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玉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提出了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將德育理念的滲透作為教學目標之一。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在德育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理念滲透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理念 滲透方法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開始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時期,各方面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甚至很多小學生都還不知道事情的好壞,也分辨不出真假。因此,小學語文不僅要起到對學生語言方面的教育功能,還要在平時教學中發揮語文的強大感染力,對德育理念進行滲透,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做人。而且在小學各科中,只有小學語文課才能夠很好地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小學語文教學在德育理念方面的缺陷
1.教師一味地強調分數,忽視了道德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將提高分數看成是全部的教學目標,認為只要實現了成績、升學率的提高,就是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就是對學生、對家長和對教師最好的回報。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分數的提高,潛意識里忽略了對學生道德的培養。而且每個教師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師把自身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學生分數上,就很少甚至幾乎不會考慮到學生德育培養的問題。這對于現代教學來說是很可怕的一個問題。
2.教師沒有很強的德育意識。
上面已經提到過,教師往往在重視學生分數的提高時,忽略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但是,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的德育意識不強。首先是教師自身沒有做好德育的先例,在平時的生活、工作過程中不重視自身德育的培養,沒有體現教師的示范作用。此外是教師總覺得德育浪費時間,認為小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無法再安排德育教學。其實,德育理念的滲透可以是在課余時間,可以是在課堂上的言談舉止上,也可以是在平時對課文的理解中。但是,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培養,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就沒有意識到德育理念的滲透對學生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及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的重要性。
3.教師沒有為學生樹立榜樣。
雖然說教師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才有資格到學校任職的,但是學校在對教師的選拔上會比較側重于對教師專業技能的測試,沒有很多精力顧及教師其他方面的問題,很容易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偏低。所以,有一些教師在講臺上可能是一個很優秀的教師,傳授給了學生很多知識,但是在平時生活中是一個言談舉止略顯粗魯的人。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學習和生活中喜歡模仿別人,學生在這樣的教師的帶領下,很可能會把教師身上不良的行為習慣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長此以往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這就是因為教師沒有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沒有在德育方面影響學生,進而抑制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理念滲透的策略
1.教師要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德育理念滲透的重視度。
前面已經提到,教師一味地強調分數,忽視了對德育理念的滲透,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德育理念滲透的重視度,要將德育理念滲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時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首先,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拿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鼓勵小學生講一個德育小故事,通過小故事的影響感染小學生。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學生接觸到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這樣教師鼓勵學生課下自主搜集德育小故事的過程,也是小學生自我學習和模仿的一個過程。其次,在進行相關課文教學時,例如有的課文中提到的好人好事,此時教師就應該把該部分故事摘出來,要求全班進行小組討論,這樣的做法為什么是正確的及你還能想到哪些好人好事,這樣,學生在思考和討論過程中就自然領悟到品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更注重自身的言行。最后是教師鼓勵小學生在課下和其他業余時間多做一些好人好事,從平時的生活點滴入手形成良好的品質。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相關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小學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等,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2.教師要加強對德育理念滲透的理解和運用。
小學生對很多事情沒有判斷,很多事情是對還是錯,都需要大人來告訴他。小學生跟教師接觸的時間是很長的,因此,對于小學生德育的培養,教師起到很大作用。這樣教師就要對德育理念進行深入了解和掌握,要知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好,等等。
首先,教師必須很好地理解德育理念,掌握進行德育理念滲透的方法,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其次,教師要注重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現階段的德育方法還是較多的,因此可以說德育理念的滲透無處不在。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詹天佑》一課時,可以針對詹天佑的偉大創舉和良好的品德進行講解,告訴學生詹天佑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古是因為其身上有很多優秀品質,然后讓學生試著在課文中找出自認為是優秀品質的地方,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會在潛意識里形成對德育的理解。最后,教師要注重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畢竟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歷比較淺薄。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和動畫,豐富小學生的生活,進一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質。
3.教師要加強對自身德育行為的養成。
教師自身的行為習慣是小學生進行德行養成的一個重要行為準則。為什么這么說呢?小學生對教師是很尊敬的,甚至有崇拜的感情在里面,甚至有些小學生盲目崇拜教師,覺得教師不管說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確的。所以說,小學生會下意識地學習教師的一些言行。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自身言行的約束,要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
首先,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德育理念,重視德育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重培養自身的品質,給予小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教師之間應該相互交流和溝通,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為感染學生。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對于促進小學生的德育發展比較重要。最后,教師允許小學生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點評,畢竟教師和小學生之間有行為和思想上的差距,教師通過了解小學生的內心想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行為引導小學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師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認識到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德行養成的重要時期,不僅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道理。此外,教師還應該及時與家長溝通,隨時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為學生負責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58-259.
[2]王凱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J].學周刊,2014,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