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要明確幾點:第一,全面從嚴治黨是其鮮明要求,實現“建”和“治”的結合、“建黨”和“治黨”的統一,貫徹“全面結合”和“全面從嚴”的方針;第二,“有的放矢”是其根本方法,就是要突出問題導向,運用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基本原理和以往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著眼于解決管黨治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第三,努力做到彼此融入,將制度元素融入到思想建黨之中和將思想元素融入到制度治黨之中是其正確的思路。
〔關鍵詞〕 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有的放矢,彼此融入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6)05-0041-05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加強自身建設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關于思想建黨必須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問題,目前黨建實踐和理論界論述不少,但對如何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緊密結合的問題,深入研究者不多。本文擬就這一問題作一點探討。
一、鮮明的要求——全面從嚴治黨
毫無疑問,在當前形勢下,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包括“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在內的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八項要求,其根本方向和目標十分明了。那就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是為全面從嚴治黨服務的,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和目標,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舉措。展開來說就是,通過“建黨”和“治黨”的結合,“建”和“治”的結合,以治促建,實現全面從嚴治黨(也是全面從嚴建黨)之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建設的全部歷程中,建黨和治黨、建和治是統一的一致的。治是為了建,治黨是為了建黨,建黨本身包含治黨,但不能否認治黨所具有的獨立價值。在黨的不同歷史時期,由于面臨的歷史任務、社會環境和工作重心不同,黨內組織和黨員狀況不同,不同歷史時期黨的建設中有時候強調建黨,有時候強調治黨。從黨的歷史看,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直到改革開放之初一直著重于黨的建設,著眼于思想建黨,對黨內治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重視不夠。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沉重教訓之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重視制度建設,認識到“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 〔1 〕328,在堅持思想建黨的同時強調管黨治黨,明確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新的形勢和任務,以前所未有的精力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把黨內治理、管黨治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不僅明確提出“制度治黨”和“依規治黨”,還明確提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的建黨方略,將“從嚴治黨”擴展為“全面從嚴治黨”并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產黨的建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共產黨成為國家執政黨后尤其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黨的建設必然出問題!也就是說,對于執政黨而言,治黨和建黨同等重要,必須用極大的精力抓好黨內治理,治好黨才能建設好黨。
做到“建”和“治”的結合、“建黨”和“治黨”的結合必須貫徹“兩個全面”的方針,即“全面結合”和“全面從嚴”。“全面結合”是我們黨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的加強黨的建設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方針。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中,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不僅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將“兩個文明”拓展為“四個文明”“五位一體”總布局,同時也深化了對共產黨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拓展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這“五大建設”布局。黨的十六大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目標和“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2 〕46的方針。“全面結合”要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一點: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絕不只是把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兩者結合起來,而是要求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以及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等黨的各項建設充分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結合過程中既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又要始終把黨的思想建設(包括理論建設)放在首位、著重于思想建黨,還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
“全面從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方針。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黨、治全黨,面向8700多萬黨員、430多萬個黨組織,覆蓋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部門,重點是抓住‘關鍵少數。‘嚴就是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治就是從黨中央到省市縣黨委,從中央部委、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到基層黨支部,都要肩負起主體責任,黨委書記要把抓好黨建當作分內之事、必須擔當的職責;各級紀委要擔負起監督責任,敢于瞪眼黑臉,勇于執紀問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部分,黨的建設必須全面從嚴,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都是責任主體。” 〔3 〕從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看出:第一,以治促建,治黨就是建黨;第二,在當前形勢下治黨是建黨的要害,全面從嚴治黨也是全面從嚴建黨;第三,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在管黨、治黨、建黨的全過程貫徹“全面從嚴”的方針,而不僅僅是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是為了治國。“建黨”和“治黨”的統一、“建”和“治”的結合,還體現在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結合統一上。