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鏡像”如何建構:《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框架研究

2016-09-14 01:52:03
未來傳播 2016年4期

侯 琳 李 欣

?

“鏡像”如何建構:《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框架研究

侯琳李欣

以2005年到2014年《南方周末》的醫患關系報道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框架分析、內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框架特點和變化趨勢。研究發現,《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從2011年起開始由過去注重質疑揭露型框架轉為現在注重采用人情人物型框架和答疑解惑型框架,其中人情人物型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比重明顯上升。 在如今醫患沖突事件明顯增加的環境下,媒體構建并合理地運用不同類型的框架進行報道,對于其在醫患關系中扮演正確的角色以及緩解我國醫患矛盾都至關重要。

醫患關系;健康傳播;框架分析

李欣,女,教授,傳播學博士。(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現代化是世界性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變遷和轉型,都充滿著傳統與現代因素的矛盾和沖突。當前我國正處在這一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各種矛盾沖突的增加,社會進入到一個利益博弈時代。其中,醫患沖突事件近年來呈現高發趨勢,據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最新調查,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新聞框架理論認為新聞都有框架,任何的新聞文本都只能“再現”部分的真實現象,如李普曼所說:在真實世界與我之間存在著一個“鏡像”的世界。這個“鏡像”世界系統地影響著受眾對現實世界的理解。[1]框架的實質在于新聞意義建構的過程,它不只是在宏觀上告訴人們去想什么,更為重要的是它影響著人們怎么去想。媒體作為“鏡像世界”強有力的建構者,對醫患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日益激化,已成為當前社會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本文選擇《南方周末》相關醫患報道來考察媒介報道框架,尤其關注在新聞報道的常規框架中的消息來源、態度傾向、報道訴求、責任歸因等方面對于新聞框架形成的影響,揭示出媒介是怎樣通過新聞框架選擇與重組機制來建構客觀現實,如何進行新聞敘事,從而有助于我們認識新聞活動的本質。同時,基于本文探討的醫患關系報道框架的現存問題和缺陷,提出媒介在報道醫患關系時應具有責任意識,從而積極構建合理的醫患關系報道框架。

一、媒介框架理論

關于框架理論的起源,學界一直存在多重說法:有學者認為框架理論起源于社會學,“框架概念的定名無疑來自加拿大裔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戈夫曼提出一套系統的框架理論,直接啟發了以新聞媒體為研究興趣的社會學者,繼而進入新聞傳播研究領域”。[2]戈夫曼在1974年《框架分析:關于經驗組織的一篇論文》中首次將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會學,之后才逐漸受到傳播學、語言學等學科領域學者的關注。戈夫曼認為,框架就是對于某種社會情境的定義,當人們認知一個特定事物時,會有一個或多個框架(解釋基模),可以被稱為“初始框架”(初始基模)。在戈夫曼的框架理論中,調音(keying)是框架分析的核心概念,指把賦予行為以意義的一套組合轉換為賦予同樣行為以不同意義的其他組合的過程,與音樂的調音相似。簡言之,戈夫曼從社會學起源而來的框架研究延伸到新聞傳播領域中,更為關注的是傳播中的框架,建構新聞報道的過程以及新聞框架的特征。

關于新聞媒介的框架,學者吉特林在《整個世界正在看:大眾媒體對準新聞的制造和非制造》一書中,提出了媒介框架的概念。他認為媒介框架由很多對存在、發生和發展的事務加以解釋的細微理論構成,是“一種持續不變(over time)的認知、解釋和陳述框式,也是選擇、強調和遺漏的穩定不變的范式”。新聞生產者按照“選擇、強調和遺漏的穩定不變范式來組織新聞報道”。[3]簡言之,媒介框架就是選擇、強調和表達的原則。

二、研究對象

1.文本的選擇

本文以2005年到2014年《南方周末》的醫患關系報道作為考察對象,《南方周末》從創刊至今已發行超過1500期,曾是中國大陸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周報,最高發行量達到130萬份,被稱作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筆者考察的文本對象是《南方周末》的醫患關系報道,因而要厘清什么是“醫患關系報道”。本文所考察的“醫患關系報道”是狹義的,指涉醫患雙方利益并且體現具體醫療過程的新聞報道。關于“醫患關系報道”的概念,筆者采用以下量表進行樣本篩選,以確定樣本報道是否為符合本文要求的“醫患關系報道”:

(1)報道有反映患方求醫或醫方治療的具體行為。

(有/沒有)

(2)報道有涉及患方的權利和利益。

(有/沒有)

