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羅思義(JohnRoss)
筆者最近提出“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優于資本主義模式”這個觀點,不出所料,一些有右翼政治傾向的學者試圖駁斥我文章中所列的事實。比如英國的自由撰稿人麥克·科馬克先生的文章“理性的經濟政策帶動增長”,盡管他的這篇“檄文”因為充斥著大大小小的事實錯誤而毫無說服力,我仍想進一步闡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優于資本主義模式這個論斷包含兩個重要方面:
其一,當前世界上增速最快的經濟體并非遵循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989年提出的“華盛頓共識”發展,反而是效仿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戰略”或深受其影響,如越南、柬埔寨和老撾。自1989年以來,越南和老撾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平均速度的三倍。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增長率幾乎是世界平均值的六倍。其二,效仿中國的發展戰略或深受其影響的國家對世界減貧的貢獻率是85%,而資本主義國家的貢獻率僅為15%。
這兩方面的結論具有顯著而重要的全球意義。一方面,它證實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戰略是世界上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甚至超越任何一種資本主義模式。另一方面,它明確顯示“中國模式”在減貧方面取得了比資本主義更卓越的成效。因此,全球發展戰略的研究重點應放在中國及其發展戰略上面,而非“華盛頓共識”或其他資本主義模式。
而科馬克先生認為,中國、越南、老撾及柬埔寨的成功并非源于“社會主義”,而是乘上了保護主義的大船。“通過關稅、進口限額、補貼及法律保護等保護經濟發展,國家才能夠擴大產能,預防不平衡的赤字”。
這種說法和事實大相徑庭。中國稱得上是世界上開放度最高的大經濟體。根據1978年至2015年能夠檢索到的最早數據,老撾進口貿易在GDP中的比重從6%增至44%;柬埔寨從33%增長至74%;從這些數字上可以看出他們都和中國一樣極度開放。對比之下,一些國家因為奉行保護主義而遭遇慘敗,比如曾經的發達經濟體阿根廷淪落至中等收入國家的地位。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無論是勞動力的分配還是勞動社會化都在全球范圍內發生,因此一味隔離經濟的保護主義會阻止這種分配或社會化進程,進而給經濟帶來負面效應。因此,依靠所謂保護主義謀得經濟發展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越南和老撾都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柬埔寨受到中國的影響。社會主義的現實意義就是國家對一大部分生產資料實行國家所有制,以便掌控總體的投資水平。而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不會有“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這樣的定義。
因此很遺憾,科馬克文章中的表述有錯。中國發展戰略的巨大成功來源于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非封閉的保護主義和資本主義。▲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本文由馮國川翻譯)
環球時報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