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旭
【摘要】認識、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新常態下的發展機遇,是財務公司現階段所面臨的發展重點。文章通過對新常態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雙重挑戰的具體分析,闡述了未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發展的重點方向和拓寬盈利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財務公司 新常態 發展前景
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近8年,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發生了變化,發達國家內部正在進行結構調整,中國也逐漸步入了新改革時代。“新常態”自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后一直被廣泛應用。直到2014年底的APEC會議上,習總書記對其進行了完整而全面的闡述,其中它包含三方面的特點:一是國內經濟從高速發展狀態轉換為中低速增長狀態;二是國內經濟結構進行了不同程度優化;三是創新驅動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在我國成立的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為1987年5月批設的東風汽車工業財務公司。財務公司在中國發展近30年,截至2015年末,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數量已增至224家,服務的企業集團成員超過6萬家,表內外資產規模6.5萬億元,行業遍布煤炭鋼鐵、能源電力、投資控股、生產制造、汽車、航天軍工等領域。這些財務公司服務的企業集團囊括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重要領域,占我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新常態”作為國家今后的重要政策,對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企業而言,其財務公司必須抓住機遇,及時調整自身結構,使其與“新常態”的發展戰略相適應。因此,如何清晰地認識新常態的含義,及時地抓住其可能帶來的機遇,是每一家財務公司必須考慮的重點。
一、“新常態”背景下財務公司面臨的內外部挑戰
就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經濟發展水平而言,近年來,受國內經濟呈現出明顯的中高速發展狀態的影響,其發展也有放緩,總體趨勢:財務公司領域經濟依舊處于增長狀態,但對比前幾年,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截止2015年底,財務公司行業全年凈盈利約760億,對比2014年,盈利增長僅9%;而2013年,盈利增長為20%,同樣的數據在2010年,增長為30%。這些數據非常符合“新常態”的特征,表明財務公司應該采取結構優化策略,以此刺激經濟的增長。從凈資產收益率這一數據來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近年來在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贏利水平也穩步提高,凈資產收益率一直維持在14%以上的較高水平。但2014年該數據僅為11.8%,2015年降至11%,2016年一季度降至10%以下。
從資產規模及盈利水平兩大關鍵指標的增速回落與下滑來看,新常態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面臨著內外部環境的挑戰。
一方面,在外部環境上,當前國內經濟主要呈現出“新常態”的上述三個特征。當前,金融市場正在進行改革深化,改革方針政策在實施起來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波動和不穩定性。特別是國內的利率市場化逐漸步入最后階段。而大部分財務公司主要依靠利息差來獲取利潤,這明顯會受到利率市場波動的影響,同時,金融機構獲得利潤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財務公司的業務與金融機構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目前多數承擔集團內部的存貸與資金結算任務,這些業務范圍與各大金融機構的業務具有同質化特點,其創新性和競爭力嚴重缺乏。
這就使得財務公司受到金融機構影響變大。最關鍵的是當前國內商品市場存在一定缺陷,造成財務公司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企業內部運營上,國內當前大部分集團的財務公司在資金管理和提供服務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距發達國家水平有明顯差距。最為明顯的是,其利息凈盈利明顯低于投資獲得利潤,這就造成其收入收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存在很大的風險性。
財務公司隸屬于企業集團,其運營收到一定程度制約。公司資金來源也比較單一,多為總公司撥款。所以,財務公司在資金預算及分配過程中多將重點集中在內部調配方面,這雖然對于調節公司結構,提高辦事效率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忽略了財務公司的外籌能力,不利于其未來發展。另外,財務公司的內部人員往往由集團企業財務人員組成,對比大型金融企業,相對缺乏對應的專業人員。因此,如何應對市場的風險和業務多樣化的需要而將員工安排到位,同樣是很重要的問題。
二、拓寬財務公司發展前景對應措施
(一)合規建設是其穩健發展的基石,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是其健康發展的前提
財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資金的掌控者,與集團的發展息息相關,可謂至關重要,可以說其些許風波都會對集團的運營產生重要影響。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財務公司的競爭變得更加劇烈,面臨的市場風險也變得更大。
風險偏好不同、戰略目標不同,采取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財務公司要根據集團發展實際和財務公司發展階段,合理規劃資本、業務及利潤增長目標,確保財務公司穩健經營。應強化財務公司高風險金融業務的監督管理,設定必要的授權管理機制和業務管控流程,有效防范經營風險。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結構,完善其風險管理的流程。
可參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風險評價和分類監管指引》,遵循全面、客觀、審慎性原則,嚴格監控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貸款率、資產/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流動性比例、短期證券投資比例、長期投資比例、擔保比例、存貸款比例、資本利潤率、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累計外匯敞口頭寸比例等指標。
(二)充分發揮企業集團公司資金歸集平臺、資金結算平臺、資金監控平臺的優勢,提高資金集中管理水平
拓寬資本歸集范圍和深度,不僅設立境內資金池,也要將境外資金進行有效歸集,將其充當企業集團境外財產綜合管理的機構,依照國家境外資金管理有關規定,與境內有效聯通和運作;協助集團加強社會保險資金、企業年金等特殊資金管理;協助集團搭建統一的票據池,實現集團整體票據的統籌運作,消化票據存量,降低集團資金成本;積極探索建立集團內部資金定價體系和考核分配機制,利用市場機制調劑內部資金余缺,實現財務公司資金集中管理效益共享;為集團及所屬企業提供投資并購、資本運作和決策支持等服務,不斷提升集團資金保障能力。
可適度拓展國際金融業務,通過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為集團提供跨境資金歸集、結算、融資和風險管控等國際金融服務,推動集團企業國際化經營。
(三)加強人才儲備
及時調整財務公司的內部組織機構,完善其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方式,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要加強公司應對外來風險的能力。在用人機制、績效考評、職工薪酬等方面實施差異化管理,鼓勵財務公司與集團開展人才雙向流動,適當引入市場化人才選聘機制,拓寬財務公司人才發展通道,充分發揮財務公司專業人才儲備優勢,為業務協同和管理融合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對于符合集團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專業人才的的從事工作者,應該早發現、早聯系,爭取做到人盡其用,確保重要崗位配有專業人才,減少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國資發評價[2014]165號《關于中央企業進一步促進財務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年鑒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