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春
〔摘要〕 思維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思維才能引導科學的實踐。是非思維、規矩思維、道德思維、信仰思維是培養和錘煉領導干部科學用權的四個主要著力點。是非思維要求擺正“主仆”關系,擺正“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處理好領導干部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之間的關系;規矩思維要求塑造黨員干部對黨的政治規矩的敬畏心,培育黨員干部對國家法律的尊崇心,引導“關鍵少數”形成對社會監督的包容心;道德思維要求黨員干部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用道德的理念約束和警示自己,增強用權的擔當意識和道德關懷,強化并加強對群體權力道德意識的建設;信仰思維要求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堅定對人民的信仰。
〔關鍵詞〕 “兩學一做”,是非思維,規矩思維,道德思維,信仰思維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6)05-0046-05
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新時期,黨中央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簡稱“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那么怎樣才能確保“兩學一做”落到實處呢?關鍵還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思維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科學的思維體系才能保障思想的張力,進而引導實踐的成功。思維有很多種,但是在所有思維中“是非思維、規矩思維、道德思維、信仰思維”是構成思維體系金字塔的主體框架。在這四種思維中,“是非思維”是基礎,“規矩思維”與“道德思維”是保障,“信仰思維”是動力。本文將從領導干部這四種思維的培養與錘煉入手,對領導干部科學用權問題進行研究。
一、是非思維
何為是非思維?簡而言之,就是“對”與“錯”的意識,也稱“是非意識”。人類在上萬年的實踐生活中逐漸形成了“是”與“非”的判斷標準,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熏陶,中國人的是非思維同時也散發著濃郁的中國氣息,《禮記》有言:“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1 〕40在中國傳統的認知中,是非意識被視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2 〕90。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歷屆黨的領導人始終把是非意識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以強調。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曾強調“黨內黨外都要分清是非” 〔3 〕39,鄧小平在談到是非思維在黨建中的作用時也指出:“黨內要分清理論是非、路線是非,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克服各種錯誤思想。” 〔4 〕148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也強調:“黨內要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統一意志、增進團結。” 〔5 〕21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部分領導干部是非意識淡薄,甚至混淆是非的行為。首先,表現為“主”“仆”問題上的是與非。中國共產黨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就是說干部是“仆”而非“主”。但是部分領導干部混淆了權力的來源、權力的掌握者、權力為誰服務的問題,在實踐中表現為漠視普通黨員的聲音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錯誤地固守“官本位”思想,把自己當作人民的上級、“主人”,大搞特權行為,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其次,表現為“黨性”與“人民性”問題上的是與非。部分干部錯誤地將黨的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對立起來,認為“黨性”非“人民性”,嚴重傷害了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感情。再次,在政績問題上的是與非。部分領導干部只把追求個人仕途放在第一位,忽視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錯誤的政績觀不可避免地會造就一批“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把錯誤的“是非思維”糾正過來?
