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后,互聯網正在推動人類文明邁上信息革命的新臺階。如果說農業革命解決了人類的生存和溫飽,工業革命提高了物質生活的品質,那么信息革命將以提高精神生活的品質為終極目標。站在人類文明變革的轉折點上來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無論給予多高的評價都不過分。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互聯網的發明是人類智慧的延伸,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飛躍。從技術變革與人類發展的互動規律來看,互聯網的發展將經歷五個階段。
目前我們還主要處于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信息互聯,主要是解決人類知情權的平等。互聯網的出現,從根本上重塑了媒介的形式,讓大家共享到大量的內容,也使每個普通網民獲得了參與的權利、表達的權利、知曉的權利。
互聯網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消費互聯階段。人們對電子商務、網絡消費早已不再陌生。2015年“雙11”某家網站的銷售額已近千億元,這是任何一家實體商店都不可能達到的。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移動終端的爆發增長,將推動移動互聯網與新技術的不斷融合,催生出許多新的業務形態和消費產品。
互聯網的第三個階段將是生產互聯。隨著對消費鏈條影響的深化,互聯網的觸角將延伸至傳統的生產領域。一個大規模的私人定制時代,將先后通過農業生產互聯和工業生產互聯得以實現。
此后,互聯網會繼續發展至第四個階段,即智慧互聯階段。這時候互聯網將幫助人類真正實現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的飛躍,徹底改變人類智慧積淀和文化傳承的傳統模式。可以設想,那將是教育無須苦讀的時代,是一個普遍心有靈犀的時代,是一個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時代。
最終,互聯網將會發展到生命互聯階段,滿足人類健康長壽的愿望。隨著健康信息管理的手段不斷豐富,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將逐漸被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為中心的生命管理模式所替代。智能手環會實時檢測你的血壓,智能牙刷可以測你的血相,智能馬桶會測量若干生理指標。人類對健康的管理是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再是疾病的管理。
當然,上述各個階段并沒有清晰的時間分界,因為遞進與融合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征。互聯網是自由的,是開放的,是平等的,是個性的,是合作的。互聯網給人類提供了偉大的“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精神。互聯網以其無往不勝的滲透力浸潤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觀念,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互聯網+教育會發生什么
我們正處在這個文明大變革的時期。可以說,互聯網時代是新聞真正自由的時代,政治充分民主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文學將進入無經典的時代,藝術將成為雅俗共賞的時代,歷史將會更加真實客觀的時代,學術將迎來開放存取的時代,教育也將變為互為師生的時代。
以互聯網為標志的技術進步推動了傳統教育理念、模式與方法的變革,推動了學習方式和形態的轉變。這種變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學習模式發生變化。在互聯網+時代的屏幕化和碎片化特征下,人們的學習模式也呈現屏幕化和碎片化發展,學習者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獲取名校、名師的教學課程,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選擇性和自主性更強。
其次,學習模式的變化引發教、學、評的改變。原有的課堂形態、課程結構以及考核形式開始難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發生改變,教學方式從傳統的單向知識的傳授向“影響式”和“互動式”教育轉變。
再次,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還表現在教育觀念的轉變。翻轉課堂、可汗學院、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云端學校等的出現,導致現有的師生關系、管理模式、教學方式的改變,進而重構學校的存在方式。
尤其是作為互聯網與教育真正融合的產物,MOOC正逐步呈現其強大的力量。原來無法上大學的群體,未來能夠借此很方便地學習大學課程;講課教師在云端,教室在云端,學校在云端;傳統的教室逐漸成為學習的會所,成為學生集體做作業、答疑的場所;教師成為會所的輔導員,與學生直接交談的時間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未來均互為師生;留學的概念將被模糊,你可以在中國學外國的課程,也可以在外國學中國的課程。
資源共享時代已經來臨,知識共享時代必然到來。世界上最大的出行用車公司Uber沒有一輛自己的出租車;最大的旅行住店公司Airbnb沒有一間自己的旅館;Alibaba沒有自己的售貨大樓或店面;PayPal沒有自己的分行和網點;MOOC將會取消所有單一功能的教室。
我們無法忽視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對教育產生的革命性影響。互聯網突破了時空限制,已成為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互聯網推動了教與學的雙重革命,成為共享優質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打造了沒有圍墻的學校,是實現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必然選擇;互聯網匯聚了海量知識資源,是人類文明傳承新的重要平臺。
面對變革我們該做什么
在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時代,技術革新可以使生產成本下降,產品銷售價格也隨之下降。但對于教育,知識傳播的模式一直沒有革新,師生比例也沒有顯著變化。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教育成本幾千年來幾乎沒有下降過。
但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發展,MOOC的開放性和高覆蓋率將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本。MOOC的開放使其輕易地輻射到那些原本無法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一大群用戶,學習者不需繳納學費或只需繳納少量費用就能參與到MOOC上的名師開設的課程當中。盡管MOOC課件的一次性制作成本高,但學習者眾多,可多次利用,MOOC大發展后,生均教育成本會明顯下降。
如果說我們的上一代是數字難民,我們這一代是數字移民,那么現在的學生們已是正宗的數字原住民。當數字原住民都能夠用極低的費用,通過最便捷的途徑,在網上完成學業、學到知識、提高修養、提升能力,那么我們的大學該何去何從?
遠古的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到青銅器時代,并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把石頭用完了。今天的人們用數碼相機替代了膠片相機,也不是因為柯達公司的膠片技術不夠先進。今后某一天我們的學生不到學校上課,可能也不是因為我們的學校排名不夠靠前,我們的院士和專家的數量不夠多,僅僅是因為技術要促進人類文明邁上新的臺階。
技術的發展和資本的貪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轉變觀念。大學作為文明社會最重要的組織機構,千百年來保持了它崇高的社會地位,大學的任何變化都會帶來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但在今天的文明轉折時期,如果我們不能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我們至少應該緊跟人類文明走過的腳步。如果你沒有看到這種變化,說明你老了,如果你反對這種變化,你可能就完了。
(作者系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