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波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呼吸內科,江蘇揚州 211900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慢阻肺合并氣胸的臨床分析
王東波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呼吸內科,江蘇揚州 211900
目的 探究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慢阻肺合并氣胸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該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氣胸的64例病患的診療資料,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他們分別接受12G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療法和粗硅膠引流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療法,比較其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狀況。結果 觀察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病患的癥狀緩解時間為(1.21± 0.58)d、氣胸閉合時間為(5.91±2.61)d、肺復張時間為(4.01±2.18)d、住院時間為(10.98±2.71)d,胸痛、皮下氣腫、傷口感染、胸膜反應、導管滑脫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5.00%,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2G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病患的治療效果顯著,可廣泛運用到臨床治療中。
胸腔閉式引流;中心靜脈導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發性氣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是常見呼吸系統疾病,以往多借助手術切開胸腔進行排氣治療該病,但是因為創傷較大,病人耐受性差,容易出血和繼發性感染,且傳統手術所用引流橡皮管或硅膠管的管徑較粗,會導致胸腔壓力急劇下降,從而導致破口閉合困難[1-2]。因而,為了更好地促進病患康復,該研究對該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氣胸64例病患的診療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探析胸腔留置中心靜脈導管閉式引流排氣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的治療效果,現進行如下介紹。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該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氣胸的64例病患的診療資料,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54~76歲,平均年齡(64.7±3.3)歲;17例左側氣胸,15例右側氣胸。對照組19例,女13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4.3±3.7)歲;18例左側氣胸,14例右側氣胸。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病患均鋪孔巾,接受常規消毒,然后接受2%利多卡因 (國藥準字H11022295,5 mL:0.1 g)局部麻醉,然后依據胸部CT結果選取穿刺位點。觀察組使用上海益普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包,導管規格型號:12G~20CM。與國外診療指南治療氣胸中所推薦使用的小導管(10~14F)管徑相近。觀察組首先給予觀察組病患回抽氣體,再借助胸腔穿刺針在已選取的穿刺點刺入胸膜腔,回抽溢出氣體后,通過穿刺針置入導引鋼絲,然后將穿刺針拔出,用皮膚擴張針來擴張穿刺部位皮膚,經由導穿鋼絲把中心靜脈導管穿刺進胸膜腔大約8 cm處,然后拔出導穿鋼絲,用膠布和透明敷貼固定引流管,最后接通閉式引流瓶[3-6]。對照組病患接受常規局部麻醉后,在距離穿刺位點2.0 cm處作皮膚切口,用血管鉗來鈍性分離皮下組織、肋間肌和胸膜,在胸膜腔內插入粗硅膠管,當縫扎固定后連接閉式引流瓶,溢出起泡表明穿刺成功[7-8]。兩組病患均接受原發疾病治療,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霧化吸入激素、祛痰、抗感染、平喘、營養支持等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兩組病患的臨床治療效果 無效:胸片顯示肺壓縮超過10%;有效:肺壓縮低于10%;治愈:肺未出現壓縮且完全復張表示。 有效率=[(有效病例數+治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觀察不同方式治療后,兩組的臨床指標癥狀緩解時間、氣胸閉合時間、肺復張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兩組病患的不良反應狀況,即胸痛、皮下氣腫、傷口感染、胸膜反應和導管滑脫。
1.4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處理該組數據,分別用(%)、(±s)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并對組間上述資料的比較進行t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病患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0.6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病患的臨床治療效果[n(%)]
2.2 比較兩組病患的臨床指標
通過不同方式治療后,觀察組病患的癥狀緩解時間、氣胸閉合時間、肺復張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病患的臨床指標[(±s),d]

表2 比較兩組病患的臨床指標[(±s),d]
組別 癥狀緩解時間氣胸閉合時間 肺復張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32)對照組(n=32)t P 1.21±0.58 1.89±0.81 7.024 0.024 5.91±2.61 4.89±3.71 5.125 0.031 4.01±2.18 4.51±1.81 4.023 0.036 10.98±2.71 11.68±2.61 3.214 0.041
2.3 比較兩組病患的不良反應狀況
觀察組出現胸痛、皮下氣腫、傷口感染、胸膜反應和導管滑脫的病患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病患,且他們的各種不良反應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病患的不良反應狀況[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是肺組織和臟胸膜在肺部疾病的作用下近肺表層的肺大泡以及細小肺泡發生自發破裂,相對于醫源性氣胸、外傷性氣胸而言,雖然無外傷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樣需要緊急處理,盡早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排出胸腔內氣體,恢復肺葉舒張狀態,緩解呼吸困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氣胸多發于是老年群體,隨著人口步入老齡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明顯增多,在疾病的影響下,細支氣管炎性狹窄、扭曲,產生活瓣而形成肺大皰,伴隨老年人群肺功能退行性的改變,當發生咳嗽、呼吸道感染或用力時,肺大皰發生破裂形成自發性氣胸。該病發病較急、病情較重,病患對疼痛的的耐受性較差,容易出現胸腔壓力驟降、發感染所致的破口再次開放[9-10]。由于患者本身存在肺功能不全的狀況,肺功能儲備較低,一旦發生氣胸,機體通氣和換氣功能顯著下降,及時肺壓縮的比例很小也會引發嚴重的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如何能完全排出氣體是臨床救治過程中的關鍵所在。