作為長期執政和唯一的執政黨,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黨內治理同國家治理是緊密關聯的。在改革開放肇始之時,鄧小平就曾敏銳地指出:“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 〔1 〕147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不僅將“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而且進一步明確指出:“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4 〕主管黨規黨紀建設的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說得更明白:“依規管黨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共同成為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重器。” 〔5 〕這些精辟論述,既是對黨的自身建設和黨治國理政歷史經驗深刻而科學的總結,也為我們當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完善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目標和方向。這就是:通過黨內法規建設與國家法制建設的良性互動,使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有機結合和統一,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推進執政黨黨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根本的方法——有的放矢
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實際(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義。毛澤東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創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主要貢獻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曾經作出過十分豐富的論述。在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中,“相結合”“相聯系”“相統一”是同義語,可以互相替換、相互通用。關于如何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毛澤東提出的方法是“有的放矢”。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 〔6 〕801次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講演中再度論述了“有的放矢”。他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6 〕819毛澤東不僅認為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解決中國實際問題,而且還要“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6 〕820此外,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毛澤東還把“有的放矢”這一方法提高到了決定黨的理論水平和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高度加以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 〔6 〕820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的放矢”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具有方法論的意義,不僅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如此,對待其他一切相結合的問題都是如此。
因此,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根本方法就是有的放矢。具體說來就是,突出問題導向,運用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基本原理和以往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著眼于解決管黨治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的包括“全面從嚴治黨”在內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戰略思想正是這種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的體現。可以說,十八大后我們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十分生動地運用了“有的放矢”這一根本方法。2013年6月活動開始之時,黨中央就明確把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于黨的作風建設上,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在活動中,我們黨運用黨建原理和以往歷次黨內集中性教育活動的歷史經驗,針對“四風”問題,一方面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強化黨內思想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員干部的群眾觀點群眾立場得以端正,貫徹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得以增強。同時在另一方面,注重建章立制,圍繞轉變作風、密切聯系和服務群眾,中央相繼出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公務接待、公車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各級組織也相繼出臺了貫徹中央八項規定、規范權力運行等方面的一批規章制度,黨的不少優良傳統和作風得以恢復和發揚,黨員、干部作風得以改進,越界犯規行為明顯減少。到2014年10月活動基本結束之時,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7 〕。也正是在這次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首次明確提出新形勢下“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包括“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在內的八項建黨方針。活動結束之后,我們黨又相繼開展“三嚴三實”專項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由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轉變、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向全體黨員延伸。這些教育繼續運用“有的放矢”的根本方法,著眼于進一步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繼續運用并不斷完善“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建黨治黨方針。
當前,經過近三年多來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改進黨的作風,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黨的各項建設有了明顯改進,但黨內存在的“四風”等問題并未絕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依然嚴峻復雜。因此,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都要針對當前黨內依然存在的“四風”及其各種變異問題和不收手不收斂的各種顯性的隱秘的腐敗問題加以推進,而且要在二者緊密結合上下工夫,既解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思想認識問題,又解決黨員干部和黨組織行為違規違紀問題。進一步說就是,思想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思想建黨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制度有針對性地加以治理;同樣,制度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度治黨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思想教育、思想斗爭、思想政治工作有針對性加以化解。這就是要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同時發力”,使黨的各項建設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以破解黨內存在的各類問題。