(3)報道有涉及醫方的權利和利益。

(有/沒有)

對于每一篇報道,必須同時滿足以上三條指標,即三個“有”,才能夠判定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醫患關系報道”樣本。為了保證樣本信度,兩位研究者選取了《南方周末》2005年的20篇報道,按照設計的量表對20篇報道進行篩選,最終兩人對于樣本的選擇有18篇相同,2篇不一致,即樣本信度為90%。由此可見,該量表的確有助于確定筆者所希望抽取的“醫患關系報道”,有助于界定本研究的“醫患關系報道”的樣本。

2.時間的選擇

首先,本文選擇以2005年作為研究開始的時間點,是因為2005年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歷次醫改之后,我國政府官方首次公開承認醫改失敗的一年。[4]自此之后,我國各大媒體愈來愈聚焦于醫患關系報道,關于醫改的批判和評論、醫生失德行為、醫鬧事件、醫療器械問題、醫保問題、藥品問題等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在媒體放大鏡效果下,我國醫患關系愈來愈緊張,甚至出現暴力傷醫殺醫事件。

其次,選擇2005年至2014年這10年間作為研究的時間區間,原因如下:第一,醫患關系報道在我國媒體中飽受關注是從我國出現醫患關系問題就開始的,因而要研究醫患關系報道的媒介框架,選擇的時間區間跨度要較長,才能夠詳細研究出其框架特點和變化趨勢;第二,對于某個特殊議題進行媒介框架研究,往往要選擇足夠的樣本量和足夠的時間,短期的媒介框架研究可能會造成對于該議題的媒介框架特征歸納不全、框架問題分析不深入、框架變化趨勢探究不明確;第三,筆者需要研究出我國媒體醫患關系報道對于受眾認知和理解我國醫患關系的影響,還需剖析出醫患關系報道媒介框架的變化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因而要選擇一個較長的時間區間進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

通過文本分析法,解讀作者的寫作傾向以及報道的立場傾向。此外,對涉及具體醫患糾紛事件的醫患關系報道樣本,從敘述視角(即報道切入視角)和敘述立場傾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為之后對樣本報道進行量化的數據分析,總結醫患關系報道的特點與變化趨勢奠定了基礎。

2.內容分析

運用成熟的計算機詞頻統計軟件,將樣本報道的文本進行分詞詞頻統計,然后運用人工編碼統計結合計算機輔助數據分析軟件,以醫患關系報道樣本的詞語為最小分析單位,探究樣本報道的詞匯、消息來源、體裁、篇幅、配圖、立場傾向等元素的特征,挖掘出我國醫患關系報道的框架特點和變化趨勢,并對報道框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

為了保持編碼內容的信度,在對所有醫患關系報道樣本進行編碼之前,兩位研究者挑選出20篇《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樣本進行編碼,編碼項目有立場傾向、報道體裁、切入角度、信息來源、配圖五個部分,最終兩個編碼員之間的五部分內部信度為84.95%,符合內容分析內部信度至少為80%的標準,因此這些編碼類目是有效的。

四、框架類目建構

本研究將《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概括為以下四個框架元素:

1.切入角度

將報道的切入角度分為醫方、患方、第三方,分析2005年到2014年10年之中《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切入角度的變化情況。在編碼統計時,如果一篇醫患關系報道的切入角度是第三方,那么賦值為0;如果是醫方,則賦值為1;如果是患方,則賦值為-1。

2.立場傾向

將報道的立場傾向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傾向于醫方的報道記為正面報道,賦值1分;第二種是不利于醫方(其中包括傾向于患方和批判醫方)的報道,記為負面報道,賦值-1分;第三種是中立,賦值0分。

3.報道體裁

將醫患關系報道樣本的報道體裁分為調查報道、評論、新聞特寫、專題報道、訪談、自述和其他七個類別進行考察統計。

4.消息來源

為了考察報道的消息來源,研究者從報道涉及的采訪對象著手,將采訪對象分為患方、醫方、政府、專家、其他五類,每篇報道每涉及一種消息來源(采訪對象)則記1分,因而每篇報道消息來源得分為1分至5分,得分越高則消息來源越多樣。

