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付琳琳+孫芬芬+潘智華+鄭葵陽
摘 要: 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已應用于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本文分析該系統應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并結合問卷調查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應用體會,明確其尚待完善之處,進一步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 人體寄生蟲學 實驗教學 顯微數碼互動系統
人體寄生蟲學是病原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活動、生存規律,以及寄生蟲與人體和外界環境因素的相互關系[1]。課程教學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其中,實驗教學是該門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直接決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努力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教研室采用顯微數碼互動系統開展人體寄生蟲學實驗課程教學模式。以下是筆者對該系統用于實驗教學的優點分析,并通過問卷了解臨床專業學生的應用體會,明確應用該系統進行實驗教學的注意事項,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
1.傳統寄生蟲實驗教學的不足
傳統寄生蟲實驗教學中,顯微鏡下觀察蟲體標本占據較大比例。教學基本模式是,教師分發玻片標本,學生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標本形態、結構,教師巡視教室解決學生問題,學生手工繪制蟲體或蟲卵結構。整個教學過程存在以下不足:學生在顯微鏡下找到的圖像與教師講述的典型標本存在一定差異,容易造成辨識混亂;師生間互動比較缺乏;學生找到的典型標本無法保存,不能與其他同學分享;因上課時間限制,教師難以及時觀察到每位學生的鏡下標本進展情況。此外,手工繪圖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不利于學生掌握標本的形態結構特征,而后者才是實驗課的主要任務。
2.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構成
近年來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已經廣泛用于形態學實驗教學[2-4]。該系統由內置式數碼顯微鏡系統、圖像處理系統、計算機軟件系統和語音問答系統構成,逐漸成為寄生蟲實驗教學的新手段[5,6]。30臺學生機能拍照,通過校內網與教師機互相連接。大屏幕可同步顯示教師或學生機視野。學生演示、查看及分發作業、視頻教學等屬于教師機功能,而簽到、作業提交屬于學生機功能。
3.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優點
相對傳統教學模式,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具有許多優勢。
3.1實時監控,利于加強教學指導。教師利用數碼互動系統,可實時觀察每個學生的顯微鏡視野,發現問題并及時指導,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2互動多樣,教學形式豐富。除了教師可利用該系統指導學生,學生可通過提問系統主動請求教師幫助,師生間的交流變得非常順暢。
3.3資源共享、利用最大化。教師可通過系統的“演示功能”將學生找到的典型標本投射到大屏幕,或者傳輸到學生電腦屏幕,讓所有學生同時觀察,對標本的典型形態有統一認識,避免認識偏差。學生可將典型標本及時拍照,存放于電腦,供復習參考或與其他同學交流。此外,通過提交電子作業評價教學效果,可將學生從繁瑣的手工繪圖中解脫出來,避免“臨摹”模式圖,讓學生有更多時間辨識標本,牢固掌握所學標本的形態結構,切實增強教學效果。
4.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教學效果調查結果
從教師角度分析,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應用可有效增強寄生蟲實驗課的教學效果。那么,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也作為該系統的使用主體,對此有何看法,尚不明了。為此,筆者對339名臨床專業學生就該系統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4.1運用該系統教學,效果總體良好。
81%~89%的學生認為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具有許多優點,主要表現在增加師生雙向交流機會、節省作業時間、抓圖更清晰、找標本更容易,并且認為提交電子作業有助于提升PPT制作能力。這些學生希望將該系統運用于微免、生物、組胚、病理等實驗課程。由此可見,相對于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應用顯微數碼互動系統進行實驗教學,受到大部分學生的喜愛。
4.2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或系統操作不規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11%~19%的學生對該系統的應用持“基本同意”或“不同意”態度。為進一步增強顯微數碼互動系統教學效果,必須密切關注這部分學生,弄清楚他們中立或反對的理由。調查發現,不少學生(24%)無獨立制作PPT經驗。他們會把較長時間用于制作PPT作業,不利于掌握課上教學內容,影響學習效果。建議教師第一次實驗課時,給學生介紹PPT制作的基本方法、技巧。系統操作不規范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第二重要因素。許多學生將觀察標本放在高倍鏡,移動推進器,通過Met 3.1的抓圖界面搜尋目標物。由于高倍鏡下視野相對較窄,加之蟲卵等標本密度低,學生需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目標物,降低學習效率,不利于增強教學效果。建議教師上課時反復強調顯微鏡的規范操作。
4.3計算機性能過硬及配套設施完善,是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除了學生自身原因,計算機系統及配套設施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計算機死機、攝像頭打開出錯、顯微鏡光源自動斷電等故障。這些故障很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因此,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計算機及軟件系統性必須足夠強大。此外,由于在一個教室內同時使用多臺計算機,計算機會釋放大量熱量,學生極容易煩躁不安,勢必影響教學效果,故用于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的教室應配備風扇或空調等設施。
5.結語
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的效果是顯著的,被師生廣泛認可。該系統將示教、演示、監控、討論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計算機強大的資源共享功能,為學生辨識標本和復習實驗提供了保證。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計算機基礎較薄弱,尤其PPT制作不熟練或系統操作不規范,可能導致其上課積極性及學習效率下降,教師課前應對一些基本操作予以示范。此外,學校配置顯微數碼系統時,宜選擇性能良好、售后服務好的計算機品牌,還應配備風扇、空調等設施。若處理不好這些方面,該系統的實驗教學效果可能反而下降。
參考文獻:
[1]李雍龍.人體寄生蟲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
[2]彭安,郭冬生,張維.生命科學創新教育模式—顯微數碼互動系統[J].現代教育技術,2003,13(4):56.
[3]熊直雙.論師生互動與教學價值實現[J].中國大學教學,2009,15(4):21.
[4]王冰,李春梅,趙薇,李連宏.數碼顯微互動系統在醫學形態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59-60.
[5]郭風英.顯微數碼互動教學系統在寄生蟲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4,37(4):311-312.
[6]韋艷霞,付琳琳,劉轉轉,孔德龍.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考試周刊,2014,7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