三、正確的思路——彼此融入
所謂彼此融入,就是在思想建黨中融入制度元素,在制度治黨中融入思想元素。
(一)將制度元素融入到思想建黨之中
1.以嚴格的制度保障思想建黨的成果。這主要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制度,二是進一步完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制度。
黨的組織生活(黨內組織生活)包括每個黨員都必須經常參加的黨的基層組織生活以及黨員領導干部專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這兩部分。黨的基層組織生活主要指支部黨員大會、黨小組會、黨課、黨員評議、主題黨日等由黨支部組織的活動,也就是支部生活,同時也包括其他特定基層黨組織開展的組織生活。每個黨員,不論有無職務和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都必須參加黨的組織生活,這是黨章賦予每個黨員的義務。而黨員領導干部(主要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除參加基層組織生活外,還必須參加所在黨委(黨組)專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也就是說黨員領導干部要過雙重組織生活,這也是黨章的明文規定。黨的基層組織生活有一項經常性任務,就是組織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各項政策。當前正在全黨各個基層組織中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可以說既是對黨的基層組織生活的一次全面演練,也是對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的一次全面檢驗。
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在召開之前,也有領導干部學習黨的有關文件、認真領會中央和上級精神這樣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習和教育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學習是對黨員個人而言,強調自主性、主動性;教育是對黨組織而言,強調組織性、計劃性。由此可見,黨的組織生活就是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教育的基本載體,是思想建黨的基本載體。顯而易見,如此重要的載體,當然離不開相應的規章制度作保障。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黨的組織生活常態化、經常化、制度化,尤其體現在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后,中央先后頒布了三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規范性文件,《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再次強調要進一步完善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要抓緊修訂1990年頒行的《關于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定》。但是,相比較而言,每個黨員都必須參加的以支部生活為主要形式的黨的基層組織生活,其規范化、制度化水平明顯不足。黨的基層組織生活雖然在黨章上有不少原則性規定,但迄今為止我們黨尚未制定一部統一的適用于全黨的有權威的黨內法規。目前基本上是依據黨章原則、按照有關黨的基層組織條例和傳統做法行事。這種狀況顯然不能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依法治國依規治黨新的形勢要求了。因此,有必要適時制定一部關于黨的基層組織生活的黨內法規,大力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生活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骨干,黨的領導干部更是黨和國家的執政骨干,干部素質和能力決定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治黨關鍵是治吏,必須抓住這個“關鍵少數”。除黨的組織生活開展經常性學習教育外,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還需參加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高度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我們黨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形成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思想建黨的重要舉措。而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更是不斷推進干部教育培訓規范化制度化,保證和不斷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的實效和質量。
我們黨建立了黨校、干部學校(學院)、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等各級各類專門用于干部教育培訓的教育機構,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體制機制。我們黨制訂了若干規范性文件,198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中央黨政機關干部教育工作的決定》并首次明確提出“干部教育工作經常化、正規化、制度化”要求,2006年中共中央印發《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并明確提出“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目標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并再次強調“切實推進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我們黨還制定了各個時期的干部教育培訓規劃。1982年的《關于中央黨政機關干部教育工作的決定》就提出:培訓干部要有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中央黨政機關的所有干部,都要分批分期參加輪訓,一般要做到每三年離職學習半年,成為一種制度。2001年中共中央在印發的《2001-2005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中提出:要繼續堅持縣以上黨政領導干部每五年不少于3個月到黨校、行政學院等培訓基地脫產進修的制度,堅持黨委中心組每年不少于12天的集中學習研討制度,堅持經常性在職自學制度;建立領導干部理論學習考核制度等具體要求。2013年中共中央印發《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對干部教育培訓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數量指標和質量要求、重點培訓內容、不同培訓對象及措施、培訓能力建設、組織領導等方面作出了詳盡規劃,同時還附上專門制定的干部脫產培訓量化指標、黨政干部網絡培訓量化指標。無論是條例還是規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性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都是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
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對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的手里,無疑起到了重大作用。毋庸置疑,這一優良傳統必須堅持下去并始終圍繞提高教育培訓實效和質量不斷改進。
