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張文娣
一、“微論壇”之緣起
新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也是學校的生力軍,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我校新教師均為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其中碩士占70%。新教師的學歷高、綜合素質高,工作積極性也很高,但由于缺乏實際經驗,在工作中難免受挫。各級教研部門通過開展相關培訓,引領新教師成長,如我校的“青藍工程”,通過老教師帶新教師的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我們也發現新教師群體存在一些共性的困惑。新教師有其獨特的育人理念,不愿意全盤接受老教師的經驗;希望學校能夠為他們提供思想碰撞的平臺,在老教師的引領下,加強同伴間的互動學習。基于新教師的以上需求,我校將研究的理念引入新教師的培訓中,通過論壇的形式為新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同時,為增強研討的針對性,我們專門選取制約新教師發展的小問題進行研討,從細微之處著眼。在此背景之下,“微論壇”式的校本培訓應運而生,它以解決新教師的成長困惑為立足點,積極推動新教師各方面的快速發展,助力新教師的成長。
“微論壇”的特點是細小、靈動、有效。培訓的內容是新教師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識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培訓時間短,內容集中。新教師在工作之余能夠見縫插針地學習,既提升了培訓效果,又確保了學習的全面覆蓋。
二、“微論壇”之落實
經過實踐探索,我校梳理出“微論壇”培訓的具體操作步驟,即:設計“微論壇”—調研“微話題”—“微論壇”研討。首先,確定“微論壇”的各個模塊,具體包括職業道德、教學應用、班級管理和個人成長等。其次,遵循“設計問卷找需求、數據分析定話題”的原則確定“微話題”,確保“微話題”是真問題、真需求。最后,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微論壇”研討。“微論壇”的組織形式靈活,可以采用網絡研討和現場交流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教師的零散時間。“微論壇”在具體實施上做到“全校教師齊動員、新任教師隨時談、新老教師互動談、典型論點上論壇”。下面結合具體案例來探討“微論壇”的落實。
(一)調研“微話題”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活動之初,我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就“微論壇”選題向全校新教師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科研室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安排相應的培訓模塊。例如,在學校召開家長會前夕,圍繞“如何備會”“家長會關注哪些問題”“班主任如何與家長溝通互動”等新教師關注的問題設計論壇話題,請優秀班主任與新教師共同展開研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必訓主題”,這些主題來源于學校行政部門和相關指導教師的隨堂聽課反饋,針對新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亟須加強和改善的問題組織研討,如“如何依據教學內容進行作業設計”“如何管理課堂”“如何引導學生發言”等。以“如何引導學生發言”為例,我校組織新教師進行課堂調研,了解到學生對于課堂發言缺乏主動性,性格內向的學生成為課堂上的“沉默者”,成績較差的學生有發言愿望卻較少有機會,課堂話語權被少數學生占據。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新教師積極創設民主、包容的課堂氛圍,巧設提問,創造機會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等,讓學生在發言中成長,在發言中釋放,在知識上收獲,在能力上提升,更在人格上完善。
(二)“微論壇”典型案例
1.“幸福教師路微論壇”
新教師剛剛開始教師職業生涯,職業期待將引領他們今后的專業成長,讓“幸福”成為情感基調將幫助新教師迅速融入職業和團隊。我校以此為目標,設計了參與式論壇,將體驗拓展和研討相結合。通過“萬花筒”、團隊建設、描繪教師幸福路等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幫助新教師暢想未來的教師生涯。在分享研討中,一位教師如此描述:用一串腳印來描述我們的未來職業道路,腳印在逐步變大,也預示著我們不斷成長。這個過程中有我們的喜怒哀樂,但我們時刻要去體會和感受這份職業給我們幸福。體驗拓展活動營造出共同合作、相互信任的濃厚氛圍,十幾位新教師迅速熟悉起來,漸漸融入校園這個大集體中。參與式論壇為新教師提供了自我學習和自我活動的機會,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內部動機,“幸福教師路微論壇”成為新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起點。
2.“班級管理微論壇”
每次班主任會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組織新教師聆聽老教師在管理班級、培養學生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培訓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針對新教師提出的“如何保持班級衛生干凈、整潔”這一主題,我們請經驗豐富的班主任現場培訓,這位老教師的方法簡單實用,就是采用“劃分責任田”的方式,讓每個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田”是自己的座位及周邊的幾塊方磚,要求孩子們對自己的“責任田”負起職責,時時關注,注意保持清潔。這種“化整為零”的做法讓新教師受益匪淺。幾位新教師嘗試著模仿運用,幾周后,他們高興地反饋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了,班級衛生情況大大好轉。在此基礎上,新教師以此舉措為素材,對學生進行責任心教育,召開責任主題班會,并被評為校級優秀班會。一位新任班主任在參加“班級管理微論壇”后如此寫道:一年前,剛剛畢業的我,面對班級紛至沓來的種種問題,手足無措,惶恐不安。在師傅的引領下,在班級管理論壇中,在一次次新教師座談后,我逐漸成長。一年后,我凝聚起一個以“靜凈敬鏡競”為核心的情義之班。
3.基于“微課”的“微論壇”