首先,要擺正“主仆”關系。領導干部要糾正“官本主義”的特權觀念,要明白自己的所有權力都是廣大人民給予的,領導干部只能代表人民而不能越位代替人民用權。同時,也要明白權力是用來服務廣大人民的,不能把權力視為上級機關分配的產物,也不能把權力當作個人奮斗的產物,更不能用權力為個人謀私利。否則,就有可能產生特權思想、特權觀念。領導干部要反對特權思想,必須摒棄把權力和“身份”“地位”特別是超級福利待遇相聯系的觀念與認識,摒棄“當官就是為了發財”的錯誤想法。古人講:“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 〔6 〕157這句話反映了領導干部在運用權力的時候,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科學用權的基礎和保障。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三嚴三實”的具體要求,其中“嚴以律己”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擺正與人民群眾的“主仆”關系,考慮一切問題都始終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決不允許特權思想泛濫。
其次,要擺正“黨性”與“人民性”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談到了黨性和人民性的邏輯關系,并且著重強調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這種統一性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它代表并服務于中國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黨不存在屬于自己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黨和廣大民眾的奮斗目標是高度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都是服務于廣大民眾的利益企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 〔7 〕559
再次,處理好領導干部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之間的關系。價值觀就是關于什么是價值、怎樣創造價值以及怎樣評判價值等問題的主張和觀點。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價值觀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領導干部的追求目標、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決定著用權的方向和方式。當前,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領導干部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秉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切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創造出經得起人民和時代檢驗的政績。
二、規矩思維
何為規矩思維?簡而言之,就是指服從一定的原則、慣例或規則。《禮記·經解》講道:“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8 〕273自古以來,中國人素有重規矩的傳統。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 就在自己的綱領和黨章上規定了嚴明的紀律。正如毛澤東在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的:“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 〔3 〕374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曾指出:“要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嚴格地維護黨的紀律,極大地加強紀律性。” 〔4 〕271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也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求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存在部分領導干部規矩意識不強,甚至出現不守規矩、破壞規矩的行為。首先,表現為對黨紀缺乏敬畏心。一些領導干部把廣大民眾賦予的權力用來謀私利,交往了一些商業圈的“朋友”,致使“官員走穴”現象屢見不鮮。還有個別領導干部濫用公權、任人唯親,與民爭利、輕視百姓,以各種名義用公款鋪張浪費。在干部考核和任用程序上,走過場,隱瞞重要信息,導致廉潔奉公、執政為民以及科學用權的理念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就是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其次,表現為對國法缺乏尊崇心。一些領導干部法治觀念淡漠,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貪腐現象時有發生,在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下,不收斂不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再次,表現為對社會監督缺乏包容心。部分領導干部把人民群眾和社會媒體的監督看作是對自身權力的約束,感覺到為官“不自由”,除了受特權思想的影響外,沒能正確認識到對權力進行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其重要因素。還有極個別領導干部在制定和執行重大決策時,將專家的意見和媒體的質問視為用權的障礙因素。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筑牢干部的規矩意識?
首先,要塑造黨員干部對黨的政治規矩的敬畏心。要讓“關鍵少數”始終保持如履薄冰、誠惶誠恐的心態,堅持謹慎用權。領導干部做到謹慎用權,就是要達到用權“手發抖”的精神境界,就要做到對權力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就要常思貪欲、私心的禍害,就要做到慎獨、慎微、慎權、慎初、慎交,就要做到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等。無論任何時候都決不能抱著“權力在手,過時作廢”的錯誤想法,決不能使手中的權力商品化、庸俗化。否則,就會被各種意想不到的“糖衣炮彈”推到“薄冰”層、“深淵”邊。
其次,要培育黨員干部對國家法律的尊崇心。黨員干部要遵守法律規范,筑牢法治思維,嚴格依法用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對于黨的領導干部而言,必須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實要求,堅持依法用權、依法掌權,堅持執法為民,使手中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制約。要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逐步嘗試將法治建設的成效和依法辦事的能力作為考察領導干部政績的關鍵指標。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領導干部應該認識到權力必須是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運行的“有限權力”,規范地按照法律的相關規定使用手中的權力,決不能讓任何權力超越法律之上,決不能出現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領導干部只有依法用權,才能保障作出一些廣大民眾滿意的政治業績。因而,領導干部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做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模范,使得對權力的使用規范化、制度化與程序化。針對極個別領導干部的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執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等違法違紀行為,決不能僅僅依靠道德的教化,還必須給予法律的嚴懲,發揮法律的強制作用。