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梅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導孩子閱讀呢?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說:“閱讀總是讀。”張田若先生則說得更進一層:“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主線,現時還可以結合各項訓練活動服務于閱讀。
一、激發興趣,以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每個學段的閱讀目標中第一項都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上課時,我們可以用生動的導語,圖片、音樂、故事等手段導入新課,激發孩子讀的興趣。比如人教版第二冊第一課《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我們可以這樣導入:配上優美的音樂,出示課件或掛圖,老師說:“現在正是陽春三用,你們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百花——齊放,泉水——丁冬(師生運用“對口令”的方式鞏固《識字一》的四字詞語),柳綠——花紅。是啊,在春姑娘的召喚下,柳樹醒了。她睜開睡眼,春雨給她洗澡,春風給她梳頭,春燕跟她游戲。她是那么柔軟,那么鮮嫩,那么活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活潑快樂的柳樹吧!”此時孩子們就會帶著老師那意猶未盡的感情積極地投入朗讀之中。
二、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品讀
1.抓住關鍵句,感悟品讀。
在朗讀時,如果抓住關鍵的詞句,對課文的品讀感悟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如人教版第二冊第五課《看電視》,本課最大特點就是有濃濃的情,而這濃濃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間,所以,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怎樣有感情,首先是對課文的感悟,我們就可以緊緊地圍繞“奇妙”這個詞展開。初讀課文之后,問:“我家看電視,還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學生就會很簡單地找到二、三、四小節,并讀出來,然后老師聲情并茂地說:“老師明白了,是因為爸爸愛奶奶,所以把一場精彩的球賽關掉,換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我們家看電視‘奇妙在哪兒?原來是親人之間那濃濃的情,深深的愛呀!”再讀全文就會情真意切。
2.通過各種方式,進入課文意境,獲取情感體驗,感情朗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所以,朗讀訓練尤其是感情朗讀,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教學時只有將學生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與作者和文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他們的朗讀才能真正到位。
(1)想一想,進入畫面,獲取情感體驗。
比如第二冊14課《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于啟發孩子的智慧,激發孩子的想象,感情朗讀。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讓孩子自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開始大部分孩子讀得可能是很平淡,這時就要老師發揮引領作用。以第一自然段為例,孩子讀完后,老師可以說:“同學們,荷葉就是小水珠的搖籃,此時,小水珠躺在上面,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后,老師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有聲有色地讀,讓孩子們進入課文畫面中,感受課文。
(2)演一演,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比如:第二冊第九課《兩只鳥蛋》。這是一首兒童敘事文,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取下兩只鳥蛋的故事。第二自然段描述的是媽媽告訴孩子鳥蛋沒有了,鳥媽媽此時一定是焦急不安。那么怎么指導孩子讀出這種焦急不安的感覺,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這兩只鳥蛋不見了,如果你是只鳥媽媽,你此時會怎樣呢?用動作、語言、表情給大家演出來好嗎?”這樣,孩子們便更能走進故事中鳥媽媽的內心世界。
(3)做一做,在實踐活動中獲取語感,形成豐富而深刻的情感體驗。
比如:第二冊第19課《烏鴉喝水》中課文第四自然段是描寫烏鴉是怎樣喝著水的。“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個自然段,要把“一個一個”和“漸漸”讀好,怎樣辦,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準備一個細口的瓶子,一些小石子,找一個同學讀這個自然段,再找一個同學前面演示整個過程,同時進行。其他孩子通過認真觀察演示,自然領悟到課文。
3.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語文教學是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就是為學生創設個性表達的舞臺。比如:我們在執教《春雨的色彩》這一課時,課文的后面編者以學習伙伴的方式提出一個問題說:“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有的小朋友也許會說:“春雨是綠色的,因為樹綠了。”有的會說:“春天是五顏六色的。”還有小朋友說:“春雨是無色的,因為下到地上就看不見了。”每個人眼里的春天也許都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富有個人情感色彩的表達,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表達個性的舞臺。
三、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求知欲非常旺盛,對于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這時候,教師如果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有效的指導,就能使學生終生受益。
總之,我堅信,通過各種方法積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對以后的語文學習起到巨大的引導作用,從而最終表現出不同凡響的語文素養,必然會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