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強(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
比較法在高考物理復習中的應用
周曉強
(甘肅省敦煌市敦煌中學)
高中物理有許多概念或規(guī)律學生容易混淆、不易掌握,感到抽象、難懂。理解知識、掌握規(guī)律、應用知識是學習物理的三個重要階段。物理教學中許多知識很相似,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認清相同點和不同點,便于理解記憶,尤其在高三復習當中可以將許多類似知識加以歸納整理,對高三復習效率的提高作用很大。
分子勢能;電勢能;動能定理;動量定理
許多學生對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并不到位,即使在高三許多學生也弄不清兩者的關(guān)系。速度定義式v=,也叫位置變化率,比值定義,矢量方向為位移方向。物理意義:表示質(zhì)點的運動快慢。加速度定義式a=,也叫速度變化率,比值定義,矢量方向為速度變化量方向。物理意義:表示速度變化快慢。
兩種物理量的相同點:都是比值定義法,都是矢量。不同點:方向不一樣,物理意義不一樣。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加速度的作用是改變速度,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的改變都算速度變化,都是加速度作用的結(jié)果。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直線運動,二者同向時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二者反向做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二者方向夾角一直是銳角時,物體做加速曲線運動,二者方向夾角一直是直角時,物體做速率不變的曲線運動,二者方向夾角一直是鈍角時,物體做減速曲線運動。合力產(chǎn)生加速度,加速度與速度變化緊密聯(lián)系,與速度沒有直接關(guān)系。
運動學圖象非常多,所有運動學圖象反映的都是橫、縱坐標物理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縱坐標與橫坐標之間若滿足關(guān)系y=kx+b (k≠0,k、b為定值)圖象形狀為直線,若滿足關(guān)系y=ax2+bx+c(a≠0,a、b、c為定值)圖象形狀為拋物線,若滿足關(guān)系y=(k≠0,k為定值)圖象形狀雙曲線等。解析式的形式?jīng)Q定了函數(shù)圖象形狀,高中物理涉及的圖象形狀絕大多數(shù)都是直線。在運動學部分學生容易混淆的是位移圖像和速度圖象。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為x=vt,速度不變vt=v0;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速度公式為vt=v0+at。
位移圖象:圖象的橫坐標為時刻,縱軸為該時刻的對應位置,縱軸截距為初位置,圖象的斜率k==v,若斜率一定且大于零,即v>0,物體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若斜率一定且小于零,即v<0,物體做負向勻速直線運動;若斜率不一定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如圖1物體1做正向勻速直線運動,物體2做負向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圖象:圖象的橫坐標為時刻,縱軸為該時刻對應的速度,圖象的效率k==a,若斜率一定且大于零,即a>0,如果v>0,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物體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v<0,加速度與速度反向,物體做負向勻減速直線運動;若斜率一定且小于零,即a<0,如果v>0,加速度與速度反向,物體做正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如果v<0,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物體做負向勻加速直線運動;若斜率不一定物體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如圖2物體3先做負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后做正向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4先做正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后做負向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3和4整個過程的加速度都沒改變。


