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暉 張惠琴
摘 要: 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在詞匯、句式、句法、思維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母語遷移中的負遷移對英語翻譯的影響很大。本文從詞匯、句法和文化三方面分析了母語負遷移在英語翻譯中的體現,并提出了減少母語負遷移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 母語負遷移 英漢翻譯 影響 解決策略
1.語言遷移的概念內涵
遷移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習得所產生的影響。1957年Lado提出了“語言遷移”的概念。1989年Odlin將語言遷移定義為“學習者以前所學的任何語言與目標語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給二語習得帶來的影響”。語言遷移分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兩種。正遷移是指以前所學的任何語言與目標語之間的相似給二語習得帶來促進作用;負遷移是指以前所學的任何語言與目標語之間的差異給二語習得帶來干擾抑制作用。
2.母語負遷移在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而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兩種語言在詞匯、句式、句法、思維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母語遷移中負遷移大于正遷移。
2.1母語在詞匯方面的負遷移。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也是體現語言差異的最小單位。學生在進行漢英翻譯時往往習慣于在漢英詞匯之間尋求對等詞匯,而不考慮詞性、詞義、固定搭配等因素,導致詞匯方面的負遷移。
第一,詞性負遷移。漢語和英語在詞性方面差異顯著。漢語詞匯往往“一詞多性”,幾乎沒有形態變化;而英語詞匯則有顯著的詞型變化,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詞性會有不同的形式。很多學生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受母語的影響,只考慮詞義而忽略了詞性。例如將“好建議(a good suggestion)”譯為“a good suggest”,錯將動詞做名詞。又如將“效果很好(The effect is very good)”譯為“The effect is very well”,將形容詞誤譯為了副詞。
第二,詞義負遷移。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詞義負遷移的主要原因是將漢英詞匯一一對應,生搬硬套。例如“大”通常被譯為“big”,有的學生就將“大”和“big”對應起來,一碰到含有“大”的詞匯就用“big”來翻譯,從而將“大風”、“大雨”、“大霧”錯譯成“big wind”,“big rain”,“big fog”,正確譯法為“strong wind”,“heavy rain”,“thick fog”。
第三,詞匯搭配負遷移。漢英兩種語言在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不可隨意更改。但有的學生由于積累較少,生硬地將漢語的搭配機械地搬到英語中,導致出現中國式英語。例如漢語中有很多含有“看”的固定搭配,“看書”、“看電視”、“看電影”、“看親戚”、“看孩子”等,有的學生由于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將含有“看”的詞組統統用“look”來翻譯,殊不知在英語中是需要用不同的詞匯來表達的,正確的翻譯應為“read books”,“watch TV”,“see films”,“visit relatives”,“look after children”。
2.2母語在句法方面的負遷移。
第一,句子語序負遷移。漢語句子注重意合,思維和語序自然合拍;而英語則注重形合,形式上要遵循很多規則。由于漢語和英語在句子語序方面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在漢英翻譯時容易受漢語干擾,按漢語順序翻譯。例如將“紙箱比木箱輕”錯譯為“Cartons than wooden cases are lighter”,正確譯文應為“Cartons are lighter than wooden cases”。
第二,句子形態負遷移。英語突出主語,謂語部分要與主語保持一致。漢語突出主題,主題不限制謂語和其他句子成分。學生在漢譯英過程中有時會受到漢語句子形態的影響,出現負遷移現象。例如將“他(他們)吃過早餐了。”譯為“He(They)have had breakfast.”。漢語中不管主語是“他”還是“他們”,對謂語沒有影響,而英語由于突出主語,主語的單復數決定了到謂語的單復數。因此,在翻譯時像這樣照搬漢語句子形態,就會出現錯譯。
第三,句子語態負遷移。漢語屬孤立語,“詞”沒有表示語法功能的形式變化,被動語態要用專門表被動的詞匯如“被”、“讓”等詞來表示;而英語是曲折語,“詞”有多種形式變化,be動詞加過去分詞就可表示被動語態。在使用頻率上來說,英語中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遠遠高于漢語中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由于漢語中使用被動式比較少,有的學生在翻譯時容易受漢語的負遷移影響,誤將被動含義的句子用主動語態翻譯。例如在翻譯句子“父母去度假了,我一個人留在家。”時,有的學生受漢語語態的影響翻譯成主動語態“My parents went on holiday, so I left home alone.”,正確的譯文應用被動語態“My parents went on holiday, so I was left home alone.”。
3.減少母語負遷移的策略
3.1適時傳授基本的翻譯理論和技巧。
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專門的翻譯課,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翻譯訓練,在進行翻譯時經常出現母語負遷移的現象。因此,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應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適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翻譯理論和技巧,比如增詞法、減字法、轉換法、引申法、正反/反正法等,并注重講練結合,適當地補充翻譯練習,在實踐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和方法。
3.2引導學生對漢英雙語進行深入對比分析。
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漢語注重“意合”,英語突出“形合”,兩種語言差異顯著。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有意識地進行漢、英語句子的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找出差異,并適時進行強化訓練,逐漸克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3.3指導學生多閱讀英文原版經典文章和著作,增強語感。
閱讀是培養語感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大量閱讀,一些正確的句式和表達法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大腦,語感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因此,為了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教師應給學生布置課后閱讀英文原版經典文章和著作的任務,并加強指導和檢查,讓學生不斷增強語感。
參考文獻:
[1]法小鷹.母語負遷移對漢英翻譯的影響[J].安徽文學,2011(8):192-193.
[2]楊勇萍.母語負遷移對英語翻譯的影響及解決對策[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