相關研究顯示,以往所用的胸腔閉式引流術的臨床療效較為顯著,但是因使用的引流管口徑太粗,通常需切開病患胸壁以縫合固定引流管,對人體組織損傷較嚴重,且皮膚縫合后穿刺部位容易遺留疤痕,還極易發生皮下氣腫、感染及切口疼痛等并發癥,這均限制了傳統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廣泛使用[11]。王智學者[12]通過對60例COPD并自發氣胸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發現組采用中心靜脈導管插管進行閉式引流的患者,與粗硅膠導管閉式引流的患者相比出現胸膜反應、導管滑脫的并發生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平均肺復張時間為(4.0±1.9)d、平均住院時間為(5.0±2.4)d,與對照組顯著降低;觀察組治愈人數在總患病人數中所占比例為82.33%,顯著高與對照組(70.00%)。該研究中觀察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病患的治療有效率(9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病患的癥狀緩解時間為(1.21±0.58)d、氣胸閉合時間為(5.91± 2.61)d、肺復張時間為(4.01±2.18)d、住院時間為(10.98± 2.71)d,胸痛、皮下氣腫、傷口感染、胸膜反應、導管滑脫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5.00%,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和相關數據指標與既往研究結論相符合。這表明中心靜脈導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療法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粗硅膠引流管行胸腔閉式引流療法。
綜上所述,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氣胸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
[1]徐玉洪.基層醫院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觀察[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3, 34(4):171-172.
[2]蔣亞林.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接負壓吸引裝置治療老年自發性氣胸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20):48-49.
[3]柳威,吳懷球,張衛東,等.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自發性氣胸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0):1624-1625.
[4]劉英.微創閉式引流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7):28-29.
[5]章陽,肖天林.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引流術在氣胸治療中的療效與安全性[J].臨床急診雜志,2015(12):982-984.
[6]蘇芳靜,屈曉敏.不同胸腔閉式引流方式治療肺大泡自發性氣胸的臨床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1):57-59.
[7]呂貴林.中心靜脈導管胸腔置入閉式引流在呼吸內科臨床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4):4576-4578.
[8]劉書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發性氣胸通過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的療效研究[J].醫藥前沿,2015(2):214-217.
[9]李文軍.多根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發性氣胸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32(9):1690-1691.
[10]高超.腹腔引流管行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效果觀察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 2016,14(2):1690-1691.
[11]朱雄林,黃嚴春,章革民,等.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COPD合并少量氣胸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 2014(21):13-14.
[12]王智.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治療COPD并自發氣胸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14):2175-2176.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leural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Clinical Analysis and Pneumothorax
WANG Dong-bo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Yizheng Hospital Respiratory Medicine Corporation,Yangzhou,Jiangsu Province,211900 China
Objective Theters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pneumothorax.Methods The data of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mplicated with pneumothorax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y
12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for thoracic cavity Closed drainage therapy and silicone drainage tube drainage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therapy,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93.75%)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0.62%)(P<0.05).The symptom relief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21±0.58)days,pneumothorax closure time(5.91±2.61)days,lung recruitment time(4.01± 2.18)days,hospitalization time (10.98±2.71)days,chest pain,subcutaneous emphysema,wound infection,pleura (25.00%),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12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pneumothorax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 treatment.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R473.5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2.18
2016-03-10;
2016-04-09
王東波(1968.11-),男,江蘇泰興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