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柳玉鵬 本報記者 劉揚

據國防部網站19日報道,歷時8天的中俄“海上聯合-2016”演習19日完成全部預定科目演練,當天上午,中俄雙方在聯合導演部舉行閉幕式。此次演習中,給普通民眾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場面火爆的實彈打靶,但中國專家認為,一些悄無聲息的演練科目的意義可能更大。
“海上聯合”收官,俄媒總結
俄新網19日報道稱,俄中當天結束了在南海的聯合軍演。俄羅斯國防部信息與大眾傳媒司表示,兩國海軍官兵在“海上聯合-2016”軍演框架內演練了發現潛艇和阻截假想入侵者船只的科目。同時,在廣東海岸附近的南海西北部成功演練了聯合反潛防御。
據俄羅斯《紅星報》19日報道,中俄在此次軍演中完成了一系列演習任務,包括反潛、防空及保護軍艦免遭襲擊,同時還進行了聯合搜索和救援及登陸演練。在反潛演習中,雙方動用艦載聲吶系統和艦載反潛直升機,出動2架卡-27和2架直-9直升機,增加了發現潛艇的概率,圓滿完成了演習任務。水面艦只反潛防御是一項重要任務,兩國軍人在演習中進行了很好的配合。
據中國專家介紹,此次反潛演練采取紅藍對抗的方式,紅方為水面艦艇編隊,藍方為潛艇部隊。紅方的艦艇編隊,均由中俄海軍參演艦艇混編而成,包括1艘導彈驅逐艦、2艘大型反潛艦、3艘導彈護衛艦、多架反潛直升機以及相關輔助艦船。而藍方的潛艇為一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和一艘疑似039A的國產新型常規動力潛艇。
這次聯合反潛演練發生于17日下午,從14時許開始到17時40分結束,歷時近4小時。紅方兩個艦艇編隊各自組成反潛隊形,采取反潛機動,開啟聲吶在潛艇威脅區展開搜索。其間,廣州艦、黃山艦、“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艦載反潛直升機相繼升空參與搜潛。17時20分許,廣州艦發現目標,當即向編隊指揮所報告潛艇位置,并在艦尾投擲手榴彈進行模擬攻擊。
而在防空演練中,中國出動殲轟-7A作為空中目標。在雙方軍艦配合下,所有空中目標均被“摧毀”。
據報道,9月18日上午,中俄海軍演練了“聯合立體奪控島礁”科目。按照導演部情景假設,紅方要解放被藍方控制的某島嶼。演習中,中俄雙方兵力混合編組,全程突出信息化條件下的“背靠背”對抗。
“看不見的演練”是重中之重
中國軍事專家李杰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搜潛和攻潛是這次中俄演習的最大亮點之一,這次俄羅斯海軍編隊中最亮眼的艦艇是兩艘大型反潛艦,它們雖然不是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反潛戰艦,但由于冷戰期間長期與美國核潛艇過招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反潛、搜潛、攻潛經驗,相關技戰術是世界第一流的。反潛的一整套系統,無論是搜索、探測、攻擊,還是指揮作戰的技戰術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這次出動的反潛兵力也是非常可觀的,中俄雙方共派出6艘反潛能力很強的主力戰艦,這么大規模兵力的聯合應用將給中方艦艇的搜潛、攻潛能力帶來極大提升,同時反潛兵力與水下力量的比例達到3∶1,紅方拿出所有看家本領搜索、攻擊,藍方潛艇要最大程度進行規避、反擊,這對于中方潛艇的反反潛和與反攻潛能力也是極大提升。
李杰認為,未來在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各國海軍力量的較量將越來越激烈。作為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洋戰略的核心樞紐海域,美國和日本未來向這個海域派遣的水下兵力將增多,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日本的“蒼龍”級潛艇乃至澳大利亞未來的新型潛艇都會到這一海域活動。針對這種情況,中國在這一海域的潛艇應用必須加強,既需要派出常規動力潛艇,也要派出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同時,相關國家還會不斷強化搜潛和攻潛力量在南海的應用,美國的P-8反潛機、日本的P-1反潛機、印度的P-8或US-2飛機都有可能出現在這一海域,所以這次演習對于提升中國的搜潛、攻潛以及反搜潛、反攻潛的能力都有巨大幫助,“這在以往幾次‘海上聯合演習中是非常少見的”。
中俄各取所需
李杰認為,這次演習中方最大的收獲是在戰略上,俄羅斯能到南海地區來參加演習,客觀起到了在南海聯手展示肌肉的效果,雖然中俄各自的實力都沒有美國強,但這種聯合演練透露出的訊息會對美國及其盟國產生有力的震懾。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單獨來看,中俄無論在防空、反潛、反艦等領域的技戰術都未必是世界最強的,但各自都有非常突出的特點,通過聯合演練之后雙方的能力都得到極大提升。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認為,“海上聯合-2016”聯合演習對于中俄兩國海軍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切磋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俄羅斯近些年安全環境惡化,本世紀初以來多次參加實戰,盡管海軍參戰的機會不多,但其軍事訓練的實戰化程度很高,不少做法值得借鑒。從這個角度講,俄羅斯海軍應該會給中國海軍不少啟示。從俄軍角度看,由于近年軍費不足,組織大規模對抗訓練的頻率大不如前,與中國進行聯演也是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此次中方參演的艦艇艦齡很短,技術水平總體上高出俄方艦艇,從某種程度上講,也為俄羅斯海軍提供了一次實戰化練兵的機會,畢竟他們面臨的西方對手的艦艇都非常先進。▲
環球時報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