五、《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媒介框架分析

1.切入角度

瀏覽搜集到的2005年至2014年期間《南方周末》147篇醫患關系報道之后,研究者發現其切入角度可以分為第三方、患方和醫方三類,不同角度切入意味著構建報道方式的不同。通常情況下,醫方特稿的切入角度都是醫方,報道中患方和第三方的話語權會稀缺。而評論類報道的切入角度大多是第三方,醫患雙方的話語權比較平衡。但是,有些醫患糾紛類型的通訊報道的切入角度大多是患方,構建全篇的視角也是患方,會導致醫方話語權的嚴重缺失。因此,考察報道的切入角度,對于考察報道的框架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2013年1月25日《X光下的“花朵”:三次X光照射 兩年“秋菊”打官司》這篇報道,開頭的切入角度就是典型的患方,從描述患方的家庭開始切入,從而構建全篇。而報道《解放醫生:如果市場能為醫生定價,醫院就可以不再全靠藥品供養》就是典型的醫方切入,因為該篇報道是從描述兩位醫生離開公立醫院開始敘述,通篇報道的采訪對象都是醫方,并以此構建全篇。2013年6月13日的《制造假醫生》的調查報道則是以第三方的客觀視角切入,進行深入調查和敘述。

通過統計每年不同切入角度的報道篇數以及每年總樣本篇數,將得到的數據繪制成圖(見圖1)。

圖1 2005年—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切入角度情況

由圖1可以看出:

首先,在醫患關系報道總量方面,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總量呈明顯波動上升,尤其是2012、2013、2014三年中的醫患關系報道數量直線飆升。此外,2010年是一個特殊的轉折點,在2010年之前,即2005年至2009年的5年間,該報的醫患關系報道總量比較穩定,平均為8篇;而2010年該類報道驟增至24篇;隨后2011年下降到14篇;自2012年之后至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數量又開始直線飆升,在2014年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34篇。分析其中的原因,與我國的醫患背景和醫改進程密切相關:一是我國醫患矛盾愈演愈烈,特別是2012年至2014年近三年間,傷醫殺醫案件頻發,醫患矛盾已達到白熱化程度,甚至成為了一種社會危機;二是2010年是我國實行新醫改之后的第一年,新醫改的效果特別是醫患關系如何,自然成為了媒體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其次,《南方周末》在2005年至2012年期間的醫患關系報道大多以第三方角度切入為主,結合圖1可以看出,顏色最深的條形表示“第三方切入”,遠高于顏色較淺的條形“醫方切入”和“患方切入”。而2013年和2014年的醫患關系報道的切入角度較之過去則變得更加均衡了,醫方、患方、第三方3種切入角度變得比較平均。報道的切入角度更加均衡意味著報道趨向于中立,報道對于醫患雙方話語權的把控更加趨向于平衡。

2.立場傾向

新聞報道的立場傾向是媒介框架的重要元素之一。醫患關系報道的立場傾向有3種——(對于醫方來說)負面、正面和中立。筆者統計了2005年至2014年間《南方周末》147篇醫患關系報道,將其立場傾向進行編碼,若報道立場傾向為中立則記為0分,若報道立場傾向為負面(對于醫方來說)則記為-1分,若報道立場傾向為正面(對于醫方來說)則記為1分。

首先,由圖2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期間,《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立場傾向一直是負面傾向占據絕對數量和比例,中立傾向的報道次之,正面傾向的報道數量和比例最少。2010年負面傾向的報道數量達到歷年來的巔峰,遠超過中立和正面的報道,然而從2010年開始到2014年,負面傾向的報道開始減少,中立傾向的報道逐漸增多。簡言之,自2010年起至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三種立場傾向越來越均衡。

圖2 不同立場傾向的醫患關系報道的逐年數量變化

圖3 中立的立場傾向的醫患關系報道的逐年數量和比例

其次,從圖3可以看出,中立的立場傾向的醫患關系報道數量自2010年起直線上升,但每年中立傾向的報道比例一直呈不穩定波動,并未呈直線上升趨勢。然而,根據筆者計算得出,2005年至2009年前五年的中立傾向報道的平均比例為0.328,2010年至2014年后五年的中立傾向報道的平均比例為0.384,因而總體上后五年的中立傾向的醫患關系報道占總報道數量的比例略微有所上升。

3.報道體裁分析

(1)調查報道、評論和人物特寫是比例最大的新聞體裁

《南方周末》的醫患關系報道主要體裁有調查報道、通訊、評論、人物特稿,還有專訪、專題報道、自我述評、觀察日記和患者日記等體裁。其中,調查報道是最主要的新聞體裁,在147篇樣本總量中有64篇醫患關系報道是調查報道,占43.54%;評論是《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第二大新聞體裁,33篇新聞評論包括該報評論員評論、業內媒體人士評論、相關專家評論等,占總樣本報道數量的22.45%;此外,新聞特寫是其第三大新聞體裁,有23篇,占總報道數量的15.65%,其中醫生類人物特寫13篇,患者類人物特寫3篇。具體新聞體裁篇數情況見表1。

