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菊英
摘要:在現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初中英語的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其實只要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探究者,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和熱愛,強調學生自主地去掌握知識,這種主動的學習就會比被動的學習效率高很多,也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67-01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門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的要求以及目標也提高了。同時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面提出來新的挑戰,需要教師在靈活運用課本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靈活運用教材,使英語學習更貼近實際生活。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交際情景,調動起學習氣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去,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是我對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建議。
一、注重交際教學法
我們學英語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會說英語。聽說英語也是英語教學中所追求的最核心目標。交際教學法可以根治英語學習中的“聾啞癥”,聽力訓練對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運用英語教學進行交際起著推動作用。交際法提倡在使用中學習目標語,其目的是要培養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不論從其手段還是目的來看,交際法都是符合語言習得和功能的完美方法。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規定: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整個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定量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讓獲得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創設語言環境,進行情景教學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學了它就是為了進行交際,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枯燥感,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相應的直觀教具、動作表演、卡片、掛圖、實物,隨時隨地取材或根據課文內容創設語言環境,并盡量多地使用英語,逐步過渡到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臵身于一個英語的環境中;有意創設的語言環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英語,引起興趣。例如在學習:“How much is it?”一課時,為了避開枯燥的數字練習,我結合了當時是節日來臨之際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個“小小購物節”的活動,通過創設一個買賣東西的情景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學生充滿激情,易理解掌握,這就深深的抓住了學生的“心”。
三、創新課堂教學
創新,并不是摒棄,也不是另起爐灶,他不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求,而是在原有基礎之上有所改變,是一種不斷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斷嘗試的勇氣,不斷追求的態度。對于課堂教學也不是完全與傳統教學“斷交”,徹底摒棄傳統教的方式方法,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教學的精華我們要繼承,而且要發揚光大,而其中的一些糟粕我們要徹底拋棄,諸如滿堂灌、一言堂等等。為了適應新課改,提高教學質量,英語教師必須精心備課,課前的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富有情趣的課堂導入吸引住學生,所謂“以情激趣”,英語課堂上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所以說,創新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多元的、富有活力的、利于自主學習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的、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
四、更新教學模式
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英語的基礎知識,需要理解、記憶的東西很多,知識量較大,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以激發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欲望。以往的英語教學模式通常都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絲毫感受不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魅力,因而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提不起學英語的興致。為此,以教師為教學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現在的素質教育。根據現在教學目標的轉移,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也應該相應的做出調整。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選擇設疑的教學模式。所謂的設疑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以教師授課為輔,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逐漸過渡為主動學習。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相關問題,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獨立分析、解決,以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且還要通過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能力,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符合自身發展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和思維發展的。例如講授start to do/doing句型時,教師可以提出“在學過的句型中還有哪些結構與此類似”這樣一個問題,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這個句型的記憶,又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收集與回憶幫助他們復習以往學習過的類似句型。這樣以前學習的begin to do sth/begin doing sth or continue to do/doing sth等句型與start to do/doing句型就一起形成了一個小知識團,從而利于學生今后的運用與區分。
五、創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
素質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在課堂上不再充當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轉而成為了一個引導者,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點撥學生,帶領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殿堂。如果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雙方不能進行順利有效的溝通,那么教師將無法及時獲知學生的需求,而學生有什么困難、疑問也不愿意反映給教師,向教師傾訴,不能夠誠心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盧梭曾經說過:“只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夠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學生對英語課的第一印象來自于授課教師,所以教師務必要在一開始就樹立好形象,讓學生逐漸發掘出英語的獨特魅力。
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就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激發學生自身積極學習的主動性,才能達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曉嵐.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2]曹麗輝.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