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梅?文娜
〔摘要〕以班級為單位,研究并實踐適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滿足他們心理發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發現,亂畫游戲結構性強,容易操作,以繪畫和隱喻故事為表達媒介,引入游戲治療的形式,降低了兒童表達自我情緒情感的心理防御,大大提高了心理活動課的授課效率;同時,亂畫游戲的交互設置所創設的交際情境,以及小組內的討論和分享,也為兒童提供了在團體中覺察、表達自我和學習他人的機會。總體看來,亂畫游戲是一種創新性、實效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
〔關鍵詞〕亂畫游戲;小學生;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6)19-0019-04
一、關于亂畫游戲的文獻
(一)亂畫游戲治療的緣起
兒童這個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兒童心理治療師們不斷去尋求突破傳統口語訪談的溝通之道,以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Winnicott首先引入亂畫游戲這一技巧與兒童以隱喻的方式進行溝通。Gardner和Kritzberg則發展出更系統性的技術,也使用隱喻技術。Gardner指出,“除非能夠把頓悟用很治療性的方式來使用,否則孩子們對他們的潛意識過程的意識化是不容易感興趣的?!边@句話的意思是,心理治療中的孩子們其實更喜歡說故事或聽故事。因此,在亂畫游戲的基礎上,加上兒童自發的故事,有價值的頓悟就會更容易被完成和傳遞。Kritzberg將這些技巧更加系統性地應用到有結構性的治療性游戲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成為游戲治療中的一個技術。
(二)亂畫游戲應用于個體治療
亂畫游戲的方法在兒童有興趣、愿意去畫以后就可以使用。咨詢師會問兒童喜不喜歡玩一種有趣的畫畫游戲,那就是亂畫游戲。咨詢師的口語介紹是:“我們兩人每人都有一張紙和一支筆,我隨便畫一條曲線,然后你在曲線上把它變成一幅圖。之后對這幅圖還要編一個故事,然后針對你的故事我會問幾個問題。接著,你可以再亂畫一條曲線讓我來畫一幅圖,我會告訴你這個圖的故事,然后你可以問我問題?!?/p>
在這個結構式交互的亂畫游戲過程中,包括四個重要的環節:(1)亂畫一條曲線,并將亂畫的曲線變成一個圖形;(2)據此說一個故事;(3)發問和回答問題;(4)角色輪流扮演。
在游戲中,亂畫的線條是直線、曲線、變異線、變化線等任何形狀的線條都可以,所以在畫這種畫的時候,技巧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咨詢師和來訪者相互的交互作用和對他們所投射的主題材料的分享。
二、亂畫游戲應用于團體輔導
(一)應用的意義
首先,從形式上講,這個游戲治療技術結構性強,在團體中容易操作,所以可以大大提高授課的效率,可以最大可能地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
其次,從內容上看,繪畫和故事是兒童非常熟悉的表達方式,這些方式在團體中的應用,不僅可以降低防御,而且可以實現學生團體的全面參與。加之游戲的氛圍,還可以降低團體的緊張感,營造輕松安全的團體氛圍。
再次,引入游戲治療的形式和元素,也是對傳統的心理活動課授課形式的一種突破。通過在小組之內的交互作用,學生不僅有機會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故事,讓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和信念得到一份見證;更為重要的是,心理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他們借此覺察自己人際互動的模式和自我概念的發展。