(2)新聞體裁多樣化的趨勢

表1統計了2005年至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中不同體裁的數量情況。雖然2010年醫患關系報道數量達到歷年來的最高點,然而該年的醫患關系報道的新聞體裁卻只有調查報道、新聞評論和新聞特寫,具體來說,該年的新聞體裁較為單一化,除調查報道17篇、新聞評論6篇之外,只有1篇新聞特寫。而從2011年起,開始出現多樣化的醫患關系報道,例如觀察報道、患者日記、醫生自述等。新聞報道體裁和文體的多樣化趨勢,意味著其報道角度越來越兼顧多方,報道話語權越來越兼顧醫方和患方的平衡。

表1

4.消息來源的分析

消息來源是指新聞報道中所涉及的事實和觀點的出處,簡言之,誰提供了新聞報道中的某個事實或觀點,誰就是該報道中該事實或觀點的消息來源。新聞報道的消息來源的多樣性是影響新聞客觀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一篇新聞報道的消息來源越多樣,這篇報道的客觀程度就越高。

為了考察2005年至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消息來源情況,筆者將這10年中的109篇報道樣本進行了編碼(原樣本總量為147篇,排除了38篇新聞評論,因為新聞評論的消息來源往往是評論者且主觀意識強烈),將消息來源分為五種——患方、醫方、政府、專家、其他,每篇報道每涉及一種消息來源則記1分,因而每篇報道消息來源得分為1至5分,得分越高則消息來源越多樣。圖4展現了《南方周末》2005年至2014年間109篇醫患關系報道中,每一篇報道的消息來源的編碼得分情況及每年的平均得分情況。

圖4 2005年—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消息來源編碼得分情況(1)

由圖4可以看出,《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消息來源在2005年至2014年期間是持續波動的,其消息來源的編碼得分從1分到5分均有涉及,這意味著109篇醫患關系報道的消息來源有的比較單一,有的比較多元。

同時,結合圖5觀察每一年醫患關系報道消息來源的編碼平均分可以發現,每一年報道的消息來源的編碼平均得分雖然不穩定地波動,但是前5年(2005年—2009年)和后5年(2010年—2014年)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前5年每年消息來源的平均分全都在3分以上,而后5年的平均分除了2009年以外,其他4年都在3分以下。特別是2012年至2014年的3年中,醫患關系報道的總數較之過去倍增,但消息來源卻較之過去變得有所減少,這是值得警醒的一種變化趨勢。

圖5 2005年—2014年《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消息來源編碼得分情況(2)

六、框架類型及框架變化趨勢

本部分以前文不同的框架類目元素分析為基礎,抽象出《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幾種框架類型:質疑揭露型框架、評議評說型框架、人情人物型框架、答疑解惑型框架。不同的框架類型在切入角度、立場傾向、報道體裁、消息來源這四種框架元素上的表現皆各有側重和特點。

1.質疑揭露型框架

質疑揭露型框架是《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框架類型,其大部分調查報道和長篇通訊報道都采用了此種框架類型。這類報道的數量占據了2005年至2014年《南方周末》147篇醫患關系報道的48.3%以上,其中采用該類型質疑揭露框架的調查報道59篇,通訊報道4篇,專題報道1篇,新聞事件特稿4篇,評論3篇。

采用質疑揭露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多為負面報道,記者往往通過一個醫患糾紛事件的調查,運用看似第三方的視角切入并敘述,實則站在患方的立場去挖掘利益鏈條、問責醫療體制、監督醫方行為、考察醫療政策,其一大特點是會有患方人物的配圖或者醫患糾紛事件相關的現場照片配圖。例如2005年5月26日《醫療鑒定制度遭質疑——兄弟姐妹相互鑒定?》、2006年12月7日《上海東方醫院治心術調查》以及2010年1月14日《搶尸背后的維穩邏輯 ——聚焦內江“死而復活”案》等都是典型的采用質疑揭露型框架的調查報道。

2.評議評說型框架

評議評說型框架是《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第二大框架類型,在147篇醫患關系報道樣本中采用評議評說框架的有33篇評論和5篇自述,占據報道總量的25.85%,其報道體裁又可以細分為媒體人評論、專家評論、業外人士評論、醫方自述、患方自述、業外人士自述等。其中3篇評論和5篇自述不僅僅單一地使用了評議評說框架,而是以評議評說框架為主,結合另一種框架為輔助。

