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煥巧,賀菁蓉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佛山 528500)
?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出血的療效
葉煥巧,賀菁蓉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佛山 528500)
目的探討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出血的治療效果。方法將62例在行剖宮產術中出現產后出血的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止血治療,觀察組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進行止血。對2組的總有效率、手術時間及術后24 h出血量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3%比67.7%)、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55.88±15.43)h比(63.63±16.52)h]、術后24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592.5±23.70)mL比(703.8±58.47)mL],均P<0.05。結論采取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止血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產婦術后并發癥,有利于產婦的早日康復。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 剖宮產; 產后出血
雖然近幾年專家共識,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較多,再次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時有發生,呼吁盡量降低剖宮產率,但是中國婦女剖宮產率仍然居高不下,最高地區的剖宮產率達60%[1]。剖宮產術中并發癥較多,最常見的是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占50%~55%,若治療不及時產婦可能因出血過多而死亡,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2]。因此,尋找一種簡單、有效、經濟的止血方法治療宮縮乏力至關重要。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筆者對31例剖宮產術產后出血的產婦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在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進行剖宮產術中出現出血的產婦62例。納入標準:1)所有產婦均為剖宮產的生產方式;2)產婦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產婦無其他原發性疾病;4)無溝通障礙,能自主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非本院進行剖宮產的產婦;2)產婦家屬不知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3)產婦患有嚴重的心、肝、肺等原發性疾病。將62例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和對照組,每組31例。2組產婦年齡均為20~45(27.5±3.2)歲,孕36~42(38.2±3.1)周,2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2組產婦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胎兒娩出后常規子宮肌注縮宮素20 U,靜脈滴注縮宮素10 U,胎盤娩出之后常規使用紗條擦宮腔確保無胎盤和胎膜組織殘留,經上述常規處理后子宮仍收縮乏力(宮體軟如面團狀或袋狀,產后出血≥500 mL),立即進行下一步處理。
對照組:采用持續按摩子宮,子宮體注射腦垂體后葉素(6 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 μg)加強子宮收縮;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靜脈推注(10 min內推完),以提高子宮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8字縫合子宮下段出血點等,再按照傳統的方法,宮腔內填塞紗布條壓迫止血,觀察產婦出血情況。
觀察組: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的方法進行止血。將子宮提出盆腔,先試用兩手縱向擠壓子宮體,觀察出血情況,若經擠壓后宮體出血量顯著減少,提示采用背帶式縫合法可能成功。縫合方法:行子宮背帶式縫合前先于子宮橫切口左右兩側頂端各8字縫合1針,以防背帶式縫合后頂端殘留死腔。用1-0可吸收線于子宮下緣切口右側的1/3處進針,子宮外留線約10 cm依次穿透子宮下段肌層及蛻膜層,經宮腔從對應的切口上緣2~3 cm處出針,將縫線置于子宮底部右側與中外側交接的1/3處至子宮后壁,再在子宮骶韌帶的上方自右側水平進針,縫合時貫穿子宮后壁,并于左側水平處出針,然后采用與縫合子宮右側相同的方法,縫合子宮左半部,縫合方向相反。術者與助手密切配合,依次、漸進性拉緊縫線,與右側留線行對應打結,打結前再次探查宮腔內有無積血,確認無積血后方可進行。觀察數分鐘,子宮色澤紅潤,宮腔無明顯出血,再用1-0可吸收縫線將子宮切口連續貫穿縫肌層及漿膜層,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平穩,陰道出血明顯減少后關腹。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手術時間及術后24 h出血量,并進行比較。
1.4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產婦子宮收縮明顯好轉,出血明顯減少;有效:產婦出血逐漸減少;無效:產婦出血癥狀仍存在。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2.1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7%,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2.22組手術時間、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2組手術時間、術后24 h陰道出血量比較


組別n手術時間t/min術后24h陰道出血量V/mL觀察組3155.88±15.43*592.5±23.70*對照組3163.63±16.52703.8±58.47t8.2564.325P0.0000.003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出血量超過1000 mL,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之首,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3]。有文獻[4]報道,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為分娩總數的2%~3%。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剖宮產人數逐漸增多,從而導致產后出血人數有所增加,嚴重影響產婦的預后。
有研究[5]表明,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宮縮乏力,通常出現在產后的2 h,目前對由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的治療主要有按摩子宮、應用宮縮劑、宮腔填塞紗布條、放置水囊、結扎盆腔血管、髂內動脈及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背帶式縫合及子宮切除等,藥物應用費用高,動脈栓塞術費用亦高且基層醫院不具備該項技術,子宮切除會使女性失去臟器及喪失生育能力。子宮背帶式縫合方法簡單易操作,且具有保留子宮、費用低等優點,其止血機制為縫合后機械擠壓子宮使子宮腔處于縱向擠壓狀態,使宮腔容積被動縮小,子宮壁弓形血管被有效擠壓,血流明顯減少,局部血栓形成,子宮肌層收縮,血竇被動閉合,出血迅速減少。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90.3%比67.7%),手術時間[(55.88±15.43)h比(63.63±16.52)h]、術后24 h出血量[(592.5±23.7)mL比(703.8±58.47)mL]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與王娟利[6]報道一致。提示子宮背帶式縫合術能有效地改善產婦剖宮產后出血癥狀。
綜上所述,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對剖宮產術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產婦術后并發癥,有利于產婦的早日康復。
[1]王晨笛,楊蕾,徐世康,等.晨笛網壓縫合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二例[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5,18(9):697-699.
[2]李春季.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1):5491-5492.
[3]李翠麗,萬俐.B-Lynch縫合術、Bakri球囊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術在產后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14(12):1977-1980.
[4]劉洪雙,趙振峰.早期干預措施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雜志,2014,14(S1):129-130.
[5]孫炳云,向麗平,劉婧,等.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應用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9(15):64-65.
[6]王娟利.B-Lynch子宮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療效[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21(3):438-439.
(責任編輯:周麗萍)
2016-03-18
R719.8
A
1009-8194(2016)07-0059-02
10.13764/j.cnki.lcsy.2016.0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