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摘 要: 在中學階段,閱讀在語文課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增強學生潛在語感的基礎,更是提升學生作文水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不可忽視,應該更加積極地培養每一位中學生的閱讀技巧,促進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從而提高語文成績。本文從閱讀教學中,“教”與“學”的有效結合,尋找撬動點,從而促進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教與學 有效結合
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效地解決語文學習問題的關鍵,不過目前很多學校對閱讀教學重視不足,對語文閱讀課往往束之高閣,無法利用教學相長的方式改變當前語文學習的死板模式。因此,本文從“教”與“學”的角度加以論證,將兩者有效融合到初中語文閱讀中。
一、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困境分析
1.語文教師之過
首先,對閱讀教學的嚴重忽視。
我國教育體系的問題是,從初中階段開始,學生和老師便開始面臨中考的壓力,在應試考試制度的影響下,一些語文老師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無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變化而轉變教學觀念。表現為,在語文課堂中,對于教材的傳授十分刻板,強調字、詞、句、中心意思的過度解讀,課余時間,則會給學生布置非常多的書面作業,但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這種過于強調教材教學、忽略閱讀重要性的做法,并不可取,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興趣教學的要求。
此外,由于課堂語文教學以教材為主,很多工齡較長的老師自恃對課本多年教學的經驗,備課并不充分,將精力主要放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上,這種不合理的課堂設計安排,不利于學生閱讀學習的展開。與此同時,甚至有些語文老師課堂教學空洞乏味,使得教材上好的文學作品,也讓學生興趣逐漸喪失,不能在課堂上展開對閱讀的學習。
其次,老師的閱讀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老師要對文章的解讀、課堂之上的提問、對學生有效提問等均有著較高的素質要求,但實際上,一些中學語文教師顯然并不具備這種閱讀素質,反映在課堂上,老師對教材的講解過于淺顯,且對學生指導較少,對于學生的提問回答略顯敷衍,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其評價僅以對錯反饋,并不能指出其實質問題,這影響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2.學生之過
首先,側重考試,缺乏興趣。
與語文教學問題相對應的是,學生在應試考試的影響下,往往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和結果,在課堂上過多地沉浸于對文章中心意思、字詞句的把握上苦下工夫,但對于閱讀卻基本上沒有用心,也沒有多少興趣,缺少對文章的賞析和領悟。比如,為了應付考試,學生會選擇背誦重點語句,但忽略了對詩歌、對文章的欣賞,對于閱讀教學而言,這是嚴重的背離。
對閱讀的長期缺失,使得學生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均不會主動閱讀,與同學和老師也鮮少溝通,課堂學習十分被動,這些已經阻礙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其次,應試背景下課業繁重。
受中考壓力,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一般會過多地側重于如何快速提高語文成績,因此課下會布置繁重的作業,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對業余時間的嚴重擠占,即便是完成作業的情況下,老師及家長也會用滿滿當當的補習班充斥學生僅有的課余時間。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閱讀,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二、閱讀“教”與“學”有效結合
1.教學互動的實現:設定流暢的教學計劃
要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需要“教”與“學”有效結合。兩者的互動,首先要做到設定一個合理的、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然后貫徹執行。具體流程是,語文老師備課需要充分,對文章中的精彩之處吃透,并能列出一個詳細的課上重點授課計劃,以此保障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把握和了解。
這個環節,在當前語文課堂上十分缺乏,老師備課、學生預習的缺失,使得課堂上隨意發揮的成分較多,而且因為對課文的不了解,會導致教師和學生直接切入到文章大意的了解中,丟失了閱讀和欣賞的重要環節,即便是老師給予了自由閱讀時間,學生往往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因此,教師提前備課,列好文章的學習計劃,課堂上逐一為同學著重提出,從而使得自由閱讀時間能夠有重點、有目的地進行,避免盲目性。
2.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交流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合作式、溝通式學習方式頗受推崇。在閱讀教學中,這一點要重點突出,語文老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更要使得學生之間保持積極交流的好習慣。具體做法是,鼓勵學生之間三五成組,以小組為單位,隨時對課堂上的閱讀內容、課下閱讀進行交流。
這種小組模式,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進行平均分配,但必須按照就近原則,否則不利于實際操作;其次,在語文老師教授完教材之后,隨后及時開展學生間的討論,避免耽擱,有利于強化教學;再次,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監督,保證在小組中每一位學生均有發言機會,避免落單,同時,要選出一個小組長,將組內成員的交流成果隨時記錄,形成一個頭腦風暴式的閱讀體會總結;最后,是討論的結果評定階段,老師通過對小組討論的觀察、對小組長提交的總結進行打分,或者也可以交由小組之間互相評定打分,這也是不同小組的思想碰撞階段。類似這種合作與競爭并存的閱讀課堂,對于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提高有很大裨益。同時,也可以引進情景式閱讀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中,在虛擬的情境中切身體會所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
三、教與學有效結合下如何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1.提高對閱讀的重視度
閱讀課的設置,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語文水平提升問題的關鍵。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品鑒,來領會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更要從中學習作者是如何構思、如何豐富人物形象、如何抒發情感等,因此閱讀對于語文課來講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老師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充分利用閱讀課,而不是挪為他用,對于學生,同樣需要培養閱讀的好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2.提高閱讀興趣
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要加強對語文教材的充分利用,因為教材是教育部經過嚴格篩選,很多經典文學作品被錄用,因此對學生閱讀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這也是對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提高閱讀興趣,要首先從教材現有資源入手,開拓學生的閱讀思維,逐漸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所在。
3.增加課外閱讀量
不僅要對教材上的文章進行有效運用,更要加強課外閱讀,使得課外與課內閱讀有效結合。教師需要不斷為學生提供好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閱讀,也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競賽活動,設置獎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學生而言,要多涉獵,對課外閱讀做好隨筆,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師、同學請教,也要制訂一個合理的課外閱讀計劃,積極參加到課外閱讀興趣小組中。
4.閱讀評測方式的優化
對閱讀成果的評價,語文教師應該保持公正、鼓勵的態度,對于閱讀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討論熱烈程度進行加分,不必太過于苛求結果,而對于最終的分值要有鼓勵的態度,因為學生畢竟能力參差不齊,對于基礎稍差者進行鼓舞,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對于課外閱讀,不必太過于嚴格,要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安排。對于學生而言,要享受閱讀過程中的喜悅,而不是過多地看中成績。
結語
語文閱讀作為語文課的重中之重,通過“教”與“學”兩者的有效結合,實現語文教師所規劃的語文教學目標,同時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促使興趣不斷積累,從而保證學生參與其中,教學相長,促進語文閱讀水平的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1]巨瑞娟.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探微[M].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豐建霞.語文閱讀教學課例分析[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3]于漪.語文教育微思考,核心問題:撬動語文閱讀教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