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禮
摘 要: 生物學科命題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表現進行考查;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遺傳規律 生物試題 生物素養
試卷突出體現對基礎知識、能力的考查和對主干知識的覆蓋,特別注重對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學素養的考查。選擇題部分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非選擇題部分著重考查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實驗能力等;選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歸對基礎知識的考查。筆者從一道遺傳規律試題剖析2016年高考理綜生物試卷。
一、遺傳規律高考大綱及要求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考綱解讀:(1)遺傳病系譜中遺傳病(顯、隱性)類型判定及發病率的計算;(2)親子代基因型、表現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計算;(3)運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定律有關問題;(4)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5)應用遺傳基本規律分析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生物的遺傳問題。如:
2016年高考理綜32.(12分)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果肉黃色和白色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獨立遺傳。利用該種植物三種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果皮有毛和無毛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________,果肉黃色和白色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________。
(2)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和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依次為________。
(3)若無毛黃肉B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
(4)若實驗3中的子代自交,理論上,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
(5)實驗2中得到的子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
解析:(1)由實驗一:有毛A與無毛B雜交,子一代均為有毛,說明有毛為顯性性狀,雙親關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為純合的;由實驗三:白肉A與黃肉C雜交,子一代均為黃肉,據此可判斷黃肉為顯性性狀;雙親關于果肉顏色的基因均為純合的;在此基礎上,依據“實驗一中的白肉A與黃肉B雜交,子一代黃肉與白肉的比為1∶1”可判斷黃肉B為雜合體的。
(2)結合對(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和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依次為:DDff、ddFf、ddFF。
(3)無毛黃肉B的基因型為ddFf,理論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現型及比例為無毛黃肉∶無毛白肉=3∶1
(4)綜上分析可推知:實驗三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為DdFf,理論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有毛黃肉(D_F_)∶有毛白肉(D_ff):無毛黃肉(ddF_)∶無毛白肉(ddff)=9∶3∶3∶1。
(5)實驗二中的無毛黃肉B(ddFf)和無毛黃肉C(ddFF)雜交,子代的基因型為ddFf和ddFF兩種,均表現為無毛黃肉。
二、基因遺傳規律復習
一般歸納為:第一步顯隱性、遺傳方式的判斷→第二步表現型、基因型的推斷→第三步遺傳概率的計算→第四步遺傳規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從2016年的32題看主要設計到第一步、第二步,其次是第三步沒有設計到第四步,主要考查了遺傳病系譜中性狀(顯、隱性)類型判定,親子代基因型、表現型的推斷及其概率的計算(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命題緊扣生物新課程標準、高考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試題難度不高,穩中有變,追求創新。從這道題分析2016年高考生物新課標Ⅱ卷的特點。
1.貼近教材,突出基礎。
2016年生物試題的特點之一是貼近教材,有利于考生上手。命題素材很多都是依托教材內容,例如試題敘述:“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果肉黃色和白色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獨立遺傳。”與學生平時所做的模擬試卷相似度高,考生的陌生感較低。還有第4題中的高等植物葉綠體中色素的考查、第5題中的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第29題中酶的化學本質和特性等。題目的素材內容不局限于教材正文,包含旁欄中的內容,如第30題第(1)問中有關于多巴胺和一氧化氮的考查。由于題量及試卷篇幅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試題考查中學生物學的主干知識,必做題中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細胞代謝、細胞的生命歷程、遺傳規律與分子基礎、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的穩態與環境等幾個主干知識塊,所考查的知識點都是這些知識塊中的重點知識,既是教材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重點。
2.穩中求變,追求創新。
保持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同時,在考查的形式上本套試題有意識地進行創新。如第5題考查了種群密度調查方法中樣方法的具體做法,以往這部分主要考查原理;又如第31題中的BTB(溴麝香草酚藍),平時經常考它與二氧化碳結合后的現象,而本次考試中卻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呈遞給考生。與2015年相比,必做題中的非選擇題沒有考查生態學的內容,必修三所占的分值比例下降。同時,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遺傳的自由組合定律等傳統題型再次出現。必修一所占的分值比例上升。
3.強化實驗,重視表達。
實驗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考查考生對實驗的分析和解釋能力,包括分析、解釋實驗結果,推導結論;分析實驗失敗原因和實驗改錯;根據某些實驗條件和結果,推測下一步實驗結果。32題與往年遺傳規律試題比較,這次主要考查表現型的判斷及基因型的推導,(1)—(5)問,除(1)問判斷顯隱性(識記)外,(2)-(5)問可能就是基因型的推導,可以說只要基因型寫出來,問題就迎刃而解,二是考查考生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能力。第一個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以教材中分組實驗和科學家所做的經典實驗為依托,復習時要認真分析教材中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重視分析實驗結果和現象,得出結論。既要對成功實驗分析,又要重視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教材中還有大量結合基礎知識講授的經典實驗,不僅要把實驗內容融于構建的知識體系中,而且要對實驗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實驗結果分析的假設和對假設的驗證,實驗結構的得出和表達等作重點復習。同時要歸納、總結有關實驗方法體系,如同位素標記法、等組實驗法、模擬實驗法等。
4.精選典型,提高能力。
離不開適當的練習,通過典型題例的解析和練習,一方面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另一方面可檢驗自己在基礎知識復習中存在的缺陷。所以應重視給材料題、給信息題的復習,必須細心閱讀給出的材料,圍繞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認知規律,有利于考生積極思考。
5.注重書面表達能力。
高中生應掌握的描述生物學現象的技能有文字描述、繪圖描述和定量數據描述等。平時復習要注意正確理解和準確使用生物學術語。對生物體形態結構圖,表示實驗數據、實驗結果和某一生物學現象、過程或規律的圖和表,要正確理解圖表提供的信息,運用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或原理做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對數據進行加A或換算,根據數據作出適當的推論等。應充分利用分組實驗中所獲得的各種數據,嘗試用表、曲線圖、在形圖等描述,如29題的曲線圖,31題的表格等。
總體上說,2016年高考理綜生物Ⅱ卷難度較2015年試題略有降低,并且依然貼近教材,注重基礎,在傳承與改變中努力平衡,比較科學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生物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綜合運用能力,將“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等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