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川++王興芹
摘 要: 網絡外語閱讀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網絡外語閱讀教學現狀入手,探討網絡外語閱讀教學原則,試圖找到適合我國學生的具體網絡外語閱讀教學措施。
關鍵詞: 網絡 外語閱讀 原則 措施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外語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技能一直是外語教學關注的核心內容。就外語閱讀教學而言,是外語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靈活掌握語言,并達到熟練閱讀的目的,通過大量閱讀可以提高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對于大多數中國外語學習者來說,由于缺乏足夠的語言環境,只靠正式課堂教學和教材提高語言水平。
目前,網絡外語閱讀教學作為一種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多教師和研究者的認可,相信這種閱讀方式能發揮學習者的主體性,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孔惠潔,2004)。由于網絡外語閱讀教學起步較晚,仍然存在許多不如意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外語閱讀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網絡課程和網絡教材相混淆。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把網絡課程定義為通過網絡表現得某一門學科教學內容和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照一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目前,許多網絡教學僅僅將網絡技術當做教材的搬家或者教材的電子化,網絡課程中只有多媒體課件或者講義、幻燈片等。網絡上的外語閱讀資料大都是文本和圖片資料,學習者的任務是閱讀大量難易程度不等的材料,然后做練習題或者考試。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學習者來說,只是資料的瀏覽和聯系,網絡技術僅是課本的代言人,對學習者認知能力發展起到極為不利的影響(林君芬,余勝泉,2011)。
2.忽視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很多網絡外語閱讀課程沒有提供測試學習者現有水平的系統,學習者在沒有進行前測的情況下,點播網絡課件進行學習,難免回到傳統外語課堂教學中所有學習者使用同樣教材學習的老路上,無法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要。學習者對閱讀策略的掌握沒有有效手段進行評估。對于教師來說,如果不了解學生的起點,就無法針對學習者現有知識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學資源,很難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缺乏互動的閱讀策略培訓。有些教師在對學習者進行閱讀策略和技巧培訓時,只是在網頁上粘貼相關文辦或者提供閱讀策略的超鏈接,或者把幻燈片掛在教學主頁上。這些教學手段很難保證學習者主動學習這些教學材料,學習者與教師缺乏互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大量信息,無法真正了解某一策略如何發揮作用。
4.評價與反饋方式單一。評價與反饋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目前網絡外語閱讀教學的評價還局限于教師對學習者的評價,主要是作業完成情況和考試情況。學習者對閱讀策略掌握情況的自評及閱讀過程的監控相當欠缺。實際上,自評對學習者獲得學習成就感非常有效,對學習者產生強大的激勵作用。
二、網絡外語閱讀教學設計原則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網絡外語閱讀教學設計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張紅玲,2010):
1.評估學習者現有閱讀策略、閱讀理解水平和詞匯水平。學習者在正式進行網絡外語閱讀學習之前要接受前測,包括學習者目前已經掌握的閱讀策略及閱讀理解水平和詞匯水平等。評估系統據此提供學習者評估報告,并針對學習者現有水平,提出進一步學習的規劃。
2.在教學中著重意義教學,提供大量豐富多彩的可理解性輸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者應該接觸到完整的、相關的、有意義的文本,而不是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文本。選擇閱讀語料時,應該把閱讀的可讀性放在第一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建立閱讀分級語料庫,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需要。在建立語料庫之前,教師應該設立調查問卷,了解學習者希望閱讀哪一方面的語料。
3.將閱讀策略訓練融入日常教學中。閱讀策略訓練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網絡外語閱讀教學設計時,應該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及測試和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時,充分考慮閱讀策略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通過在網絡課堂上接觸大量風格和體裁各不相同的文本,操練并掌握各種閱讀策略。
4.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幫助學習者激活先前知識。多媒體技術可以把音頻和視頻手段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比傳統課堂中教師憑借書本和口頭描述要生動得多。這種方法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習者激活他們母語學習中已經獲得的知識。
5.建立學習者自評和學習過程自我監控手段。傳統閱讀學習者自評手段比較單一,通常是通過操練閱讀文章并回答閱讀理解實現,無法監控他們的學習過程。借助網絡及計算機技術,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評價目標應該和教學目標一致,教師和學習者要對學習者提出的問題給予反饋。
三、網絡外語閱讀教學設計措施
1.閱讀材料選擇。閱讀材料的選用應該充分考慮學習者需求、興趣、學習風格等差異。教師選擇材料時,尤其編輯材料時應該注重題材的變化性,使之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王雪梅,戴煒棟,2005)。
2.設計網絡外語閱讀策略。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摸清學生感興趣的閱讀題材,了解學習者感興趣的材料之后,教師選擇文本時可以借鑒Krashen(1982)窄式閱讀的觀點。窄式閱讀就是讓學習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集中閱讀同一話題或者同一作者的文本。這樣屬于一個話題的詞匯和句法重復出現,非常有利于學習者熟悉相關詞匯。在了解學習者閱讀需求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可讀性工具,如Flesch Reading Ease計算文本難度。經過兩個方法相結合選擇的文本會比較適合學習者的需求。
3.閱讀策略訓練。閱讀策略是在閱讀過程中為解決閱讀問題和幫助記憶文章內容而進行的思維活動。網絡外語閱讀教學的一個目的就是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幫助學習者在確定閱讀目的的基礎上,成為善于使用策略的閱讀者或高效閱讀者。閱讀策略的使用包括單項技巧的應用和從整個語篇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歸納起來,進行閱讀策略培訓可以采取如下五個步驟:
第一,閱讀策略的分類、定義、目的、使用方法。
第二,閱讀策略的運用。教師采用有聲思維方式,逐步演示閱讀過程中運用到的閱讀策略。
第三,掌握監控策略。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隨時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對自己的閱讀理解效果進行評估。
第四,閱讀策略操練。練習形式可以是多項選擇題,也可以是開放式問題或填空題。
第五,閱讀策略的使用測試和評估。
4.激活先前知識。學習新知識之前,教師有必要了解學習者原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方式,可以采用的多媒體技術有頭腦風暴軟件、超鏈接、流媒體視頻技術等。根據認知負荷理論,學習者在處理不適合他們的閱讀語料時,付出更多努力,從而加重學習者的工作記憶負擔。所以教師要注意激活先前知識的前提是文本的難度不能大大超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在網絡外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可理解輸入幫助學習者激活已有知識,獲得更多知識經驗,從而進一步促進有效閱讀。這樣反復循環,學習者的閱讀水平和背景知識及經驗都會提高和豐富。
5.教學效果評價。就評價主體而言,網絡外語教學效果評價由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組成。就評價對象和時間來講,對學習者的評價分為教學前評價和教學后評價,包括三個測試,分別是網絡外語閱讀理解水平測試、閱讀策略測試和詞匯水平測試。教師對學習者的反饋可以采用公告、電子郵件、在討論區回帖及面談等多種形式,反饋要及時。網絡交互有一個相對頻繁的時期,超過這個時間段之后學習者很難獲得相應,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習者,都要盡快及時地給予反饋。
參考文獻:
[1]林君芬,余勝泉.關于我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1(1):55-59.
[2]張紅玲,朱曄,孫桂芳.網絡外語教學理論與設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3]孔惠潔.基于網絡的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128-130.
[4]王雪梅,戴煒棟.從網絡環境角度整合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