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科,賀強
1.臨汾市建筑工程總公司職工醫院普通外科,山西臨汾 041000;2.山西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山西太原 030012
低位肛周膿腫手術治療120例臨床分析
唐富科1,賀強2
1.臨汾市建筑工程總公司職工醫院普通外科,山西臨汾 041000;2.山西省人民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山西太原 030012
目的 探討手術治療低位肛周膿腫120例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科收治的低位肛周膿腫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切開引流治療,觀察組給予切開掛線術治療,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完全愈合時間、平均住院費用以及術后半年復發的情況。結果 平均住院時間對照組為(18.3±5.2)d,觀察組為(16.4±4.6)d,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愈合時間對照組為(28.1±6.2)d,觀察組為(25.6±5.7)d,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復發率為10.00%明顯高于觀察組復發率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低位肛周膿腫給予切開掛線術不論是在平均住院時間、愈合時間上,還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優于切開引流組,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低位肛周膿腫;切開引流;切開掛線;臨床分析
肛周膿腫是直腸肛管周圍出現的膿腫,是一種急性化膿感染性的疾病,在肛腸外科中較為常見,其中男性則更為多見。其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大腸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均或其他桿菌所致。根據膿腫發生的部位不同,主要有低位肛周膿腫和高位肛周膿腫。其低位肛周膿腫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劇烈的肛門疼痛,并且疼痛持續不減,肛周有時會有小硬塊或腫塊,而高位肛周膿腫則疼痛感較輕,伴有肛門的局部墜脹感以及便意,有時會伴有發熱,感染越嚴重則發熱的溫度就越高。該文選取了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科收治的低位肛周膿腫患者120例,分別給予切開掛線和切開引流術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住院的平均費用術后的愈合情況以及術后的復發率等,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科收治的低位肛周膿腫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8.5±10.2)歲,病程3~10 d,左側坐骨直腸窩膿腫33例,右側坐骨直腸窩膿腫14例,肛門后間隙膿腫13例;觀察組中男47例,女 13例,年20~56歲,平均年齡(37.1± 9.9)歲,病程2~9 d,左側坐骨直腸窩膿腫30例,右側坐骨直腸窩膿腫12例,肛門后間隙膿腫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情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切開引流法:所有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均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肛門內外以及會陰部位。術前采用雙合診反復找到肛周膿腫的肛竇,手指觸摸到肛竇時會有硬結凹陷的感覺,必要時給予肛門鏡進一步確診。應用探針尋找感染的肛竇,扎到肛竇后,以肛門為中心在膿腫的中心區做弧形切口,并徹底清除膿腔內的膿液,對于肛門后間隙的膿腫則應在5點和7點鐘方向進行切開以確保引流的通暢。切開后,將血管鉗深入到膿腔向感染的肛竇位置伸出,將肛竇切開,徹底清除肛竇位置的感染壞死組織,并應刮匙出去腔內壞死的組織,將腔內填充凡士林油紗條,覆蓋敷料并加壓包扎。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術后每天沖洗膿腔,并常規換藥,便后給予硝礬散(芒硝30 g,白礬30 g,硼砂10 g,冰片5 g,用開水溶解)熏洗,1周后不再沖洗,常規換藥即可,直到傷口愈合。
觀察組給予切開掛線術治療:所有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均行硬膜外麻醉,常規消毒肛門內外以及會陰部位。在膿腫隆起的最高部位切一小口排膿,用探針尋找內口,或用雙氧水(生產批號Q/JCSH001-2015)注射到膿腔,若有泡沫處則會內口的開口,將內口處切開至肛周邊緣1~2 cm,探查膿腫的范圍,并適當的擴寬,每間隔2~3 cm則再次切創口。根據膿腔的情況采用單股或者雙股橡皮筋從膿腔中穿出,各自結扎寬松懸掛,于傷口處填充紗條,外敷固定。術后流質飲食,第2天正常飲食,同時使用抗生素1周,大便盡量保持在1~2 d/次,換藥1次/d,并用生理鹽水和5%的甲硝唑(國字準字 H13021823)沖洗膿腔,拉動懸掛的皮筋,換藥結束后給予油紗條適度的填充傷口。在恢復的期間將雙股減為單股的皮筋,待肉芽組織填充完膿腔后抽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傷口愈合的時間;隨訪半年,統計有無病情的復發。
1.4 統計方法
該實驗中的所有數據均由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根據所觀察的實驗室指標及數據的不同和差異,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
對照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4.78±2.26)min;觀察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3.46±3.18)min,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s),min]

表1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s),min]
注: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平均手術時間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P 14.78±2.26 13.46±3.18 0.123>0.05
2.2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的比較
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8.3±5.2)d,傷口愈合時間為(28.1±6.2)d;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6.4±4.6)d,傷口愈合時間為(25.6±5.7)d,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的比較[(±s),d]