此外,通過學生的作品,心理教師也可以得到深入了解學生內心世界隱秘情緒和情感的機會,因為,繪畫過程本身同作品都可以使參與活動中的學生更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目前的功能水平以及他們通過其他方式難以表達的內心的沖突和擔憂。所以,這樣的團體授課形式,不僅提供了協助學生透過作品深入自己的潛意識,從而產生個人覺察和頓悟的機會,還創造出新的團體成長的動力。同時,也有利于心理教師借此篩查需要進一步幫助的學生個案。另外,有形的圖畫和可記錄的故事,都是我們了解和追蹤學生心理成長的第一手資料。
(二)應用的實踐
1.活動媒材
學生人手一張A4白紙,一盒水彩筆或油畫棒。這些材料一般學生可以自備。必須強調的是統一使用A4白紙作為畫紙。規范的用紙,不僅是亂畫游戲的操作設置需要,也是協助學生獲得安全的心靈事物承載空間的需要。更進一步講,標準的A4白紙,令學生對這一活動產生認真投入的態度,也為學生提供了安全表達心靈故事的邊界和空間,其作用類似于沙盤游戲治療中的沙盤,使得心靈中的能量在其中可以被承載、涵容、轉化和升華。而彩色畫筆的應用,使得學生透過圖畫表達內在情緒和情感變得自主和豐富,呈現出各種個性化的可能,學生自由運用顏色繪畫的過程,也為學生提供了重新找到自我掌控感的機會。此外,在作品的分析中,顏色的應用也為心理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分析和驗證的指標。
2.操作步驟
第一步:通過示范,讓學生將一張A4紙通過上下和左右兩次對折分成四個區域。橫著擺放畫紙,在折痕相交的位置標注1、2、3、4四個區域,如圖1所示。
第二步:教師講明游戲的規則,并加以示范。規則是:每一個環節,首先是同桌之間交換畫紙,在對方的第一個區域畫一段曲線,造型隨意,不要太長,不要畫成一個圖形;然后把畫紙交換回來,每個人在同伴這一段曲線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自主完成一幅畫。根據上述兩條規則在其他區域依次進行,四幅畫都完成以后,邀請學生們展開想象,根據自己創作的圖畫,編寫一個故事,寫在畫紙正面空白的位置。如果正面沒有空白的地方就把故事寫在畫紙的背面。
第三步:開始亂畫游戲。連續進行四次。
第四步:小組內分享圖畫和文字故事。教師點評。
第五步:大團體分享創作中的感受和對這個游戲的感悟。
游戲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好每個環節的創作時間,每幅圖的創作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如果觀察到學生對規則的理解不清晰,可以在第一次亂畫交換之后,讓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對游戲規則的理解是否正確一致。
(三)應用的討論
基于作者作為一名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在二十多所不同學校五年級學生的亂畫游戲班級團體輔導應用的實踐經歷,就以下幾個方面作思考和討論。
1.繪畫的意義
對于兒童來說,有圖畫的地方就有故事。于是,通往他們的心靈世界便有了最便捷的通道。當亂畫游戲遇上創意故事,心靈之中隱秘的情緒和情感就有了透過象征和隱喻被表達的可能。通過教學的實踐我們發現,一節課之后,孩子們有機會在無評價、無對比,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中,透過圖畫和詞語的象征,表達其內心世界里的感受和經驗,展示一份心理的動力,收獲一份成長的喜悅。
在團體中,帶領團體的教師會反復強調,“在這里,你是畫紙的主人,畫什么,怎么畫,畫多少,畫在哪里,都由你來決定!你不用擔心好壞,更無需顧及對錯。只要是你自己創作出來的,就是最好的?!贝蟛糠趾⒆釉趤y畫游戲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威脅,相反,會覺得非常放松、安全和舒適。當然,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也發現了例外的情況:那些經歷過創傷的兒童,那些學習成績不佳、垂頭喪氣以及找不到交流伙伴的孩子,的確在他們的圖畫和故事中表達出受傷和壓力的主題,甚至有的孩子表現出極其混亂的情緒狀態!不過,也正是這個亂畫游戲,為這些經歷創傷的兒童提供了一個平時他們用言語無法表達隱秘的情感和經歷的機會,繪畫將他們的經歷和對經歷的感受更加客觀具體化地呈現出來。輔導中,我們發現那些受虐待的、有反抗、憤怒或叛逆情緒的兒童,那些單親、離異以及家庭混亂的兒童,繪畫協助他們表達了被壓抑的情感痛苦或不可告人的家庭秘密。當這些內心的隱秘情感透過繪畫被呈現出來時,也為兒童提供了客觀看待問題的機會,從而為他們面對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途徑。所以,亂畫增強了兒童的自發性。
