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偉國
● 在區域研訓中認識自我
2008年3月,剛度過了新教師迷茫期的我接到了一個通知,讓我在4月份舉行的“聚焦兩岸·情系運河”四區聯合研訓活動中上一節課。懷著些許緊張的心情,我開始了準備。
第一次試教就讓我倍受打擊,“課堂節奏不合理”“語言啰嗦”“重難點不突出”……問題全都暴露出來了。當時的心情非常沮喪,幸好在教研員王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逐一回憶了上課的過程,整理出教學脈絡。課堂節奏有問題就理清環節,細化目標;語言啰嗦就預設好每一句話;重難點不突出就設計合理的任務和策略……
又經過了兩次試教,我終于理清了思路,找出了關鍵所在。原來上好一堂課,要從合理地制訂教學目標出發,緊扣目標有序地設計教學過程,將教學目標分解到各個環節,再深入思考如何落實,通過反饋評價來達成并提升,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正式上課那天,雖然也出現了一些突發狀況,但是憑借充分的準備,問題都一一化解了,我順利地完成了課堂教學。在課后的交流研討中,老師們對我的課給予了肯定。
這是一次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深遠影響的研訓活動,它讓我深刻地領悟到:教學是一個細活,需要深入思考每一個問題,才能在課堂上有精彩的發揮。在深入反思的同時,我將這次活動的經歷和感悟寫成了教學論文,并獲得了區一等獎和市二等獎?!凹氈?、深入”是我在這次研訓活動中的最大感受。
● 在區域研訓中磨練自我
2010年9月,區域研訓安排我在骨干與新教師的“牽手行動”中上一節示范課。這次,我對教學設計的整體把握更加全面,對教學目標的落實也更加到位了。
2011年,我參加了江干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從初賽到復賽,我經受住了心理的壓力,憑借以往的積累,最終獲得了一等獎。
初步的成功和不斷的磨練,讓我對信息技術教學充滿了信心與熱情。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分別在“新秀獻技·名師論教”和“你點我上·智慧共享”等區域品牌研訓活動中執教,在區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不斷的歷練中,我逐漸形成了扎實有效、細致深入的教學風格。
為了更全面地鍛煉自己,我還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2012年區集體備課中,我做了單元教材分析和說課展示,提升了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力。接著,我還擔任了協作組長,為了更好地加強相互學習和合作,我與師傅葉建勝一起討論研究,制訂了協作組教研計劃,帶動組內教師共同發展。這也讓我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并認識研訓活動。
● 在區域研訓中提升自我
2015年9月,作為區二層次骨干教師,我在區域研訓中給三年內新教師作了“有效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專題講座。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回顧了這幾年學科教學的心路歷程,系統地整理了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與心得體會,并將自己多年的積累傾囊相授。
現在,我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要有更多思考的同時,還應該學習更多新技術。在區域研訓開設的專題工作室里,我和學生正一起學習3D打印技術,編寫區本教材,創建微信平臺,在新的領域中不斷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