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金偉

[摘要]目的 對含鉍劑的四聯療法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及對NO、IL-10、IL-17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將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180例患者以艾普拉唑三聯療法治療,觀察組180例患者以艾普拉唑+鉍劑+兩種抗生素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炎癥因子NO、IL-10及IL-17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NO、IL-10及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Hp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消化潰瘍;艾普拉唑;鉍劑;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214-03
消化性潰瘍為消化系統常見病與多發病,其中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為主要致病原因,所以,根除Hp感染對于消化性潰瘍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以往治療消化性潰瘍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效果不太理想。李維華等報道指出,對克拉霉素耐藥率高的患者,如果無法進行藥敏試驗,應選擇鉍劑+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為了進一步對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消化性胃潰瘍的效果進行探討,本研究對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5年1~12月共收治36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診斷標準參考《中國消化性潰瘍診治共識))c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180例,其中男94例,女86例;年齡為21~60歲,平均(43.8±4.2)歲;病程為7個月~13年,平均(5.1±1.4)年。觀察組180例,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齡25~61歲,平均(45.1±4.7)歲;病程10個月~14年,平均為(5.4±1.2)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情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飲食及生活方式指導,對照組患者采用三聯療法,艾普拉唑腸溶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H200056),口服,一次5mg,2次/d,克拉霉素片(上海雅培制藥有限公司,H20033044),口服,一次500mg,2次/d,阿莫西林(珠海聯邦制藥有限公司,H20003263),口服,一次1mg,2次/d,持續2周。觀察組采用四聯療法治療,艾普拉唑腸溶片、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相同,枸櫞酸鉍鉀顆粒(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H10900086),口服,一次220mg,2次,d,持續2周。
1.3療效評價
治療2周后,以參考文獻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癥狀積分降低75%及以上,HP陰性;顯效:臨床癥狀顯著好轉,臨床癥狀積分降低50%及以上,HP陰性;有效:臨床癥狀緩解,癥狀積分降低25%及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治療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包處理分析,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噯氣、反酸、腹脹、腹痛積分分別為(0.67±0.12)分、(0.58±0.14)分、(0.60±0.11)分、(0.44±0.17)分。對照組患者分別為(1 13±0.16)分、(1.03±0.12)分、(1.22±0.16)分、(1 27±0.15)分。兩組患者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11.372,8.501,5.094,6.773,P<0.05),見表2。
2.3兩組HP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HP清除率為97.78%(176/180),對照組HP清除率為81.67%(147/18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X2=7.144,P<0.05)。
2.4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NO、IL-10、IL-17水平分別為(35.39±7.13)μmol/L、(275.46±40.32)ng/L、(4331±12.62)ng/L。對照組分別為(40.49±9.11)μmol/L、(310.02±40.17)ng/L、(58.32±10.65)ng/L。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8.987,13.513,7.719,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工作壓力增大,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消化性潰瘍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給人們的生活及工作帶來嚴重影響。消化性潰瘍是Hp相關及酸相關性疾病,其中胃酸在疾病的形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案為PPI三聯療法,PPI可有效抑制壁細胞產酸的最后環節,抑制胃酸的分泌,抗生素具有強效的殺菌作用。然而,隨著抗生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Hp耐藥性也在不斷增加,影響了三聯方案的治療效果。國內外專家就Hp感染治療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應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加用鉍劑治療。黃賢等對胃潰瘍患者采用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結果表明該方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反酸、燒心、腹脹等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艾普拉唑為PPI的一種,其抑酸機制同奧美拉唑相同,但是該藥具有劑量小、半衰期長等優點,抑酸效果更有效、更長久。鉍劑能夠保護胃黏膜,對于胃酸不會產生明顯影響,能夠在胃液Ph條件下,促進潰瘍表面、基底肉芽組織生成保護性薄膜,避免潰瘍灶、糜爛面同胃酸接觸,有效緩解胃酸腐蝕,促進潰瘍愈合。張橋東研究指出,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有效率高達9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56%,符合這一報道,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表明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效果更為理想,優于三聯療法。臨床報道指出,鉍劑可有效增加前列腺素及表皮生長因子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殺滅Hp,促進潰瘍修復及愈合。本研究中,觀察組Hp清除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7%(P<0.05),提示含鉍劑的四聯療法可有效清除HP,提高治療效果。
NO為不穩定自由基,他的表達量能夠直接反映出胃潰瘍患者的Hp感染及潰瘍損傷程度。IL-10是抗炎因子,主要通過自分泌及旁分泌等方式發揮作用。一旦機體遭受細菌及病毒感染的侵襲,IL-10水平會升高,引起局部炎癥反應。IL-17在Hp感染引起的胃部炎癥及胃病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會隨著Hp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NO、IL-10及IL-17水平均得到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三聯療法及四聯療法均可抑制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且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效果更為確切。
綜上,含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可有效抑制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清除Hp,促進潰瘍愈合,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