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摘要】美國政府通過為中小小企業提供需求、供給和環境類的支持政策,有效地促進了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美國三類創新政策的概述,簡要勾勒除了美國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為我國政府構建中小企業創新體系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創新創業 政策支持
一、引言
近年的研究表明,政府出臺的科技政策在技術創新發展中起著重要的用。作創新政策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創新政策的必要性。Lall,Sanjaya(2006)研究指出,政府采取一定的干預性政策,可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Myung認為政府的適當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地區創新的擴散。程華,趙祥(2008)發現,政府的科技資助對企業之后一年的研發投入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政府要制定出適用于本區域特點的科技創新政策,以提高區域的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二、美國中小企業創新政策分析
美國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政策可以分為需求類的政府采購政策、供給類的人力資源政策和環境類的財稅資源政策。
(一)需求類政策
美國政府促進創新的需求類政策主要有政府部門的采購政策、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商業配對計劃組成。
美國政府的采購主要是關于電信設備和通信服務的采購以及其他產品和服務的采購,由美國的技術局和州政府的綜合服務部負責。美國政府每年的采購數額超過100億美元,主要以電子采購的方式進行采購。美國政府的采購政策對中小企業有特殊的規定:政府部門每年需將不低于采購金額25%的采購給予小企業;采購投標活動中,必須給予小企業至少5%的投標偏好。商業配對計劃是由小企業管理局和惠普的一個合作組織創辦的,后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大量合作企業加盟進來,逐漸成為SBA支持小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計劃。它通過整合來自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大量采購代表,為小企業從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提供獲得銷售的機會。
(二)供給類政策
美國促進創新的供給類政策主要有促進人才培養的人力資源政策、提供技術指導的核心退休高管服務。
美國的人力資源政策由加州勞工局負責實施,主要為企業的人才培養提供資金支持。資金支持的范圍主要包括小企業員工的培訓和小企業主的培訓。通過培訓使企業主提高其管理技能,使員工能夠提高職業技能,更好地適應工作的需求。核心高管退休服務又稱“美國小企業顧問”,主要由那些退休的,具有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企業高層管理者組成。它通過面對面的指導以及在線咨詢來幫助小企業成長和成功。
(三)環境類政策
美國促進創新的環境政策主要包括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美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對研發費用的稅收抵扣政策。稅務局允許企業將其內部研發費用的15%或者企業外部機構研發費用的24%,從企業所得稅中抵扣。美國的金融政策,主要是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貸款擔保。小企業管理局通過小企業貸款擔保,為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貸款擔保計劃通過政府的擔保,為那些不能獲得商業貸款的小企業提供資金。對于100萬美元以下的貸款,該計劃可以提供不超過80%的擔保額度。
三、加州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中美兩國的基本國情不同,在政府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和政策制定與執行方面存在差異。但作為世界的創新中心,美國在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其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因此,借鑒美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經驗,結合我國自身的現狀,對現行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進行改善,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的創新創業發展。
(一)建立服務型政府,成為創新發展的推動者
作為中小企業的服務者,美國政府主要通過間接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鼓勵和引導,為中小企業的創新服務。因此,建立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將是中國實現創新創業發展的關鍵。
(二)采用環境政策,建立促進創新的政策環境
加州政府主要采用促進創新的環境類政策,促進加州中小企業創新。通過研發稅收的抵免,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為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政策更偏好資金支持,政府的財政投入成為創新政策的重要內容。因此,借鑒美國經驗,轉變政府支持方式,建立完善的創新發展環境,是我國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建立培訓和咨詢體系
在公共領域的支撐體系建設方面,美國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訓和咨詢服務。通過對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了小企業主的管理技能和員工職業技能。通過退休高管的咨詢服務,幫助小企業主進行創業。而我國在教育培訓和咨詢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針對小企業主和員工的培訓咨詢機構。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強對中小企業教育和咨詢服務,建立中小企業的培訓和咨詢體系。
參考文獻
[1]Lall,Sanjaya.Rapid Growth with Limited Learning:Industrial Policy and Indonesia's Pulp and Paper Industry[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7 (35).
[2]Myung Jae Moon,Stuart Bretschneider.Can State Government Actions Affect Innovation and Its Diffusion? An Extended Communica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Tes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7)54:57-77.
[3]楊華,程華.政府科技投入對企業R&D支出影響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08(1):4-6.
[4]Robert Rothery.China's legal framework for public procurement[J].Journal of Public Procurement,2003(3):370-388.
[5]李希義,鄧天佐.利用政府采購支持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政策研究——基于美國政府的經驗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2(11).
[6]藺潔,陳凱華,秦海波,侯沁江.中美區域創新政策比較研究—以加州和江蘇省為例[J].中國會議,2014.
[7]O’Hare.S.W.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industry R&D programs on private R&D:the case of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13(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