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芹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美術教材第十冊第三課。
二、教材分析
繪畫時勾勒輪廓的線稱為線條,線條有直線、曲線、折線、粗線、細線、實線、虛線。韓北屏在《古城廢墟·帝王墳》中寫道:“僥幸保留下來的片段彩繪,色彩鮮艷、構圖美妙,線條熟練。”歷史上對于線條的描繪遠不止這些,在幾何概念上,線有長度,有方面和位置,不同方位的線所代表的意義不同。把幾何學上的線條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就可以描繪出一個形狀或是空間的立體結構,在平面上利用線條的方位和陰影打造立體效果。在平常生活中,線經常被用來描繪女性的肢體輪廓,或婀娜動人,或自由流暢。有高度的線條給人一種渴望和奮發向上的情感;水平線條代表寧靜、放松;而對角線和斜線則更具活力;向上彎曲的大曲線則是振奮向上的狀態,有鼓舞人心的意義。在繪畫中,線條是最樸素的老師,她教會我們如何運用線條來表現或蒼勁飄逸,或儒雅古拙,或栩栩如生的造型。在本課的教學中,旨在教學學生線條的知識,初步掌握各種線條的畫法,認識不同線條的造型,掌握線條組合的規律,最終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大自然中存在的線條,通過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事物,發現它們的線條的美感、特征和視覺效果;通過學習直線、曲線、折線、虛線、實線等不同線條的形狀變化,了解各種線條的實際運用價值,培養學生用筆、造型的能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明暗相間的關系,畫出簡單的明暗對比畫。
3.通過觀賞大師的作品,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體會畫家在作品中抒發的不同的情感特征,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體會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通過嘗試、欣賞、分析,感受不同線條的特色,加深對線條的認識,了解各種線條的形態,體會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明暗對比關系。
五、教學難點
讓學生嘗試畫出輕重、粗細、疏密、快慢和虛實等不同變化的線條,并用線條描繪出實物,鍛煉自己對于線條的繪畫能力,體會線條的表現力,感受線條的魅力。
六、教學過程
1.提問環節
在正式教學之前,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熱愛,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激活課堂學習氛圍。如:“你們都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線條?像汽車的輪廓是不是由不同的線條組成。”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自主地把美術和實際生活中的實物相聯系,我認為要把教材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越密切,其教學質量越可觀。
2.觀賞環節
上課時可以播放有關人體曲線美,生活中的線條美的視頻,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線條的藝術。如:播放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老師的《月光》,讓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發現人體的曲線美。還可以在用實體演示線條的變形,如:用一根鐵絲進行各種變形讓學生感受到線條的形態變化。學生們通過自己大腦構造的景象千變萬化,如何將這許多的構想連接到一起,成為課堂教學的靈活動力呢?我認為通過實物演練可以讓學生有“哦,原來是這么回事”的感覺,使學生的思考都趨向一點,讓教學進行得更順利。
3.互動環節
(1)集體討論生活中所見過的線條
比如:在家里看見的門窗板凳是由哪些線條組成的,能在自己的紙上畫出來展示給大家看嗎?生活的線,比如:電線、毛線、蜘蛛絲等都是什么形狀的。
(2)觀看視頻中不斷變化的線
如果讓學生獨自觀看視頻中變化的線,觀察線條的變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平常所忽略的線條吸引,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線條的興趣。
4.學生作業設計
在對學生講解線條的有關知識并讓其進行互動過后,對線條的設計有了初步的認識,下面就是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的時候。可以布置一個主題,比如:生活中的線條,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自由發揮,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繪畫能力,不要拘泥于細節,把自己所思所想甚至天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畫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學生的思維局限,充分打開想象的空間,美術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不用著重要求學生的繪畫能力,而是培養這一階段的學生的大腦思考能力,讓其在以后的美術課中更順利地進行下去。
5.課堂總結
通過課堂對線條的學習,小朋友們對于線條有怎樣的初步認識?大家組織討論一下,然后選出小組長進行代表發言。通過不同學生對線條的認識深淺,可以對下次教學進行改進,中間還可以評價自己的和別人畫作的優缺點,優點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又有哪些?可以對學生發放代表榮譽的小紅花,將小朋友們的畫作整齊地貼在墻上,大家選出自己心中最漂亮的作品,獻上自己的小紅花。通過作品評選把課堂推向高潮,使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產生自豪感,對于今后的學習有著很積極的作用。之后,把最優秀的作品選出來,讓小作者說出自己對于如何作畫,怎樣構思的想法讓其他學生感受思想,了解自己的不足。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以讓學生在認識、發現生活和自然中的線條為基礎,通過自己觀察和臨摹感受線條的形態變化,繪出如直線、曲線、折線、曲線等不同形狀的線條;了解線條的各種形態和變化特征,通過觀察視頻,認識生活中的線條應用,找出自己看見過的線條實例,并用畫筆描繪出來。其次,通過臨摹作品,學習線條的對比關系,能初步掌握線條的點、線、面之間的關系,繪出簡單的明暗對比面;另外,就是運用不同的方法,敢于大膽創新,不受教學的束縛,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大膽發揮想象力,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描繪出自己的東西來,感受線條及美術帶給自己的無限遐想和魅力。最后,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按照教師的例子,進行臨摹最后展覽評比,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棒的作品再通過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找出自己的不足。
對于美術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中,需要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發現美術美,而在對于線條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生放置在多元的情景中,讓學生自己感知一個不同線條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與此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使得美術教學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