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梅 于榮淼 袁鈺 石峰
東莞指數催變企業綠色化
周國梅 于榮淼 袁鈺 石峰
本文以廣東東莞綠色供應鏈試點為案例,評價制造業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綠色化程度。
綠色供應鏈,也叫可持續供應鏈,通常定義為在供應鏈中對原材料、信息、資金流以及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合作進行管理,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目標,并符合消費者和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因此, 綠色供應鏈是一個追求經濟和環境相平衡的供應鏈管理方式,通過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消費和采購力量,產生市場機制傳導效應,通過對產品從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流通直到廢物回收環節的整個過程提出綠色要求,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提高能效和環境績效。
“十二五”期間,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從理論研究、地方實踐到國際推廣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綠色 供應鏈產業體系建設是支撐中國綠色制造的重要途徑和措施。建設綠色供應鏈體系,需要構建科學的方法評價供應鏈及供應商的綠色化程度。
《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發展和綠色工程分別作為五大方針和五大工程之一,并明確提出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快制造業綠色升級。通過全面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促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進綠色生產,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有效推動中國綠色制造2025的實施進程。
綠色供應鏈產業體系建設是支撐中國綠色制造的重要途徑和措施。建設綠色供應鏈體系,需要構建科學的方法評價供應鏈及供應商的綠色化程度。
當前,隨著全球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強,促使制造業開始面臨內化環境壓力,通過優化整合供應鏈整體力量以實現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雙重優化,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綠色供應鏈管理理念在充分考慮企業收益最大化的同時,還綜合考慮了資源配置效率以及環境相容性等問題。引入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將提升各接點企業的美譽度及品牌形象,從而贏得市場。綠色供應鏈在節約能源和原料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而且減少了環境的治理費用,使企業的利潤空間得以擴大。亟需制定綠色供應鏈評價指數
目前綠色供應鏈管理在國內的推廣實施中仍存在一些挑戰,如國家層面目前沒有出臺綠色供應鏈管理辦法,且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指標評價體系方面有待完善,這就使得企業明確自身的綠色化程度,大型采購商對供應商沒有一個環境績效的測評標準,而對于實施了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來說,缺乏一種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評估其在環境、節能和低碳等方面的績效提升。
廣東省環保廳《2016年廣東省環境保護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探索開展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試點工作,東莞市率先開展重點行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試點,并申請成為環保部首批國內綠色供應鏈試點地方。作為技術支持單位,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美國環保協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聯合東莞市環境保護局,經過多方專家研討、企業調研,共同制定東莞市綠色供應鏈評價指數(簡稱東莞指數),用來評價制造業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綠色化程度。

東莞指數用來評價制造業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綠色化程度。 CNSphoto供圖
東莞指數是綜合評估東莞市相關綠色供應鏈試點行業全產業鏈綠色化程度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用于評價相關企業在能源績效、環境績效以及低碳發展三個方面的水平,旨在推動以制造業為主的東莞市及珠三角地區實施產業升級和綠色轉型。
目前,針對企業層面、產品層面的環境、節能、低碳等績效,我國已經有一些評價標準或規范,如中國能效之星,是由國家節能中心在國家層面組織開展針對企業能源使用效率的評價。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應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對產品的環境績效進行評價。
而綠色 供應鏈東莞指數根據綠色供應鏈對全產業鏈和供應商的要求,從環保、節能以及低碳等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建立了針對制造業的綠色評價標準。綠色供應鏈東莞指數重點關注東莞市各行業工業企業在環境友好程度、能源使用效率及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通過東莞指數,引導產業鏈上的企業遵守環境法規,提升環境績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實現低碳發展,達到有效提高東莞市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東莞市整體環境質量改善的目的。經東莞試點成熟后,可推廣至珠三角及其他地區。
東莞指數表征企業 在環保、節能以及低碳三方面的綜合表現。其評估結果可以被政府部門、企業監管機構、融資機構利益相關方等使用。
東莞指數制定原則
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建立能客觀和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和指標間的相互聯系和關系,每項指標的含義明確清晰,可測量,可驗證,計算技術方法有公認的規范。
綜合性原則:指標體系能全面反映企業在環保、節能和低碳三方面的發展水平和需要提高的領域。
重要性原則:目前衡量企業環保、節能以及低碳的指標比較多,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對企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并發布了多項強制和推薦性標準,本指數的建立需要認真分析現有的指標體系,抓住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面,對于關系不是十分密切的指標給予簡化或省略,同時對采用的指標設置不同的權重,以突出或弱化某項指標的重要性。