表2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的比較[(±s),d]
注: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平均住院時間 傷口愈合時間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P 18.3±5.2 16.4±4.6 1.45<0.05 28.1±6.2 25.6±5.7 1.24<0.05
2.3 兩組患者半年內的復發率比較
對照組半年內的復發例數有6例;觀察組總半年內復發的例數有1例,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半年內的復發率比較
2.4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的比較
觀察組的平均住院費用為(3 214.45±170.34)元;對照組的平均住院費用為(3 105.41±197.80)元,如表4。
表4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的比較[(±s),元]

表4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費用的比較[(±s),元]
注: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平均住院費用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P 3 105.41±197.80 3 214.45±170.34 3.12>0.05
目前,肛周膿腫是肛腸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對于低位肛周膿腫過去一直采用的手術時簡單的切開引流,并沒有處理導致肛周膿腫的肛竇,因此,術后有時會出現創面不愈合、復發的現象,不僅增加了患者再次入院治療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肛周膿腫多是由于肛腺感染導致,其多由大腸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均或其他桿菌所致的急性感染,而低位肛周膿腫的位置多較低,其臨床疼痛的癥狀更加的明顯,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進一步發展,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的發現肛周膿腫并及時的治療至關重要。肛周膿腫經過肛門周圍的血管和神經,可以進行快速的轉移和發展,因此肛門附近很容易發生炎癥。其中,肛腺感染就是常見的感染源,如果感染源不給予徹底治療,則會導致疾病的延綿不愈,而肛門是一個與外界相同的部位,使的有更多的細菌會通過此部位進入到人體,引起該病的不斷發作[1]。引起肛周膿腫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還是細菌感染,檢查中常見的細菌感染有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的桿菌,目前引起感染的細菌主要為2類:①皮源性細菌,②腸源性細菌。同時因為其他類的化學藥物或者藥劑也可以刺激直腸周圍的粘膜組織,引起組織粘膜的壞死和繼發性的感染[2]。其次,消化道的疾病或者乙狀結腸鏡的檢查會損傷粘膜,甚至穿孔,因此也會導致感染而形成膿腫。再次,一些老年人的免疫力較低,抵抗力不足,當受到外邪侵襲時也會引起肛周膿腫。中醫一般將肛周膿腫歸屬于腸癰的范疇,認為其病變的部位主要在大腸,究其病因可能與飲食、情志氣血等有密切的關系。平素人體內內火旺盛、濕熱下注于腸道從而形成膿腫;或平素氣血不足,脾不統血,陰虛濕熱,下注與腸道而形成膿腫,此種膿腫多質清稀。究其原因肛周膿腫與濕熱密不可分,因此治療中中醫多采用清熱化濕的中藥內服或外用,在臨床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西醫對于肛周膿腫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方法,有膿腫切開引流術、一次性切開掛線術等,在臨床中應用都十分的廣泛。膿腫切開引流術多用于淺部的膿腫,但是傳統單純的切開引流術后多會復發或者形成肛瘺。目前臨床中多采用找準內口,清除干凈膿腔,術后沖洗并填充紗條,則膿腫一般不會形成肛瘺,可以達到一次性的治愈[3]。岳中文等[4]研究表明肛周的組織疏松,容易造成感染的擴散,因此切開膿腫后應及時的引流,但是單純的引流其復發考慮較高,因此在其研究中采用了負壓吸引技術,用負壓吸引球位于低位肛周膿腫的手術引流區,其可以明顯的提高傷口的愈合和治愈率,同時負壓吸引球使得傷口引流通暢,腔內的分泌物能夠及時的通過引流通道流出,是膿腔保持潔凈的狀態,促進了膿腔內肉芽組織的增生和恢復,而且在每一次的換藥過程中,通過負壓吸引球的技術可以將沖洗液注射到膿腔中進行沖洗,減輕了常規換藥過程中患者的痛苦。掛線術也是手術的一種方式。低位肛周膿腫時往往是先切開引流,待肛瘺形成后在行掛線等根治手術,但是這樣往往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經濟負擔,而一次性切開掛線術多用于高位膿腫,其需要的注意的地方是切口、膿腔和內口的處理。正確的切口應當保持切口有利于引流的通暢,因此切口要足夠的大;在充分引流以后應用紗布擦洗膿腔,清除壞死組織,避免炎癥的進展;在尋找內口的時候動作要輕,并且馬蹄形的膿腫應注意其可能有多個內口。掛線又分實掛和虛掛,實掛可以擴大內口并且使引流通暢,確保炎癥的擴散,有利于肉芽組織的生長。虛掛則主要起到標志和引流的作用,特別是坐骨直腸窩和直腸后間隙高位膿腫時只能使用虛掛的方式[5]。在臨床中掛線的原則是炎癥浸潤的范圍越大,膿腔越深,掛線越松,反之則掛線越緊。此外分期切開掛線術也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此手術多用于體質較弱或者不愿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或內口不明確的患者。特別是對于體質較弱或內口不明確的患者不應盲目的尋找內口,以免造成假道的形成和炎癥的蔓延,待此次膿腫消除再次形成肛瘺時再行肛瘺手術。高軍杰[6]認為在膿腫切開引流后待膿腫消退后盡快行掛線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形成肛瘺的痛苦,并在臨床中得到了認可。該文選取了該科收治的低位肛周膿腫患者120例,分別給予切開掛線術和切開引流術,探討其臨床效果。對照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4.78± 2.26)min,觀察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13.46±3.18)min,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特別是術后的復發率方面,對照組的復發率為10.00%,觀察組的復發率僅為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李強等人[7]研究低位肛周膿腫患者92例,分別使用切開掛線與切開引流術,其切開引流術組中,膿腫形成的有8例,肛瘺形成的有16例,而切開掛線組的膿腫復發例數有1例,肛瘺形成的有2例,兩組間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7]。該實驗中對照組給予切開引流術,待2~3個月后形成肛瘺再行肛瘺切除或掛線治療,這樣不僅患者要承受疾病的疼痛,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8-9]。觀察組給予切開掛線術,通過切開膿腫處的皮膚可以迅速的引流膿液改善癥狀,找到肛竇,徹底的去除肛竇的壞死組織,通過掛線術慢性引流,防止了炎癥的擴散,有利于肉芽組織從基底部開始生長。掛線是一種慢性的切開和引流的過程,其有切開、引流、標記和刺激等多種作用,掛線的緊縮不僅會擴大內口和引流通道,同時還刺激肛門括約肌和周圍的組織發生黏連,不會使括約肌急劇離斷,因此也減少了肛門失禁和出血的可能性[10-11]。