只有嚴格依法用權,才能防止那些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超越憲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存在,才能防止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進而保障權力的運行守邊界、有約束,保障人民的權力服務人民,人民的權力由人民來賦予。同時,要想保障領導干部依法用權,就應該增強對他們的權力行為進行有效的法律監督,使領導干部能夠切實按照法律的規定來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再次,要引導“關鍵少數”形成對社會監督的包容心。積極接受和正確看待各方面的監督,做到陽光曬權。適應和接受各方面的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條件下領導干部科學用權的必然要求。所以,一方面,領導干部應該習慣在監督制約態勢下使用手中的權力。有些領導干部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和國家相關部門的督察表現出非常“不適應”,產生了“官不聊生”的情緒。這種現象表明個別領導干部適應了“為所欲為”的用權習慣,沒有正確認識到權力應該接受監督的用權理念。另一方面,接受監督要有謙虛的品質、大度的心態。有些領導干部表面接受批評,實際上卻把人民群眾的批評看作是給自己添麻煩。當前在社會輿論、國家監督部門、人民群眾等各方面監督不斷推進的時期,領導干部應順乎民意,把監督看作一種獨特的防范和保護,經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及時發現并糾正用權中的失誤。在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應該做到陽光曬權,即把自己的權力范圍、所負職責、權力界限、運權程序等公布于眾,為各方面的監督提供便利條件。只有這樣用權,才能使自己在當今全面從嚴治黨的條件下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真正干出一番扎扎實實的政績。
三、道德思維
何為道德思維?簡而言之,就是人們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所形成的認知觀念、情感認同和倫理共識。“道德”兩個字連起來使用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9 〕13自古至今,中國素有“為政以德”的傳統,重視道德的影響力,崇尚以德服人。1956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八大”的開幕詞中就曾強調指出:“在我們的許多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一些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作風……必須用加強黨內的思想教育的方法,大力克服我們隊伍中的這些嚴重的缺點。” 〔3 〕116 “遵守共產主義道德”也就是在這次大會上被寫進了黨章,成為了每一個共產黨員應該遵守的規范和應盡的義務。鄧小平也認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 〔10 〕338在改革開放初期,他就曾警示全黨重視道德意識培養,他指出 :“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末,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 〔4 〕 402-403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以嚴格的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存在部分領導干部道德意識不強,作出違背道德倫理、踐踏道德底線的行為。他們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所腐蝕,道德意識下滑,經常觸碰道德“紅線”。這樣必然會損害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可能保障好人民群眾的權益。道德意識是為官的基本底線,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識與良知觀念,也就自然談不上“黨性”和“先進性”了。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道德意識?
首先,黨員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環境下,領導干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行是科學用權的重要保障,正所謂“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11 〕75。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應該講品行、講道德、講廉恥。通過自省、自律、克己等途徑切實提升個人修養,錘煉自己的道德品行,在實踐中堅持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領導干部面臨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要艱巨,這樣就更需要領導干部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加強學習的能力,在交往中講原則,在生活中永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其次,領導干部在使用權力時,要時時刻刻用從政的初衷和正確的政治立場來提醒自己,用道德的理念約束和警示自己,克服內心深處的一些“一次不要緊”的僥幸心理,不做違背道德與良知的事情,不取不義之財,不做侵害廣大民眾利益的事情。
再次,黨員干部要不斷強化“權力就是責任、領導就是服務、干部就是干事” 〔12 〕的責任意識,從而增強用權的擔當意識和道德關懷,為領導干部堅守職業道德提供重要保障。在當前物欲橫流的社會,領導干部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在誘惑面前,要經常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 〔13 〕45的態度,檢查自己在用權時是否講規矩、講正派,在交往中是否做到擇善而交。要想不被道德敗壞的人“拉下水”,或者頂住誘惑不至于“滑下水”,就要堅持自省養德、教育樹德、考評促德、監督正德。最后,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既要注重對領導干部個體道德的培養,同時還要將其作為一個群體加以對待,在強化個體權力道德意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群體權力道德意識的建設,最終使得群體權力道德意識得以提升,最終形成完善的官德。
四、信仰思維
何為信仰思維?簡而言之,就是指對某種理念、主張或主義敬仰和推崇,并將其作為行動的指南和向導。信仰作為一種人類所具有的最基本情緒,體現了對靈魂深處的關愛。奧古斯丁認為:“信仰就是贊同地思考。” 〔14 〕132《法苑珠林》卷九四有言:“生無信仰心,恒被他笑具。”這些都說明人類需要信仰,依靠信仰我們可以努力拉近現實和夢想之間的距離。毛澤東曾嚴厲批評缺少事業信仰的黨員干部,他認為:“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15 〕660鄧小平也多次表達過他對黨的事業無盡的信仰,他曾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16 〕1414在新時期,習近平也對全體共產黨員尤其是“關鍵少數”提出了具體要求,他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17 〕2
對于共產黨員而言,沒有什么比信仰更寶貴的東西了。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信仰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而言都是安身之本,是經受住任何挫折考驗的精神脊柱。如果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和對人民群眾堅定不移的信仰,便不會有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政治靈魂。然而,有些領導干部要么信仰意識不足,要么信仰意識錯亂。這就必然導致部分領導干部政治立場不堅定,理想信念發生動搖,遇到問題就會出現無原則無紀律的失控狀態,甚至求助鬼神的保佑來尋找心理安慰,消除內心的恐懼。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信仰思維?
