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如果把韓國堅持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喻為在朝鮮半島“撕開傷口”,那么韓國研發核潛艇無疑就是在這個傷口上“撒了一把鹽”。近期,韓國政府及軍方釋放信號“開始醞釀發展核潛艇”。消息傳開,不僅朝鮮半島驚爆,就連整個東亞都感到極為震愕。
韓國對外宣稱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為了有效應對朝鮮連日來試射導彈和進行核試驗等所帶來的嚴重威脅。不僅如此,韓國還認定:這些威脅正日趨加大,且越來越具實戰化、小型化,其打擊威力足以覆蓋韓國全境。基于此,韓國軍方在9月11日正式對外公布了針對朝鮮的“大規模懲罰報復作戰計劃”。但首爾知道,倘若美軍屆時能出動最先進的打擊力量,對朝鮮戰略目標實施遠程精確打擊是最為理想的。不過,韓國更清楚,“山姆大叔”歷來霸道,它從來就是根據自己的戰略和需求來決定軍事行動,首爾必須有自己的威懾力量。
因此,韓國人制定了“兩手”應對策略,力爭最大化地借助美國的軍力打擊朝鮮導彈或定點清除目標。萬一不成,迅即轉為使用自己的多項“撒手锏”武器。例如,近些年來韓自主研發,且裝設于岸基機動車和現役F-15K戰斗轟炸機上的“玄武巖-3C”型巡航導彈。該型巡航導彈最大射程達1500公里,其射程完全能夠對朝鮮境內所有的核試驗基地、導彈陣地、指揮系統等戰略目標進行有效的遠程精確打擊。即便如此,韓國人依然不放心,深感必須進一步加大打擊報復的“籌碼”,要在原先已確定購買40架F-35四代隱形戰斗機的基礎上,再增購20架F-35戰斗機。
在發展岸基、空中打擊兵力兵器的同時,韓國自然也想到用先進核潛艇來打擊朝鮮的潛艇及彈道導彈,即利用“潛艇對付潛艇”。自8月底至9月初,韓國軍方多次釋放“討論這一選項”的消息。部署核潛艇免除了大動干戈,又達成出奇制勝、隱蔽殲敵的目的。再加上有“玄武巖-3C”的優勢,韓國相當推崇發展裝設巡航導彈的核潛艇,以獲得對朝鮮“一舉多得”的優勢。
一旦韓國核潛艇建成且較為頻繁地使用,甚或在巡航時與朝鮮艦艇發生摩擦,必將使原本就極為脆弱的“半島無核化”態勢變得更加糟糕,從而使得朝鮮半島地區局面變得更加不安寧。
不僅如此,韓國發展核潛艇勢必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地區的軍備競賽不斷加劇。一些本來就對核潛艇躍躍欲試、蠢蠢欲動的國家,例如日本就很有可能趁機以此作為發展核潛艇的最佳借口,開始“名正言順”,公然發展核潛艇。再如一些實力較強的東南亞國家或澳大利亞等地區大國也會由此作為突破口,放手涉足核潛艇。果真如此的話,東亞乃至西太海域的水下就將“潛流涌動”、“喧囂不停”,發生水下軍事沖突乃至小規模戰爭可能性就必然會明顯增加。▲
(作者是海軍軍事專家)
環球時報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