2.進一步強化制度教育、增強制度意識。我們之所以需要制度治黨、依法治國、依規治黨,并不是說只有制度、法律、黨規才是治黨治國的依據和手段,而是因為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促進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依法治國、依規治黨是治國治黨的基本方略,包括法律在內的各項制度是治黨治國的基本依據和基本手段 〔8 〕。古人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制定、實施、遵守和維護都依賴于人,依賴于人的素質,人的素質最為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正如江澤民曾經精辟指出過的:“保證黨和國家永遠興旺發達,要靠制度、靠法治,而歸根到底要靠高素質的能經得起各種考驗的人。制度也好,法治也好,都要由人來制定、執行、遵守和維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9 〕556-557 培養高素質的能夠經受各種考驗的人,使他們成為制度治黨的中堅力量、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中流砥柱,對于執政黨而言,就必須大力加強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制度教育(包括法治教育和紀律教育,因為憲法法律、黨章黨規黨紀說到底都是制度的淵源和表現形式),不斷增強黨員的制度意識(包括法治意識、黨章黨規黨紀意識),促使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為核心的制度觀,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制度意識的培養和鞏固,僅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靠懲罰這種反面教育。因此,制度教育不僅要納入黨內組織生活和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遵守制度維護制度的考核,加大對違反制度行為的查處力度,堅持“全覆蓋、無禁區、零容忍”和“動輒則咎”,一有苗頭就要及時加以制止和制裁,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導向,形成震懾,從反面增強黨員的制度意識。
(二)將思想元素融入到制度治黨之中
從歷史和現實看,思想元素融入制度治黨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把思想政治工作這一生命線貫穿制度的制定、執行、監督、遵守、維護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其二,加強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內治理的理論研究,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共產黨需要的黨內治理理論并指導制度治黨的實踐。
1.將思想元素融入到制度治黨之中,首先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生命線貫穿到制度治黨的全過程。卓有成效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重大優勢和重要法寶。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10 〕831這既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今后做好各項工作的指導。制度的形成和制定、執行和遵守、監督和維護,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常說,制度是保障,其實人又是制度的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制度的有效運轉離不開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這需要我們在制度治黨之中通過耐心細致的宣傳、解釋、說服、教育等工作,使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和被執行者都能認同制度、信仰制度,在行動中自覺遵守和維護制度。在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制度治黨的今天,我們不能輕視和丟掉思想政治工作這樣一個優勢和法寶,這是黨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當然也是有效推進制度治黨的生命線。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決不能削弱。
2.將思想元素融入到制度治黨之中,還要加強制度治黨、黨內治理的相關理論研究。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武裝、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也是黨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黨的十七大曾經指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個“寶貴經驗”。應該說,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等原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關系、黨內治理與國家治理的關系等方面沒有也不可能作過多的論述,將他們的有關論述直接拿來指導我們正在推進的制度治黨的實踐是不現實的。新的實踐呼喚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基本原理,吸收中外政黨建設和政黨治理、國家治理的有益經驗,“有的放矢”,立足中國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實踐,在積極開展國家治理理論研究的同時,積極開展黨內治理的理論研究并推進理論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和中國共產黨需要的制度治黨理論和黨內治理理論。從邏輯上看,黨內治理理論可以包含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理論,同時又與國家治理理論密切關聯。這種關于黨內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理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又必將指導和進一步推動制度治黨和黨內治理、國家治理的實踐。
2014年11月,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剛剛結束之后,王岐山就明確提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理論研究的時代任務。他指出:“當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對黨規黨紀的歷史淵源、地位作用、體例形式、產生程序等均需系統研究、予以確定。” 〔5 〕這一指示,既提出了理論研究的任務,同時又指明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對我們開展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如上所述,黨內法規制度是制度治黨的基本依據和基本手段,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研究理所當然成為對制度治黨和黨內治理理論研究的一項基本任務。毫無疑問,在全黨全力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時代條件下,深入研究包括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在內的制度治黨和黨內治理理論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重要時代課題。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3.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5〕王岐山.堅持黨的領導 依規管黨治黨 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根本保證〔N〕.人民日報,2014-11-03.
〔6〕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8〕何克祥.嚴格黨內生活:實現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重要結合點〔J〕.寧夏社會科學,2016(2).
〔9〕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 陳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