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妮
摘要: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由于其人文關懷性、教育性、閱讀能力性等,普遍存在著教師教學落后、初中學生學習音樂課難的問題,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初中音樂;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64-01
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這句名言告訴我們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音樂家,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音樂教育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作用。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音樂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課”。音樂課堂教學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上好音樂課,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們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是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目前,在絕大多數的初級中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的內容包括唱歌、欣賞、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這幾部分。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將以上教學內容較好的理解和掌握,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愛好,在于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影響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
影響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是從學生角度來說,還是從學校和教師角度來說,乃至是從家長角度來說都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因素,不利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學校和教師因素。
對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來說,教師和學校是兩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無論教師還是學校,只有從這兩個層面提升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視,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和深化,以此帶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和學校的因素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二)家長和學生因素。
學生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體現著,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最終都體現在學生身上,學生是教學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體現,而家長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外在事物的認知。因此,家長和學生也將成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影響因素,但是其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以輔助的姿態出現在教學質量的改革過程中,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側面影響因素。
(三)體制因素。
體制因素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體制因素不僅僅決定著初中音樂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同時,在初中音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學體制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與教學模式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系。教學體制以何種姿態存在將直接影響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
文化是一種歷史表現與歷史傳承,狹義的文化主要是對人的一種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的描述,廣義的文化是一種精神財富的綜合。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體現,也屬于精神文化的范疇,因此可以說,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音樂的表達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圍的支撐的,因此可以說音樂與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樂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發展模式來研究音樂的發展,實際上,音樂與文化二者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感念,音樂文化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一種文化傳統的結合,我國音樂歷史源遠流長,在音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無不體現了音樂文化的藝術魅力,這種文化包括各種音樂樂器的發明與使用,以及各種經典音樂作品的出現,比如高山流水的創作,體現了朋友之間的情誼。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提出了關于音樂美學的理論,體現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光輝和音樂思維及審美情趣,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一起構成了我國音樂的巨大藝術魅力展示。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是音樂文化對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音樂文化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元素決定著音樂教育的文化特性,決定了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音樂文化,音樂教育則只剩下對音樂技巧和技術的應用與描述,而失去了其審美情趣以及藝術表現力;另一方面,音樂教育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又促進了音樂文化的發展,音樂教育的持續發展會促進音樂文化內涵的逐漸豐富。音樂教育作為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途徑為音樂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有機的促進作用,如果沒有音樂教育,那么音樂文化也會停滯不前。音樂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音樂教育的發展,有什么樣的音樂文化背景,就會有什么樣的音樂教育模式,目前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國內外交流溝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樂教育模式及音樂文化底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另外,音樂教育的轉換也會促進音樂文化的不斷繁榮和豐富,比如音樂教育過程中對其他音樂文化的吸收與借鑒,會對我國的音樂文化產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對促進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創設和諧的初中音樂教學氛圍,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
初中音樂教師要用和諧、認可、尊重的行為,去贏得學生的愛戴,為學生的創造才能和能力的充分開發做出應有的貢獻,建立平等、和諧、友愛的師生情意。初中音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及意見,使得每個學生都具備創造潛能,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新能力,并在創新中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愉快和歡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要設法為學生營造一個“創造”的學習氛圍,并使所有的初中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愉悅。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暢所欲言,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研究、體驗學習的樂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師要把知識和智慧的種子均勻地拋向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會對自己、對初中音樂老師都會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求知欲望;初中音樂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要多點評、多表揚、少批評、認真教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及看法,無論學生的意見對與錯,只要他們能開拓思路,都要加以鼓舞和支持,及時表揚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正確引導有錯誤取向的學生。
總而言之,音樂作為初中階段學生們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找出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出現的這些問題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音樂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促進初中音樂課程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