層次性原則:指標體系在建立過程中,應避免在分指標的制定過程中出現越來越復雜的趨勢,應根據評價主體的要求來選擇不同的評價層次和深度。
動態和靜態相結合原則: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過程,對它的衡量必須在評估初期的基礎上反映它的發展趨勢,因而在選取指標時必須既要反映當前狀況的靜態指標,又有表示趨勢的動態指標。
可行性原則:指標體系要充分考慮各分指標的量化問題,指標的選取要做到資料可取、計算可行、結論可信。
行業性原則:依據以上原則可以建立東莞指數框架,但不同行業的企業由于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差異很大,因此推薦企業在利用本指數時充分考慮自身的情況對其進行修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東莞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綠色供應鏈指數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綠色化程度指數,它在評價企業自身行為的同時,還將上游供應商的綠色化程度納入評價體系中,并且沿供應鏈向上游逐級擴展。一個企業的綠色供應鏈指標反映了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東莞指數包括能源績效、環境績效和低碳發展三類評價指標。每一類指標分別包括約束和提高兩類分指標。約束類指標是企業在環境管理和能源管理方面守法合規情況。提高類指標是企業通過自愿參加國家和地方節能環保項目,或企業主動實施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減排等行動來改善環境行為和能效的情況。選取上述三類評價指標,考慮各項指標重要性,進行綜合評價,結合上游供應商評價結果,得出企業綠色供應鏈綜合評價指數。
參與東莞指數評估采取企業自愿,政府、買家推薦和第三方評估的形式。企業按自愿原則填寫東莞指數的申請材料,報第三方評估承擔單位備案;第三方與企業簽署信息東莞指數評估和保密協議。隨后第三方會組織企業培訓,確保企業按要求準確收集、整理、填寫和匯報信息,保證后續評估結果的準確性。第三方評估機構根據東莞市環保局、經信局等環保節能主管部門掌握的信息,核實企業申報材料的真實和可靠性,并通過現場評審企業信息,進一步確定企業申報信息的真實和可靠性。企業申報信息審核通過后,第三方評估機構將組織專家通過現場評估和專家評審等方式對企業進行東莞指數評估,并在結果確定后5個工作日內,通過政府網站、報紙等媒體或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評價結果。
政府部門通過本指數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區各行業的綠色化程度,發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案例,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通過指數評價,為制定城市發展戰略、編制產業規劃,調整工業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量化的工作依據。
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指數評價過程中,可以有效識別企業在環保、節能以及低碳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比較,明確企業行業定位,找到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監管機構可利用指數了解和掌握企業綠色化水平,發現其環境合規、遵法貫標、淘汰落后產能和設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對環境合規、環境風險管理的針對性指導和推進,發揮監管導向作用。綠色指數可作為政府補貼和稅收減免的重要依據。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儀器、專用基礎件及紡織品包裝儲運機械領域將研發、推廣一批具有更高效率、更廣泛適應性、更具自動化水平的先進設備。 CNSphoto供圖
大型采購商可運用該指數作為對供應商的評估依據,鼓勵在采購活動中,優先考慮指數評分高的企業。采購商可以利用本指數推動問題供應商做出整改,并由直接供應商向更上游的供應商逐級傳遞,促進企業綠色采購。
金融機構可將該指數作為企業融資信用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企業綠色供應鏈指數評價,推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政策的應用。
有助于建立東莞市綠色發展的統一信息發布平臺。環保部陳吉寧部長關于綠色供應鏈工作的最新批示中,強調綠色供應鏈推動工作要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相結合。在《2016年廣東省環境保護作要點》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基礎環境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東莞指數的開發、試點、推廣應用,整合目前企業的綠色發展信息多部門收集,多部門發布的現狀,建立城市層面統一的企業綠色發展信息平臺,為東莞乃至廣東省當好環境保護的排頭兵奠定信息化的基礎。
為國家和地方出臺激勵機制提供技術支撐。綠色供應鏈管理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經得到了實踐,被證明是通過市場化撬動環境治理的有效手段。國家相關部門已認識到綠色供應鏈在為了推動我國綠色化進程中的重要性。作為企業綠色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東莞指數,可以為激勵政策的設計以及政策的實施效果評價,企業的前評估和后評價,提供可測量、可驗證的技術支撐。東莞指數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為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綠色供應鏈產業體系的構建,切實支撐供給側改革,建議進一步緊密結合“十三五”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加緊出臺在全國推進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的指導意見,大力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完善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企業踐行、市場評判、公眾參與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以制造業為行業試點,為中國綠色制造2025提供支撐;推動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建設,積極構建國際綠色貿易體系,促進國內企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探索環境管理新途徑。
(周國梅系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于榮淼系美國環保協會研究人員;袁鈺、石峰系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研究人員;美國環保協會張建宇、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范紋嘉、廣東東莞市環保局副局長陶謹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