圖1
兩種圖象的相同點:橫坐標都是時刻。不同點:縱坐標不一樣;斜率的物理意義不一樣;位移時間圖象所圍面積沒有物理意義,而速度時間圖象所圍面積代表一段時間的位移大小,面積在第一象限位移正向,面積在第四象限位移負向。兩種圖象從不同層面反映了運動的規(guī)律。
圓周運動是動力學部分的重點,許多學生對兩種模型繩子上小球與桿子上小球豎直面內(nèi)圓周運動在最高點的受力問題分不清楚。
繩子上小球在豎直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的臨界點為最高點。對最高點受力分析得F+mg=,最高點速度越小,拉力越小,最小向心力為mg,由mg=得最高點臨界速度為v=,所以只有最高點速度v≥,小球才能在豎直面內(nèi)做完整的圓周運動。等效的類型為豎直平面內(nèi)單軌道上的小球。最高點與最低點可以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聯(lián)系起來。
桿子上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臨界點同樣為最高點。但最高點速度可以為零。①當速度為零時,支持力、重力二力平衡。mg=FN;②當速度0<v<時,支持力小于重力,mg-FN=;③當v<√gr 時,小球只受重力,mg=;④當v>時,小球受重力和桿子向下的拉力,mg+FN=。等效類型為豎直平面內(nèi)雙軌道上的小球。同樣最高點與最低點可以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聯(lián)系起來。
分子勢能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可以將其與彈性勢能進行比較理解。分子勢能是由分子間距離決定的,分子勢能的改變是通過分子力做功實現(xiàn)的。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當分子間距離等于r0時,分子勢能最小,為負值。當r>r0時,r越大,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越大,當r<r0時,r越小,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也越大。分子勢能屬于內(nèi)能。
彈性勢能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恢復原狀對外做功所具有的能量。彈力做正功,彈性勢能減小;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大。當彈簧原長時,彈性勢能最小,為零值。彈簧拉長時,伸長量越大,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越大;彈簧壓縮時,壓縮量越大,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也越大。彈性勢能屬于機械能。
相同點:分子力和彈簧彈力都是保守力,若力做正功,勢能都減小,若力做負功,勢能都增大。不同點:分子距離等于r0時,分子勢能為負值,彈簧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值;分子勢能屬于內(nèi)能,彈性勢能屬于機械能。
電磁學是高考中的重點,許多學生對電場力做功規(guī)律掌握得并不好,可以將其與重力做功進行比較化解難度。
在電場中,電場力對電荷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只取決于初末位置的電勢差UAB,由WAB=UABq=εA-εB,電場力做了多少功,電勢能ε就變化了多少,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
在重力場中,重力對物體做功同樣與路徑無關(guān),只取決于初末位置間的高度差△h,由WG=mg△h=EP1-EP2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勢能EP就變化了多少,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相同點:電場力與重力一樣屬于保守力,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力做正功勢能減小,力做負功勢能增加;兩種勢能都需要選參考面。不同點:重力勢能屬于機械能,電勢能屬于電場能。
高中階段許多動力學問題,如果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不了時,可以利用動量、能量的觀點解決問題。許多學生混淆了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這兩個定理。
動能定理內(nèi)容:物體所受合力所做功等于物體動能變化。即W=EK2-EK1該式為標量式,針對一個過程,對物體受力分析,表示出總功,明確初、末動能,可以解決與位移相關(guān)的直線、曲線運動以及變力做功問題。
動量定理內(nèi)容:物體所受合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變化。即,I=P2-P1該式為矢量式,合力沖量的方向就是動量變化量的方向。動量定理針對一個過程,對物體受力分析,表示出總沖量,明確初末動量,可以解決與時間相關(guān)的動力學問題。
相同點:功、沖量都是過程量,動能和動量都是狀態(tài)量,兩個定理都將一個過程量與一個狀態(tài)量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不同點:動能定理是標量式,沒有方向,不能分解列式,動量定理是矢量式,有方向,可以分解列式,如可以在水平、豎直兩個方向列動量定理式;功反映了力對空間的累積效應,沖量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應,兩個定理列式的環(huán)境不一樣。
高中階段常用的兩大守恒定律是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兩個定律只有充分認識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在高三訓練當中才能應用自如。
機械能守恒定律內(nèi)容:在只有重力、彈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動能與勢能相互轉(zhuǎn)化,但機械能總量不變,即EK1+EP1=EK2+EP2或者△EK=-△EP。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有條件,物體或系統(tǒng)必須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般需要選參考面,明確初、末狀態(tài)的總機械能。
動量守恒定律內(nèi)容: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tǒng)總動量不變,即P1+P2=P1′+P2′或者△P1=-△P2。動量守恒的條件為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外力之和為零。應用動量守恒定律一般需要選正方向,明確初、末狀態(tài)的總動量。
相同點:兩個守恒定律都有條件,都能通過做實驗加以驗證。不同點:機械能守恒定律是標量式,是系統(tǒng)的總機械能不變,不能分解列式,動量守恒定律是矢量式,是系統(tǒng)的總動量不變,可以分解列式,如水平方向合力為零,水平方向可以列動量守恒式。
學生對電流表的外接法與內(nèi)接法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并不清晰,導致在做電學實驗題時遇到這類問題不知所措。明確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助于物理電學實驗題成績的提高。
由于電壓表、電流表本身存在內(nèi)阻,伏安法測電阻無論電流表內(nèi)接、外接都存在系統(tǒng)誤差。待測電阻為Rx,電壓表為(A),電流表為(A)。
對于電流表內(nèi)接,如圖3,電壓表測出的電壓值U測為待測電阻Rx兩端電壓U真和電流表兩端電壓之和,電流表測出的電流I測就是通過Rx的電流I真,因此R測=>R真=,內(nèi)接法把待測電阻的值測大了,實際測出的阻值是待測電阻和電流表內(nèi)阻之和,誤差來自于電流表的分壓。

圖3
對于電流表外接,如圖4,電壓表測出的電壓值U測為待測電阻Rx兩端電壓U真,而電流表I測測出的電流是通過Rx的電流I真和通過電壓表的電流之和,因此R測=<R真=,外接法把待測電阻的值測小了,實際測出的阻值是待測電阻和電壓表內(nèi)阻的并聯(lián)阻值,誤差來自于電壓表的分流。

圖4
一般來說,為了減小誤差,對于大電阻,電壓表的分流作用較明顯,采用電流內(nèi)接法誤差較小;對于小電阻,電流表的分壓作用較明顯,采用電流表外接法誤差較小,所謂“大內(nèi)接,小外接”。判斷一個待測電阻是大是小,可采用比較法,若<,則說明Rx是大電阻 Rx;若>,則說明Rx是小電阻。
相同點:都采用的是伏安法測電阻,都將電壓表測量值與電流表測量值的比值作為電阻的測量值。不同點:內(nèi)接法將電阻值測大了,外接法將電阻測小了,具體電阻在兩種測法下誤差不一樣。
總之,高中物理復習中有許多類似知識可以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準聯(lián)系點,認清區(qū)分點,可以整合知識,求同存異,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化解知識的難點,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提高高三復習的質(zhì)量。
蒙智鋒.淺談物理圖像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2(26).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