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 要: 新課標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
關鍵詞: 小學 信息技術 教學思考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遠。新課標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想法,與大家共勉。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解惑能力
著名教育學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學生探索創新精神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實際上,勤于思考、富有創新的孩子都是善于提出問題的孩子。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讓學生學會質疑,才能從無疑問到產生疑問,再從有疑問到化解疑問,從而不斷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Flash軟件中《線條圖形工具》這課時,我請學生嘗試用畫筆工具的不同模式填充顏色,當使用到“內部繪畫”這個模式的時候,有學生發現這個模式有時候使用起來和“顏料填充”模式的效果居然是一樣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有學生甚至提出:“‘內部繪畫有時候用起來就跟‘顏料填充一樣,都會溢出,那這個內部繪畫就沒有作用了。”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被激發了,大家都躍躍欲試想知道答案。此時我不急于為學生解答,而是讓學生重新操作一次,這一次操作只針對這兩種模式,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小組中討論討論,留意畫筆的落筆點。通過又一次觀察和討論,有學生發現選擇“內部繪畫”模式時,如果第一個落筆點是在繪圖區域內就可以產生內部繪畫效果,但是如果第一個落筆點是在繪圖區域外就沒有辦法做到。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質疑、討論,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得有趣,同時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適當多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讓他們在探索中思考,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和諧氛圍,保持學習熱情
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學習氛圍是排除學生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畏難情緒,保持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教師上課時較好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風趣幽默的語言,就像“催化劑”一樣使每一位學生保持濃厚的聽課熱情,成了師生之間溝通情感的“橋梁”。教育學家斯維特洛夫曾經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例如:教學《輸入小檔案,記錄我的成長》這一課時,講授指法時我對學生說:“操作鍵盤時,老師經常發現許多少林高手,一指禪、二指禪輪番上陣,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卻成效不彰。”此語引起了學生的低聲笑談,深表同感。我見機接著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鍵盤的指法,讓自己不再是‘少林高手,而是‘打字高手。”很快,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鍵盤的指法,希望自己能在本課學習中成為“打字高手”。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恰如其分的幽默語言可以使師生關系更和諧,這樣一來自己教得輕松,而學生學得愉快,讓整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任務驅動,鑄就課堂靈魂
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剛好符合信息技術課程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既能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又能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了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是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既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意識。如執教《查找資料》一課時,為學生設置了兩個任務:
任務1:請大家自主閱讀教材第57頁中的“提煉關鍵詞”相關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是關鍵詞?
(2)關鍵詞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任務學生認識到了關鍵詞在查找資料時的重要作用,一個準確的關鍵詞能大大節省查找時間,降低查找難度,把看似“大海撈針”的問題輕松解決。)
任務2:福建名人輩出,林則徐、嚴復、陳景潤、冰心、朱熹……你想了解他們的生平事跡、經典語錄還是代表作品呢?
1.選擇一個喜歡的名人收集資料。
2.上網收集相關資料制成名人資料卡。
3.資料卡片的內容和形式自定。
(設計意圖:理論遠遠比不上實踐操作,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點,學生在完成名人資料卡這個任務的同時已經掌握了查找資料的方法,實現了本課預設教學目標)。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一種啟發、探究型教學模式,教師將教學目標隱含在一個或者多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向老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等途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謝太云.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幽默藝術[J].教師,2011,13:102-103.
[2]董杰.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1):427.
[3]茍紅霞.小學信息技術課點滴思考.[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