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電子商務憑仗其市場全球化、交易快捷化、虛擬化、透明化、標準化、連續化和成本低廉化的特點,得到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的支持。不僅如此,電子商務在購買、生產、管理、銷售和庫存等多方面降低了成本,從而導致電子商務下的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傳統市場下的商品價格,受到廣大消費群體的狂熱追捧,淘寶、京東等企業得以辦的風生水起。電子商務在對商品價格帶來這些有利影響的同時必然也會帶來物價波動幅度大價格不穩等不利影響。本文分析了電子商務對商品價格的有利與不利影響,并針對不足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
關鍵詞:電子商務;價格;定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F7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98-01
一、電子商務對商品價格的研究背景
因特網作為一個商業載體,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信息采集、傳輸和交換的工具。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基于互聯網的IT服務業注入了新活力,其中,電子商務備受矚目,已被確認為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的新經濟模式和催化劑。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三個艱難的歷程:電子零售、電子貿易和網上交易市場。在經歷過這些之后,電子商務逐漸成熟。它的核心是運用網絡技術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服務,使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最終最大化的創造社會財富。
二、電子商務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降低了采購成本
企業收購原材料過程瑣碎,而通過計算機網絡公司,能夠加緊與主要供應商之間的協作關系。將原料的采購和產品的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的集成系統,從而降低了采購成本。西方國家的正點生產系統就是企業與供應商通過電子通信系統訂貨來降低采購成本的典型案例。所謂正點交付原材料給廠商,是指原材料送至工廠時與工廠恰好需要這批材料的時間吻合。以便原材料的存貨減記至零。但這并不代表企業就把庫存的負擔丟給了供應商。如果是這樣也不能降低供應成本。相反,它強調了企業與供應商的生產同步,因此,作為一個緩沖庫存就沒有必要。
(二)電子商務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
電子商務在減少公司生產成本上的作用很明顯。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模式下生產設備具有很強專用性,只有生產大量相同的產品,才能充分發揮其相應產能,降低成本。而電子商務模式中,企業普遍采取靈活的生產體系,靈活的生產工藝設備往往是多功能的,在這樣的系統中,生產不同產品的產能可以相互調整,生產一定數量的不同產品以及生產同一數量的同種商品所需花費的成本大致上相等。這就避免了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變更生產線而產生的巨大花費。通用汽車公司自啟動“薩頓計劃”后,購車者可以坐在他的電腦面前選擇他喜歡的顏色、樣式、汽車音響和發動機等。如此,通用汽車公司可以在相同生產線上生產出顧客所需的不同產品。
(三)電子商務降低了顧客服務成本
一家以客戶為導向的全球市場控股現代企業,不僅其所有工作的起點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所有工作的終點也是滿足顧客需求。因此全球客戶的服務成本是其產品成本不可缺少的部分。世界市場地域范圍廣且存在巨大差異,造成顧客服務成本昂貴。然而利用互聯網可實現24小時在線服務。任何人都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網上向企業查找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沒有滿意答案也可以發電子郵件進行詢問。因此,電子商務給一個企業提供了對世界范圍內的客戶提供遠程服務、低價銷售的機會,大大降低了客戶服務成本。
三、電子商務條件下的定價影響因素
(一)電子商務條件下商品定價影響因素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交易方式,將企業、消費者、政府帶入一個數字信息化時代。
1.成本。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在業務流程上基本相似,但相比傳統市場,企業運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進行商務活動,部分商務流程被簡化。電子商務的出現,大大節省了人力、財力、物力,有效拓寬了交易渠道,縮短了交易鏈條,降低了交易成本。企業的成本降低,商品的定價也隨之降低。
2.競爭。電子商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廣大的平臺,對企業來說是個契機,但同時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隨著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投資者、創業者甚至草根紛紛加入電子商務的戰場。淘寶、當當、京東等電商企業為了爭奪用戶,招數盡出,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一場又一場。激烈的競爭促使電子商務下的商品定價低于傳統市場。
3.消費者心理。消費者的心理,如性格、態度、愛好和情緒等精神和意識都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影響價格的消費心理因素,主要表現為價格預期心理、求廉的價格心理、價格攀比心理、價格偏好心理、價格價值判斷心理等。根據這些心理因素,電子商務下的商品定價又大有不同。許多B2C模式的企業根據消費者心理,對同種產品采取制作不同的瀏覽頁面制定不同的價格這一策略。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定價策略
(一) 交易前簽訂網上協議
現實場合中,我們都會簽訂各種協議來約定雙方,保障自己的權益。在網上交易前,我們完全也可以簽訂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數字化協議書來約束買賣雙方,從而規范交易行為。協議中,可以對商品價格作出規定,比如一些數碼產品或者品牌服飾等突然降價切降價數額超過一定額度的,在規定日期內按原價購買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協議獲得補償;也可以對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等做出規定,若沒達到要求,將做出賠付等。通過簽訂協議,相信可以起到一定的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的作用。
(二)政府加強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
一個健康良好、規范的電子商務市場,少不了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來約束。在電子商務領域,由于起步比其他一些發達國家較晚,與之相比,我國的立法還比較薄弱。日本為規范電子商務,頒布了《特定商務交易法》、《電子消費者契約及電子承諾通知相關民法特例法》、《消費者簽約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規范廣告行為的《景表法》,規范結算行為的《割賦販賣法》以及其他適用于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為了促進和保障電子商務的全面發展,美國的大多數州都制訂了電子商務法,1995年,尤他州頒布《數字簽名法》,截止1999年,美國已有44個州制定和電子商務相關的的法律,從數量上看,美國州一級電子商務的法律文件有近百部之多,一些配套法規也不少,譬如《電子商務安全法》、《電子簽名法》、《金融機構數字簽名法》等。我國可以借鑒這些國家電子商務法的精髓,再結合自身特點,加強立法來規范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
參考文獻:
[1]顏飛,周國光. 電子商務下商品價格變動分析[J]. 電子商務,2007(07)
[2]馬勇. 電子商務對商品價格的影響[J]. 價格與市場,2000(10)
[3]蔡津,張正華. 基于博弈論的電子商務零售商與傳統零售商的價格競爭模型[J].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