
1.2.3數理統計法
對不同的兩組學生,在學期結束,對《運動解剖學》結業考試成績,應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對照組2015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和實驗組2015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運動解剖學》結業考試成績統計如下。(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 實驗組2015級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運動解剖學》結業考試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2015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經t檢驗,P<0.05,表明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提高《運動解剖學》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表1 實驗考試成績

表2 結業考試成績
3.1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是在兒童認知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紀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他指出:建構主義學習模式,其核心內容是學生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倡導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2];教師則由承擔對知識的傳授、灌輸這一角色,轉變成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不是直接來源于教師的講解,而是通過教師設定的情景,借助協作、會話等主動建構獲取的。建構主義理論下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包括:拋錨式教學、隨機進入教學和支架式教學,教學的主要環節基本都包含設定學習情景、同學間相互協作幫助、知識的建構及其學習效果評價等[3]。
3.2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是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圍繞學習的的主要內容設定教學情境,通過學生間互相幫助、相互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只是指導督促,達到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有別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師的一言堂教學模式 ——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以解剖學下肢教學為例,利用建構主義理論設計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可以看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起組織幫助、指導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和對知識探索的欲望,對于知識的學習掌握,學生才是主動建構者。(見表2)
從這一教學模式可以看出:運動解剖學教學是以所教授內容為主題,教師利用媒體,設計情景、協作與會話,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4]。
在以建構主義理論設計出的《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研究學習,通過協作、討論,從而達到真正意義的知識建構,這種模式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程,把解剖學真正用于實踐,為后繼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該模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深受學生喜愛,但也出現了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人們做進一步探討。
[1]劉宇飛,李曉琳.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及設想[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0(1).
[2]皮亞杰.結構主義[M].倪連生,王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蔣心萍,胡英清.精品課程《運動解剖學》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0,31(2):115.
Based 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eory"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Educational Model
Wang 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Hubei,441053,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the sports anatomy teaching mode,emphasize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rners initiativ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constructivenes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ers and desig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scene","collaboration",session,and"meaning construction"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ports anatomy teaching mode.The aim is to play the role of students initiative,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thus causes the student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have a more profound.
Construction principle;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Educational model
G841
A
2095-2813(2016)08(a)-006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067
王軍(1967—),男,漢,湖北襄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