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7月13~15日,第八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舉行。
本屆峰會以“零碳、綠領、新城”為主題,圍繞綠色建筑、低碳交通、生態環境、資源循環四個議題20多個分論壇展開討論。
峰會最大的亮點在于為青年代表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激勵他們從政府政策、企業責任、社區行動和青年參與等多維角度,深入探尋城市發展新機遇。
為進一步加大對環保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由環境保護部宣教司指導、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第二批“環保社會組織公益項目小額資助活動”于七月中旬正式啟動。
據了解,活動資助領域主要包括環境宣傳以及公眾參與、環境信息公開、環境調研實踐。計劃評選出2~3個重點培育項目和3~4個其他環境項目,前者要求項目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實踐性、可實施性、環保宣傳作用以及示范推廣價值,入選后將獲得人民幣3萬元的資助;后者需要項目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實踐性和可實施性,有預期目標、具體項目成果以及社會效益,入選項目將資助人民幣1萬元。(張潔)
7月13日,第二屆京津冀青年環保風云會在南開大學啟幕。會議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環境保護部宣教司等單位指導,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主辦。來自京津冀50余所高校的環保社團代表、青年志愿者協會代表等共80余人參與了沙龍活動。
本屆論壇下設“青年志愿者”“青年創業者”“青年研究者”三個分論壇,與會代表共話生態文明建設和創新創業中的青年責任,并共同發起成立了“京津冀大學生生態文明聯盟”,旨在建立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青年環保聯動機制。

7月6日,全國青少年生態環保組織圓桌會議在貴州省六盤水市召開。全國近40家省級或流域性環保組織聯盟、環保社會組織和學生環保社團負責人等,圍繞“生態環境協同共治體系構建與青年環保組織的作用發揮”的議題進行了交流。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徐曉在會上指出,共青團加強與青少年生態環保組織的聯系和服務,是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各級共青團要發揮樞紐和導向作用,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的服務搭建平臺,促進環保社會組織健康成長;各類環保社會組織要主動協同,發揮結構多樣、管理靈活、開放包容的特點,創新載體,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攜手匯聚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青春力量。
主題論壇上,共青團中央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生態環保文化宣傳作品有獎征集啟事”。

7月29日,由標準排名、萬房投資主辦,《博鰲觀察》特別支持的2016中國綠色生活高峰論壇暨綠色地產指數報告發布在北京隆重開幕。
本次論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綠色食品到綠色家裝,從綠色出行到綠色服裝,從綠色金融到綠色地產,帶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綠色生活盛宴。論壇最為矚目的當屬由標準排名發布的《2016中國綠色地產指數報告》。標準排名經過對獲得綠色建筑星級認證和LEED、BREEAM等認證項目的統計和篩選,初步確定120家入圍房企,并于2016年3月在網上發起網絡投票活動,后經由專家對綠色建筑二星、三星認證面積、網絡票數等指標測算評審,最終30家綠色房企脫穎而出,其中萬科集團、綠地集團、朗詩綠色地產榮登榜單前三甲。(黃春橋)
7月26日,全國首款“碳減排公益產品”亮相北京。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騰沖市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布兩款標注有碳減排量的普洱茶餅。在改進傳統制茶工藝后,該茶餅在生產過程中首次突破“0”碳消耗。經專業機構認證,每餅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9克。
傳統的茶葉加工中,基本以柴薪與煤炭為主要燃料。隨著近年來古茶熱度提升,及茶葉種植園面積的逐步擴大,制茶耗能、耗材數量也隨之增加,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壓力不容小覷。此外,燃燒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煙塵,易對茶葉造成污染,影響品質。由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熱能,既改善了制茶衛生狀況,又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只是兩餅小小的普洱茶,但是它展示的是企業的責任,碳減排的行動,和不忘初心的努力。”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云女士表示,這是企業配合國家履行《巴黎協定》的具體行動,應該得到支持和推廣。(馮應馨)

龐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