除此之外,亂畫還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很多孩子面對第一段線條無所適從,但是等到游戲環節結束,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一幅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想象力被激發,很多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也增加了對自我的肯定和接納,自我掌控感也因此有機會回到他們的內心。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我會在合適的時機重復這樣的指導語,“也許,你一時不知道該畫些什么;也許,你擔心好壞或對錯。不過,最終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每個人的圖畫都將是獨一無二的。”或者,“當屬于你的圖畫逐漸被創作出來,我相信你內心里一定有一份喜悅和對自己的贊許,是的,就像你可以創作一幅自己的圖畫,我相信你也可以掌控屬于自己的生活以及更多!”等等。
2.故事的價值
從前,有一只貓,它住在一條失落的巷子里,孤孤單單……從前,有一個小孩兒,一出生,吧唧,摔地上死了;從前,有一只沒用的鷹……從心理治療的意義上來講,這些兒童自發講述的故事富含動力的意義、重要的主題與沖突,更代表兒童試圖解決問題且適應環境的努力。同時,兒童通過故事傳遞的隱喻的確有非常強大的療愈功能,因為它直接作用于潛意識,傳達內在狀態,成為連通意識的橋梁。
此外,最強有力的隱喻是由個案自己所產生的那些隱喻。因此,在亂畫游戲中,我們引入故事,一是借助圖畫的想象激發兒童創作故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創造出通過故事增加兒童自我表達的更多可能,從而借助隱喻的分析,更多了解兒童內在世界的情緒情感。實踐中我們發現,圖畫的創作為故事的寫作提供了象征的激發。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賣給了富人家,富人對她很好。有一次,富人讓她去看望自己的家人,天下起了雨,小女孩被雨沖走了,不知去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11歲的男孩子,母親幾年前離家出走,他不得不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他的繪畫作品全部使用黑色,畫出的都是不規則的簡單圖形。對于這樣的童年創傷,語言是難以表達的。在這節課上,他卻有機會通過圖畫和故事,述說這個年紀不該有的、無法用語言直面的生命困境:被遺棄的失落、無助的憂傷、巨大的生活壓力……最后一幅圖畫同桌為他畫下了彩色的線圈,他在此基礎上創作了一個看似微笑的蝸牛,一份自我的憐惜照顧和小小的勇敢堅強在圖畫和故事中被呈現。同時,同伴之間的交互游戲也為這個孩子提供了不錯的支持。
“有一天,一個男人在馬路上走,來了一個女人拿了一把刀,那個男人也拿了一把刀。天下起了雨,他們兩個人打了起來,后來兩個人全死了。”這是一個被安排在教室最前面單獨座位的男孩子的故事。在我們上課時,他最后一個沖進教室;下課后,他最早一個沖出教室。顯然他在人際交往、紀律執行、行為控制等方面有著較為嚴重的困擾。不過,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他加入的小組比較接納他,他也變得很安心投入。在亂畫的過程中,他會反復對伙伴和老師講“我也不知道我畫的是什么”,他的畫也的確很抽象,看不到現實的事物和人物。不過,我對他的回應是:“嗯,你覺得自己的畫比較抽象。不過,重要的是,這是你自己創作的,所以它顯得很特別!”