綜上所述,低位肛周膿腫的主要原則就是充分引流,并尋找正確的內口,一次性做出處理,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該實驗證實,切開掛線術不僅在傷口愈合時間和術后肛周膿腫復發率方面均優于切開引流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其手術的時間、平均手術費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操作簡單,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并推廣應用。
(
)
[1]唐興信.128例肛周膿腫患者予中藥配合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8):280-281.
[2]初姜利.手術治療72例肛周膿腫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2):92-93.
[3]張強,陸金根,曹永清.肛周膿腫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7(12):1104-1105.
[4]岳中文,張建余.負壓吸引在低位肛周膿腫根治術后引流效果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1,17(5):318-320.
[5]錢海華.保護肛腸環治療高位膿腫39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3,19(4):31-32.
[6]高軍杰.分期切開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60例[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3,1(3):261.
[7]李強,房潔渝.切開掛線術與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7):19-20.
[8]李春雨,聶敏,王軍,等.切開掛線與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2):203-205.
[9]黃續,馬慧萍.低位切開虛掛線加腔內置引流術治療高位肛周膿腫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3(20):245-247.
[10]張曄,邴衛平.一期根治術與單純切開引流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比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5,2(6):23-26.
[11]聶玉龍.低位肛周膿腫手術治療188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6(32):45-48.
本刊作者署名和單位的寫作要求
1.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動。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須注明通訊作者;不注明者,默認第一作者為通訊作者。
2.作者工作單位的中英文表述均應使用官方名稱,應準確寫出全稱(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區、城市名(省會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郵政編碼。
3.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并列排列。
Clinical Study of 120 Cases of Low Anal Abscess Surgery
TANG Fu-ke1,HE Qiang2
1.Lin-fen Construction Workers Hospitial General Surgery,Linfen,Shanxi Province,041000 China;2.Shan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Colorectal and Anal Surgery,Taiyuan,Shanxi Province,030012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120 patients with low crissum abscess.Methods 120 cases of low crissum absces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crh 2015 Macrh 2016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cision and drainag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ssected and seton therapy.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total healing time,averag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and the second half year recur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was(18.3±5.2)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6.4±4.6)d,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28.1±6.2)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5.6±5.7)d,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low crissum abscess dissected and seton therapy i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healing time,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better than the incision and drainage group, which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Low crissum abscess;Incision and drainage;Dissected and seton therapy;Clinical analysis
R6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2.25
2016-04-29;
2016-05-25
唐富科(1975.4-),男,山西臨汾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賀強(1982.4-),男,山西運城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結直腸肛門外科,E-mial:huixia06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