為進一步提升新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以骨干教師“一對一”培訓的方式幫扶新教師。其中一項重要的做法就是上“微課”,以“微課”為交流研討平臺,引領、帶動新教師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學校組織骨干教師以“微課”為載體,通過設定教學內容,在10分鐘的教學時間內,采用“同課異構”模式或“異課異構”模式進行“示范”,讓新教師現場觀摩學習。骨干教師以其獨特的教學語言、嫻熟的教學技藝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新教師呈現了一個個精彩的課堂。新教師結合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嘗試進行“微課”教學。一名新教師在“微課”研討后寫下如下體會:“微課”要呈現一條清晰的主線,在這一條主線上突顯內容,盡量保證一課一得。“微課”的小結是內容要點的歸納和強調,目的是使講授內容更加突出。小結必須干脆利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板書必不可少,但一定要簡潔明了。基于“微課”的“微論壇”,不僅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在教學中的引領示范作用,而且為新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指明了方向。
4.“反思微論壇”
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可見,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一環。因此,學校要求每位新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及時回顧和反思,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微感想”。“微感想”可以是自己的預設與生成或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是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精彩設計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點點滴滴的記錄與反思,既能夠促使新教師迅速調整教學方法、查漏補缺,也為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積累與提升儲存了鮮活的一手素材。同時,不定期地將新教師組織起來,開展10分鐘的“反思微論壇”,彼此的分享和鼓勵,為新教師注入了前進的動力。
三、“微論壇”之成效
1.“微論壇”細小、靈活,能滿足新教師不同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學習和按需選擇學習,激發新教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微論壇”以問題為中心,新教師圍繞問題主動探索,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規律,進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直接體驗。
3.“微論壇”以“微話題”為中心開展培訓研究,集體攻關最有價值的小問題。在“微論壇”實施過程中,采用“問題引入—思想碰撞—達成共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流程。基于“微課”的“微論壇”在問題解決中推進研討,問題設計坡度小,便于新教師學習。通過敘事性的教學故事,啟發新教師從中挖掘出策略性知識,再引導他們聯系教學進行遷移。“微課”也將新理論、大學問嵌入小現象、小問題的解決中,縮小了理論和實踐的距離,便于新教師理解與應用,在應用中提升理論水平。
新任教師在我校“微論壇”的實踐中迅速成長。一位教師在經歷了由“徒弟教師”成長為“師傅教師”的過程后如是寫道:三年前,青澀惶恐的我,在師傅的引領下,亦步亦趨,汲取點滴精華,聆聽金玉良言。三年后,我蛻變成“藍”,青藍相依,切磋琢磨,自己的彎路自己的心得傾囊相出,激發新的思考與沉淀,步步走得深刻而幸福。入職三年即被評為“北京市最美班主任”、榮獲“北京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的我校語文教師如是寫道:新任教師就是熱帶雨林里的植物,遇雨瘋長,而學校的“微論壇”正是促我成長的源頭活水。
四、“微論壇”之思考
教師專業發展是多階段的連續過程,新教師階段是教師職業生涯的起始階段,是決定其專業素質的關鍵時期,亦是奠定教師未來專業發展的基石。新教師階段專業發展的重點是加速實現新教師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變,由教學理論知識向教學能力的轉變,培養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處理意外生成的能力、開展班隊活動的能力、培養班集體和班干部的能力以及課堂調控能力、與家長溝通能力等。單憑幾次集中培訓無法滿足新教師的培訓需求,“微論壇”研修則基于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從細微處著手,有針對性地解決新教師的困惑。
“微論壇”結合新教師的需要和教師的職業特點,在培訓中讓新教師充分參與,激發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主動性。微論壇靈活、平等的特點為新教師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臺,重視新教師已有的知識背景,通過建立學習共同體、多向合作,達到教師對知識技能的自主構建,培養其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
在“微論壇”的實踐中,學校注重“引領、研究、實踐”三者的有機結合。由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和具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在思想、理念、方法上引領新教師成長,激發新教師自主發展的動力,幫助新教師實現新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的對接。專家、骨干教師和新教師共同研討,以新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為切入點,組織專題論壇。新教師將研討成果帶入實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自身的專業發展。
總之,“微論壇”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專家和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調動了新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動性,為新教師創造了較好的成長環境,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分校)
責任編輯:江麗莉
jiangll@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