首先,要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充滿了理論活力與生命力。它在堅持科學性、革命性和實踐性有機統一的基礎上,發現并詳細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不但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同時也包括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思想理論武器,是全黨時刻保持先進性的制勝法寶。
其次,要進一步堅定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這個偉大的事業不僅是一個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符合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愿景的過程,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作為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共產主義必然能夠實現,但是也應該指出,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漫長并且是充滿艱難曲折的歷史過程。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期,“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18 〕41。在實現共產主義的漫長過程中,我們唯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才不會走彎路、走邪路。
再次,要始終堅定對人民的信仰。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了人類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決定著社會變革的速度與方向,人類社會的歷史始終是由人民群眾來書寫的。正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19 〕35,人心向背,自古以來就是影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核心因素。中國共產黨一方面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另一方面也作為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兩個先鋒隊性質就決定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革命時期,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大政治優勢,和平建設時期,應該繼續發揮好這一獨特的優勢,堅決避免脫離群眾的傾向。信仰人民,就要始終對人民群眾保有一顆敬畏之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損害、不侵犯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信仰人民,就要全面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呵護好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信仰人民,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針,重視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性。
新時期,作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向縱深推進的重要一環,“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為確保“兩學一做”落到實處,就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讓他們在實踐“兩學一做”的整個過程中扮演好排頭兵的角色,才能充分號召“普通多數”在整個黨風建設過程中持續跟進。同時,也只有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他們在“兩學一做”中的執行力得到明顯認可,才能保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局的效果與成績。作為思維體系金字塔主體框架的四種思維,即“是非思維、規矩思維、道德思維、信仰思維”是培養和錘煉領導干部科學用權的四個主要著力點。對于領導干部而言,科學用權的基礎在于構建正確的“是非思維”,這就要求他們在“主”“仆”問題上、“黨性”與“人民性”問題上、政績問題上,始終做到嚴格劃清“是”與“非”的界限。其次,科學用權的保障在于培養和錘煉“規矩思維”和“道德思維”,“規矩思維”要求領導干部逐漸形成對黨紀的敬畏心,對國法的尊崇心,對社會監督的包容心。“道德思維”要求黨員干部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還要時刻用道德的理念約束和警示自己,與此同時還要增強用權的擔當意識和道德關懷。最后,科學用權的動力源泉來自于“信仰思維”的樹立,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進一步堅定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始終堅定對人民的信仰。只有在“兩學一做”中培養和錘煉好“關鍵少數”這四種思維,才能支撐起一個穩固的思維體系的金字塔,進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集:第2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集:第1卷(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解讀》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7〕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東西方文化發展中心.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東方智慧的歷史啟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羅國杰.倫理學名詞解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思想年譜 (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11〕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王 聲.領導干部要堅守用權道德〔J〕.領導科學,2012(31).
〔13〕李成武.官德:領導干部的道德領導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張 榮.神圣的呼喚:奧古斯丁的宗教人類學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5〕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 (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17〕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楊正午.民本·民生·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陳 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