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志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周口市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何立志
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近年來,周口市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財政工作的重點,不斷加大財政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有效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但是,周口市在財政支農方面仍存在投入總量不足、支出結構欠合理、資金使用效益低等問題。要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周口市財政應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健全支農資金增長機制;確定財政支農重點,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結構;健全監督機制,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
財政支農現代農業農業科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自立的基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為更好地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持續增加農業投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p>
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是全國的糧倉。而周口是一個農業大市,是河南的糧倉。多年來,周口市的糧食總產量始終位居河南省第一。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一馬平川的地域優勢,以及農業科技優勢、農業傳統種植優勢等,使得周口成為全國的大型商品糧、優質棉生產基地??梢哉f,農業是周口的形象,糧食是周口的品牌。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形勢下,周口市也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關鍵來抓,在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1.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糧食生產不僅關乎國計民生,也關乎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周口市積極統籌整合財政資金,支持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周口市財政不僅積極落實兌現惠農補貼,還直接對產糧大縣、產油大縣等進行資金獎勵,有效調動了縣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表1 2013~2015年周口市財政支持糧食生產情況
2.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提高農業競爭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對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周口市積極籌集財政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和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取得良好效果。

表2 2013~2015年周口市財政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3.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現階段,我國農業的發展已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科技進步已成為農業發展中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2015年,周口市財政籌措1.1億元,用于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科技推廣和科技創新。
1.投入總量不足
近年來,雖然周口市的財政支農總支出規模較大,但財政支農支出的增長幅度低于財政總支出的增長幅度。如2014年,周口市公共財政支出完成387.6億元,增長9.4%,其中,財政農林水支出49.5億元,僅增長2.2%。這說明周口市財政支農的水平偏低,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總量不足。
2.支出結構欠合理
目前,周口市財政支農支出中用于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扶貧攻堅工程的支出比重過大,而用于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支出比重過小,同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不足等問題十分明顯。如2015年,周口市財政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支出高達25.5億元,在扶貧攻堅工程方面支出近3.7億元,二者合計約占財政支農支出的一半。
3.資金使用效益低
由于對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個別鄉鎮部門存在挪用、擠占財政支農資金的現象,部分領導在資金的使用上隨意性也很大,造成支農資金的嚴重浪費,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益。此外,由于“資”出多門,“條條”管理,溝通不暢,盲目投放、重復支持等現象也屢屢發生。而且由于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各級財政監督檢查力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實際工作中“重爭取,輕監管”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支農資金使用質量不高。
1.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健全支農資金增長機制
周口是一個農業大市,但距離農業強市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現代農業發展上還有很多急需破解的難題。同時,目前周口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橋涵建設、溝渠治理、排灌設施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嚴重不足,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制約了糧食的增產增收,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而農業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其投資報酬具有遞減性,完全依靠農民自身投入資金不現實。因此,周口市財政應加大支農力度,不但要逐步提高財政農業投入的絕對量,而且要提高農業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保證財政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同時,還需要充分運用各種政策手段,比如稅收優惠、財政貼息、補貼等,吸引外資、大中型企業以及社會其他方面對農業進行投資,建立農業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2.確定財政支農重點,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結構
按照《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至2020年,周口市需新增糧食43億斤,小麥增產13億斤,玉米等作物增產29億斤,其他糧食作物1億斤。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靠科技的力量。因此,在目前財政支農資金極為有限的條件下,應大力優化財政支農結構,大幅度提高農業應用技術進步和農業科技推廣方面投入的比重,以促進農業技術研究成果的轉化,努力突破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提高農業技術對農業產出增長的貢獻率。同時,要加大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村教育培訓投入的力度,重點保障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以及培養新型農民,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科技文素質和技能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率。此外,還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提高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比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3.健全監督機制,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
首先,加強地方人大和上級財政部門對支農資金的投入及管理的監督與審查。為避免地方和基層財政部門擠占、截留、挪用項目資金,財政部門應積極完善逐級撥款制度,加強對下級財政部門資金的審計和監督,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其次,要完善農業項目管理制度。項目立項時要引進競爭機制,公開招標,擇優扶持,避免貪污舞弊的行為出現,避免重復投資的發生,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專家分析。同時要建立健全項目執行及資金使用的激勵、獎懲及風險機制等,以切實有效地提高財政支農資金效益,發揮農業財政支持政策的作用。再次,要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對支農資金的監督作用,落實和完善村民的民主監督機制,促進農村的民主管理。最后,要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責任范圍,明確各專項資金的責任人,依法對項目執行和資金使用以及各有關責任人實施嚴格的獎懲措施和責任追究制度,以增強相關部門和個人的責任意識,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張艷麗.河南省現代農業研究會調研組蒞臨周口調研[N].周口日報,2014-07-17.
[2]李鳳霞,劉建黨.去年周口投入農業保障資金49.5億元[N].周口日報,2015-01-20.
[3]王巖,劉忠澤,吳向民等.河北省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