“在遙遠的奇奇妙妙星,有著非常奇妙的東西,有大山,綠芒芒的大草地,還有散發著金光的太陽,那里有個奇怪的旅游景點,叫做‘人頭山’,那里還有一望無際的海,海里的魚都是金色的??墒?,在這一望無際的奇奇妙妙的星球上只有一個人——小右子”。班主任反映,這是一個不善于交往的孩子,而故事里也的確是流露出孤獨和憂傷。
“今天天氣晴朗,瑞恩決定出去嗨上一天。不知怎的,天空陰了下來,他撐起了傘。但又看到兩只可憐巴巴的小螞蟻。他自己淋雨,把雨傘借給了小螞蟻。雨過天晴,天上出現了一道彩虹,他爬上去在上面野餐了一頓。彩虹一下子往上升了很多很多,一直一直……延伸到了太空,瑞恩歡快地蹦來蹦去。這可真是美麗的一天?!边@個故事的主人公一年前曾經是我的來訪者,一個不善交往,還受過同伴嚴重的欺負,曾經出現過較為嚴重的軀體癥狀的孩子,現在,他在故事里表達出了很好的自我歡愉和自我照顧。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看到,隱喻故事幫助兒童創新性地表達他們成長的喜悅或困擾,讓平時無法用語言描繪的恐懼、愿望或幻想得以安全地表達。我們也因此對兒童的心靈世界多了了解并發展出協助其成長的可能。
3.團體的作用
亂畫游戲在個體咨詢中的重點是圖畫內容和故事。但是當我們把它運用到團體,就不只關注這個部分,還重視團體交互作用帶來的影響,這也是團體心理活動課的操作要旨。因為,除了兒童和其作品本身的聯結具有治愈的效果,團體產生出來的氛圍更是治療的因子。所以,我們才常常渴望將兒童帶入團體中,因為那里有澆灌生命成長的無盡資源!
首先,游戲的交互設置,創設了交際情境,令兒童在團體的交互作用下有了“被動”與人接觸和分享的可能,尤其為那些被動交往的兒童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
其次,團體中的分享,也為兒童透過他人的觀點了解自我和增加自信提供了機會。為了在有效的時間里分享最有價值的主題和共同的感受,一般我會設置分享的主題,要求孩子們按照主題分享。一般有以下幾個主題:
(1)當你和搭檔為彼此畫下一段曲線時,感受如何?
(2)你繪出自己的作品時,感受如何?
(3)這些圖畫讓你想到什么,請分享你的故事。
關于第一個話題,孩子們的分享較為深刻。例如,有的孩子說:對方給我畫的時候,我驚心動魄,擔心他給我畫得亂七八糟。但是,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做得很好!有的孩子說,我起初不愿意給他,怕他畫出來的不是我想要的??墒呛髞硐胂耄辉囋嚢??結果,還不錯!……在我的啟發下,孩子們發現,信任一個人,是蠻有挑戰的一件事,不過這事兒其實是可以嘗試一下的!同時,孩子們發現,同伴交往就是個將心比心的過程。如果彼此都能夠相互信任,才可能拿出真心!在活動中我會引導兒童把這一份好的感受升華一下。“現在,就請你用最真誠的聲音和最真摯的表情,對你的搭檔說,謝謝你的勇敢,和我一起完成這個游戲。”孩子們全部去做,去表達,場面感人!
在實際活動中,有的孩子入侵欲望較強烈,所以總是想多畫一點占滿對方的格子。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討論和思考:當你在對方那里畫下這么多線條,你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你現在看到對方不開心,你的感覺是怎樣的?所以,你覺得讓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是什么?那么,這對你還有什么啟發嗎?同時,也引導那個不開心的孩子把自己內心里真實的想法告訴對方:“當我看到這么多長長的線條畫滿了我的畫紙,我不開心,我覺得自己的地方被占去太多,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甚至有點生氣……”等等。使用“我語言”,說出想法讓對方聽到。這樣有利于促進那個亂畫侵入的孩子增強移情能力,設身處地替對方考慮;這也是這個游戲在班級團體交互進行的價值所在。
總之,亂畫游戲的交互模式,為兒童打破慣有的交往模式提供了真實的情境:無論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亂畫,還是請別人在自己的地盤上亂畫,都是突破邊界蠻有挑戰的事情,孩子們在體驗中的嘗試和領悟,才是他們真正學習到的智慧!交往,是需要學習的技巧;信任,是需要練習的品質。亂畫游戲為兒童在關系中自我成長和了解他人提供了現實的可能。
(作者單位:1.山西省長治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長治,046000;2.山西省運城康杰中學,運城,044000)
編輯/王抒文 劉 揚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