采用評議評說型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言辭犀利直接,矛頭直指緊張的醫患關系,問責醫療體制,大多從醫方行為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角度出發尋求解決措施。然而該類型的醫患關系報道往往會認為由于信息不平等和專業知識的差距,患方處于醫患關系中的弱勢地位,在評議評說時會很輕易地忽略掉患方的自我改進措施。

3.人情人物型框架

《南方周末》采用人情人物型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多是新聞特寫,特別是人物特稿,采用此種框架的醫患報道的最大特征是通篇充滿著人情味,患方報道以悲憫情懷看待患者,常有患方人物的照片作為報道配圖,而醫方報道則體現在報道站在道德高度宣揚醫生品行。此外,出現于2010年之后的觀察報道、患者日記、業內外人士的自述也有采用此類人情人物框架的,主觀感情在報道中表現明顯。這期間采用人情人物型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有18篇,占報道總量的12.24%,其中有13篇醫方人物特稿、3篇患方人物特稿、1篇觀察報道、1篇患方日記。

這種報道框架通過樹立典型醫生形象,確實宣揚了醫生的道德品格和專業技能,但也給現實生活中的醫方群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報道框架在描寫醫生時無一例外地把醫生塑造成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避免談及偶像的污點和瑕疵,比如從業幾十年中偶爾失敗的經歷等。完美的醫生形象往往會使讀者產生“大醫院的知名專家能夠把疑難雜癥看好”、“那些名醫都是品行高尚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也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醫生和看病結果的心理預期,從而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求醫問藥時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因此,在運用人情人物框架撰寫醫方類人物新聞特稿時,不僅要做到公正客觀,還要允許“神醫”有“污點”和失敗的存在。

4.答疑解惑型框架

答疑解惑型框架是《南方周末》醫患關系報道的第四種框架類型,所有的訪談以及部分的通訊報道和新聞事件特寫都采用了此類框架。雖然采用此種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在147篇報道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其卻是在四種框架中最容易和其他框架類型結合的,尤其易于與質疑揭露型框架和評論評說型框架進行結合。因而很多醫患關系報道往往以另一種框架類型為主要框架,結合答疑解惑型框架進行報道。例如,2014年8月22日的《江西修水鄉村醫生注冊亂象獸醫緣何變人醫》一文,以質疑揭露型框架為主,答疑解惑型框架為輔,圍繞“獸醫變成人醫”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和解釋。

訪談是最為典型的答疑解惑型框架的醫患關系報道,此類報道的框架特點是報道圍繞一個或多個問題,通過采訪醫方、患者、各領域專家、政府人員等對于相關問題進行解釋回答,有時采用一家之言,有時則是百家爭鳴,從而構成全篇。

七、結  論

《南方周末》素來以做還原真相逼近真實為準則的深度報道見長,這也是其采用框架敘事的最主要動力。C.Wright Mills(1995)指出“個人健康問題”就是“公共問題”,近年來,醫患沖突事件明顯增加,媒體不可避免地成為這個問題的共謀者。《南方周末》在近年來的新聞實踐中注重改變單一的報道框架,更多地采用答疑解惑型框架,一定意義上加強了健康知識傳播的力度,且為改善醫患關系緊張的社會環境起到了輿論疏導作用。但是,其逐漸增多的人情人物型框架報道中對于名醫的新聞特寫,常常塑造出“完美無缺的英雄”形象,又使得受眾面對現實中的醫生形成落差,同時也給現實生活中的醫方帶來心理壓力。這是一個值得關注和警醒的問題。

[1]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M].閆克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26.

[2]肖偉.論歐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J].國際新聞界,2010(2).

[3]T.Gitlin .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6-7.

[4]王俊秀. 國務院研究機構最新報告說“中國醫改不成功”[N].中國青年報,2005-7-29.

[責任編輯:詹小路]

浙江省教育廳青年重大攻關項目“醫患沖突事件中社交媒體的利益表達模式與公民理性建構”(2013QN001)的階段性成果。

侯琳,女,新聞與傳播學碩士。(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G212

A

1008-6552(2016)04-0105-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毛片免费网址| 玖玖精品在线| 欧美a√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区网址|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片|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亚洲性视频网站| 午夜日b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色九九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红杏AV在线无码| 理论片一区|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高清色本在线www|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熟女视频91| 日韩毛片基地| 在线视频97|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免费亚洲成人|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欧美色综合网站| 久久公开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中文一级毛片|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色亚洲成人| 亚洲区欧美区|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丝袜精品|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无限乱码| 久久黄色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