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本期我們來探討在微課制作中應如何完成視覺化表達,提升教學效率。視覺化表達的基本方法是把以語言文字為主的抽象化表述方式,轉換為以圖像、圖表、動畫等為主的形象化表述方式,即將教師的口語敘述及文字表達的所有元素,用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習者眼前。
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聽到語言、看到文字后,要通過大腦進行想象、加工,從而理解其中的情境,并和原有的知識建立起關聯——這就是“理解”。如果學習者是一名初學者,就很難通過教學性的文字“逆向”地想象出具體知識的情境,即使想象出來,也不能保證是準確的、合適的。
而如果能通過形象化材料呈現出具體情境,那么學習者就可以在教師營造出的情境中進行感知,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思維加工。
下圖中的兩種敘事方式,對學習者來說,學習起點不同,一個始于根據語音或文字而來的“逆向想象”,一個始于在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感知”的教學情境。而且,這兩者給學習者帶來的認知負荷也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抽象,一個形象;一個認知負荷重,一個認知負荷輕。這也是大家都喜歡學習優秀微課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們按照知識的類別講解敘事類知識和說理類知識的視覺化表達。
● 敘事類知識
對于任何學科和任何一個教學實施過程而言,“敘事”都是廣泛存在的。它或用于描述情境,或用于承上啟下,或用于闡釋思路,或用于陳述問題解決方法。下面是幾種典型的視覺化敘事方法。
1.數字故事型(無聲)
數字故事是將“講故事”的藝術與多種媒體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講故事方式。“數字故事”可利用PPT演示文稿來實現,它集文字、圖片、聲音等于一體,講述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有一種類型的數字故事只用圖片、文字來表達,不用任何旁白講解。這就是一種“視覺化表達方法”。例如,數字故事“高三物理—認識光”,請掃二維碼觀看微課:

數字故事的優勢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增強其表現力和感染力,不僅能夠充分傳遞信息,更能夠打動學習者的情感。
制作數字故事所采用的技術都比較簡單,制作者只需在PPT中根據故事情節,找到適當的插圖,配上相應的文字即可,但在故事的創編、畫面的藝術感、情緒傳遞的把握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掌控到位。
2.有聲故事型
除了無聲版的數字故事外,教師也可以在PPT畫面之外配上旁白講解,進一步描述情境,啟發思路,引導學習者理解“語義”。例如,“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動物”微課,就是基于繪本的一個數字故事,再加上教師的配音講解而來。

因此,“有聲故事”的微課制作是在PPT畫面的基礎上,運用Camtasia等錄屏軟件,同步錄制PPT和教師的旁白配音即可,實施起來相對簡單。
3.精細化動畫型
數字故事基礎是以“講故事”為內容的PPT,而教師所擁有的卻是大量的教學PPT。那么如何運用教學PPT制作微課呢?

其實,只要教師按照“動感”“美感”的微課制作原則(本欄目前幾期內容)將教學PPT進行改造,做到以視覺元素為主,一步一動,做得精細化后,也就是“視覺化敘事”了。例如,這個小學英語How to write an English letter微課,就是基于教學PPT進行改造,再配音講解的精細化動畫型微課。

數學雖然是一門講“邏輯”的學科,但也離不開敘事。例如,把題目中的場景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示出來,或者把針對解題思路的敘述過程(思考過程),用線條、指示箭頭或動畫等方式勾畫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假設法解雞兔同籠”微課,請掃描二維碼,觀看微課。該微課雖是專業制作,但用PPT就可以做出大多數的效果。
4.視頻素材組合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評論、紀錄片等都是以視覺化敘事方式呈現的。其基本的制作原理是根據所講解的內容,找到相應的視頻素材,并將其拼接,為觀看者提供視覺通道的信息來源,而這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用于微課制作。例如,下面的“詩話地理”微課,請掃描二維碼觀賞。
視頻素材組合型的微課制作操作并不復雜,用Camtasia等視頻編輯軟件就可以完成,但是需要有海量的視頻素材作為支撐,對計算機的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因而更加適合由專業人員(如多媒體人員)制作。
5.圖片變焦型

微課制作中,合適的視頻素材很難找到,但圖片卻比比皆是。制作者可以運用Camtasia等視頻處理軟件,對靜態的圖片進行“變焦”操作,就可以讓圖片“動”起來。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微課制作的難度。例如,下面的英語微課中就有一部分(從4分25秒開始)采用了圖片變焦的方法進行敘事,效果非常好。
● 說理類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者掌握知識,還要使他們能夠認同某些道理,如德育中的道德教化、語文課文和音樂中情感的理解等。
然而,要使學習者認同教師所說的“道理”,就需要建立學習者與“道理”間的關聯。傳播學和腦科學的專家研究結果顯示:建立關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打動情感。也就是說,一切不能打動情感的“說理”,都是“說教”。
例如,下面“節約用水”德育微課,就用數字故事的方式,試圖打動學習者的情感,建立認同。
又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習者充分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一直是教學難點,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字并不難懂,但其何以成為世界名篇呢?請掃描二維碼觀看下面“賣火柴的小女孩”微課,相信更多的人對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會有所感觸和理解。
以上兩個微課,都是通過場景、故事、音樂三要素的互相配合與交織而完成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充分“激發情感”,促使學習者認同道理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