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兵
打消家長的疑慮
□楊緒兵

▲張超攝
在家校合作中,如何打消家長的疑慮呢?需要分情況處理。
在家長的疑慮當中,有一種情況是由班主任與家長關注對象不同造成的。這類疑慮,很普遍,原因也很簡單。家長面對的是自家的孩子,而班主任面對的是全班所有學生。關注對象不同,會導致家長和班主任面對孩子發生某種變化時的反應程度以及在判斷孩子變化時比照的范圍不一樣。這些不一樣,就會導致家長和老師的觀點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及時地溝通,家長就會對老師心存疑慮。
對于這種原因產生的疑慮,班主任應該通過網絡、家校通等平臺,主動把班級的信息及時公開,讓家長知曉學生以及所在班級的整體情況。家長了解了班級的情況,就會在心中進行比較、判斷,進而會對班級有進一步的認識、把握,就不會對學校、班級產生疑慮。
如果班主任能夠在公開班級信息時,把班級發展計劃、班級發展策略等信息也向家長公開,不僅能消除家長的疑慮,而且還可能收獲家長的建議,贏得家長的支持。
在家長的疑慮當中,另一種情況是由班主任與家長所了解的信息不一致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校時間一般明顯多于在家時間,但是一些班主任和家長了解孩子的表現,往往只是根據自己看到的及聽到的來判斷。一部分班主任和家長的這種思維定式,必然會造成對學生信息的掌握的不一致,為班主任和家長誤解對方對孩子的評價成為可能。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孩子,由于他父親脾氣暴躁,所以他在家表現得非常乖。但在學校,卻是另外一種情形。當我向這位家長反映他的孩子在校表現的時候,家長不相信,當我向他出示了學生在校表現的證據時,家長才心服口服。
對于這種原因產生的疑慮,班主任可以通過把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隨時向家長公開來化解。如果能夠堅持借助QQ群等平臺及時公開信息,特別是把學生的日常表現向家長公開,讓家長比較準確地了解孩子的表現情況。即便是某一天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談到孩子的問題,家長也不會對學校、老師產生疑慮,而會坦然接受,共同想辦法解決。
在家長的疑慮當中,第三種情況是由班主任與家長角色的不同造成的。雖然班主任和家長對學生的關注有統一的地方,但是,很明顯側重點不一樣。比如,當前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注重孩子的情緒,而班主任則更注重學生的發展。由于關注視角不同,對學生的看法便有差異,因而可能會導致家長心存疑慮。比如,在畢業年級,有許多家長喜歡給學生送飯菜;在低年級,有家長喜歡到學校幫助孩子打掃衛生。這些情況,雖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都會影響家校之間的關系。
對于這種原因產生的疑慮,班主任應該向家長展現出教育人的專業性,努力通過自己的行動化解家長的擔心,讓家長放心。比如,可以引導喜歡送飯菜的家長參觀學校食堂,或者協助家長在班級內部進行營養調查;向幫助孩子打掃衛生的家長闡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這三種原因會導致家長產生疑慮之外,還有一些極端的情況。比如,有的家長會利用自己錯誤的人生經驗揣測純潔的師生關系,有些家長因過于繁忙而無暇關注老師發布的信息等。面對這些特殊的情況,作為班主任,又怎么解決呢?
在我看來,只要班主任主動公開信息,拿出我們的誠意,總可以解開家長的心結,打消他們的疑慮。
(作者單位:湖北省保康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