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永德
摘 要: 社會的不斷發展帶給我們更多的機遇,同時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挑戰,而這些巨大的挑戰僅憑一己之力往往是難以完成的,需要在競爭中合作,使不同的知識在交流中融會貫通,合作學習由此出現。本文主要運用合作學習理論對高中化學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探討了合作學習的方法、模式及教學策略,從而使教學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關鍵詞: 合作學習 高中化學教學 實踐研究
目前,合作學習在許多發達國家的中小學已經成為主流。這是因為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改善課堂氣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成績起到促進作用,更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然而,由于我國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造成教育觀念落后和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如今大多數課堂仍然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的發展。本文從高中化學實施合作學習入手,對合作學習進行了探討。
1.合作學習概述
1.1合作學習的含義
所謂合作學習,通俗地講是指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的一種學習形式。小組通常由2~6人組成,小組人員合作互助共同從事學習活動,從而完成老師分配的目標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已經不是個人的競爭,而是屬于小組之間的競爭。這種教學方式是以互動合作為動力,以成績為衡量標準,以教學目標為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任務的完成及提高學生的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活動。
1.2合作學習的分類
合作學習從宏觀方面分類通常可以分為五類:兩人之間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員合作教學、跨班級合作學習、跨國或跨地區合作學習。兩人之間的合作學習是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這種搭配一般由兩個好朋友組成。好朋友由于關系親密更容易交流,并且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合作,所以這種方式是最典型也是教學效果較理想的一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主要問題在于小組如何分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分配小組,選用的小組長要有能力并且帶領小組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全員合作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發展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跨班級合作學習是以班級為單位,在進行某些特殊的教學任務時,需要班級與班級之間進行交流學習,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促進學校競爭與合作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跨國或跨地區學習是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進行交流學習的活動。由于地區差異及文化差異使交流的內容豐富多彩,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促進學生的發展。
1.3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
盡管國與國之間對于合作學習的稱謂不一致,但是究其根本,仍然有很多相同的教學理念。第一,合作學習是多種因素間的多維互動。教學是一個信息互動的復合活動。教學中互動方式分為四種:單向型、雙向型、多向型及成員型。同時,生生互動也是重要資源,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當然,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忽略,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和學習使教學內容更完善。第二,合作教學要注重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發展。第三,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核心在于學。教學的矛盾主要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假如教師正確發揮引導作用,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互相交流、互相競爭、互相合作,那么教學活動將會有序且輕松地進行。第四,將群體與個體有機結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雖然要以小組活動為主,但是不要忽視集體授課的基礎作用。講授要清晰和易于理解,并且注意時間不要過長,給小組活動留下充足的空間。第五,合作學習要將合作、競爭和個體化行為三者結合,并突出合作學習的主導地位。第六,對合作學習進行標準參照評價。標準參照評價指的是把個人競爭變為小組競爭,個人計分變為小組計分,小組成績作為總體成績,從而鼓勵合作發展。
2.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的研究
2.1高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方法
由于科目及教學組織方式的不同,所需合作學習方法不同。根據高中化學自身的特點及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這種方法是學生在小組內與同伴之間的互助學習。在小組內,同伴之間互相交流,學習長處,矯正錯誤,從而掌握老師教授的內容。這種方法適合于像化學這種具有正確答案和明確目的的教學。二是小組-游戲-競賽法。這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類似,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學生作為每個小組的代表,和成績與自己相當的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競賽,然后將每個成員的成績相加作為小組總成績。最后老師依據成績對學生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方法適宜于化學教學。三是切塊拼接法。這種方法在小組內進行。首先,將一份完整的作業單分配到每個小組成員中,每個小組成員就不同的內容進行學習。十分鐘后,學習同一內容的不同小組的成員聚集到一起形成“專家組”,“專家組”就同一內容進行共同的學習和交流,使其中每一位成員都對內容充分理解和掌握。二十分鐘后,“專家組”成員返回原來小組傳授掌握的內容,使所有成員對所有任務內容都充分掌握。最后,對小組成員進行測試得出成績。這種方法兼顧了總體和部分,適用于化學教學。四是小組調查法。小組調查法又稱集體研究法。首先對成員進行分組,然后選擇一個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為主題,每個小組對其中一個次主題進行討論和探究。最終以競賽的方法進行匯報,并且由老師做出總結和評價。
2.2高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準備
研究的對象:某高中學校2015級兩個平行班高一(1)班和高一(2班),且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
實驗時間:2015年10月初到2016年1月底。
實驗班采用的教學方法為小組成績分工法、小組游戲競爭法等方法,而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
2.3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
新課程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使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從而完成對知識的掌握。結合目前的教學觀念,以發展合作學習為目標,提出高中化學合作學習,其流程如圖1所示。
2.4高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案例
教材分析:本節以新課標高一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二節為教學內容。內容由三部分構成:氯氣的性質、氯離子的檢驗、鹵素簡介。本節教學主要是以氯為代表使學生了解化學元素并為以后學習其他元素做準備,再者,氯是我們熟知的一種元素,容易刺激同學們的求知欲。本節內容的編排要突出重點,講究實用性并且體現思想性。
教學目標:了解氯水微觀組成,理解氯水的漂白性及記住氯酸的性質,能表示氯氣與水、堿的化學反應,并且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進行交流與討論。
教學方法:合作研究法
教學重點:氯氣與水、堿的反應
教學過程:第一步,教師進行演示。將一瓶新制的氯水與一瓶久置的氯水展示給大家,然后提出問題:新制的氯水與久置的氯水是否在性質上存在差異?第二步,把時間交給小組,讓小組進行活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提供給學生實驗用品和和儀器,提示學生不要盲目探討,要先針對問題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提醒學生注意對有毒氣體進行嗅聞時的方法。小組長要積極發揮帶頭作用,組織成員積極探討并進行相關的記錄。在各個小組通過討論之后,從中抽取幾位成績不錯和成績一般的學生進行總結得出結論。其中一位同學得出的結論與實際較相符,讓他向全班同學闡述他們小組的實驗過程。第三步,匯報結果。老師對結論進行匯報:新制氯水呈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久置氯水無色無味;新制氯水滴加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久置氯水滴加石蕊只變紅不褪色;兩者都可與硝酸銀反應且出現白色沉淀等。第四步,對學生提出進一步的問題并進行啟發,然后進行小組活動。第五步,讓小組匯報結果。第六步,教師進行詳細的演示與講解。第七步,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及評價,讓小組談論感想。第八步,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進行鞏固和檢測。
2.5實驗結論
合作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對化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同時,合作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使學生團結一致,從而使班級學風更加積極向上。
3.總結
目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穎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步被教師運用到教學中。雖然我國合作學習運用得較晚,但是我們卻一直在對合作學習進行探索和完善。從上述實驗來看,合作學習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但是,合作學習還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究,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及時更新,這樣合作學習的發展才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應明.探索新課改下高中化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J].新課程·中旬,2013(5):15.
[2]肖志運.高中化學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促進作用[J].師道·教研,2014(6):85.
[3]陳宇.基于合作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實踐性探究[J].讀寫算(教研版),2014(20):2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