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 李杰
(保山學院教育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新建本科院校 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化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以保山學院為例
朱紅 李杰
(保山學院教育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隨著教師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建本科院校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材教法”的課程模式已難以適應教師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急需進行改革,構建一個短小靈活、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學生差異性發展需求。
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課程;模塊化
教師教育的課程結構是專業化教師培養與訓練的重要實施載體[1]。隨著國家對教師教育專業化的不斷推進,新建本科院校傳統的“老三門”——“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材教法”做法存在課程結構單一、比例偏低、實踐性不強等諸多弊端,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急需在現有教師教育課程設計基礎上進行改革,以便培養適合基礎教育的合格師資,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師教育質量。
保山學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78年的保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目前有30個本科專業和30多個專科專業。本科專業中,只有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這2個專業屬于師范類,其余的均為非師范類專業。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學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近些年來,保山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方面大做功夫,各二級學院也結合自身專業特色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一些傳統的非師范類本科專業,如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在專業方向課程、職前強化課程或獨立實踐環節中設置一些教師教育類課程,以幫助學生將來能多一條當老師的就業渠道。另外,為幫助非師范本科生積極應對教師資格證考試,保山學院還專門以通識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教師資格證考前輔修課程,包括“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兩門課程,主要由教育學院負責。縱觀保山學院非師范本科專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科專業性的慣性思維殘存,“老三門”做法難以應對改革需要
自1963年《高等師范學校教學計劃》(草案)頒布起,我國 傳統高師院校基本上沿襲著“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 材教法”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1,2]。20 11年10月,教育部頒布《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教師[ 2011]6號)[3]倡導建構短小靈活、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學生差異性發 展需求。2016年3月17日,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教師[2016]2號)[4],從目標、內容、形式、指導、評價、基地、經費等多方面對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進行了整體的規劃與要求,切實增強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 升教師培養質量。這樣一來,傳統的“老三門”的做法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然而一些二級學院在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時還再沿襲“老三門”的做法,急需改革。
(二)課程內容孤立,學分設置參差不齊,課程模塊功能弱化
根據保山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相關要求,專業方向課程是各專業學生為獲得就業、創業和繼續深造的知識、能力、素質而限定選修的與專業相關的方向課程;職前強化課程是在對人才需求和面向崗位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設置的崗前綜合訓練,旨在強化和完善學生的崗位技能;獨立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設計和綜合訓練上應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和實踐能 力的鍛煉;三種課程體系應相互銜接,課程內容的設置應具有貫通性和連續性。然而,有的二級學院只在獨立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了教師教育課程,有的二級學院雖然設置了教師教育方向課程也有相應的職前強化課程,但彼此間的系統性不強。因課程數量不同,教師教育類課程總學分也就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有的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有10學分,有的則只有3個學分,不利于學生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系統學習和技能訓練,課程模塊化的功能也難以凸顯。
(三)以選修課形式開設教師資格證考前輔修課程,難以適應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改革趨勢
為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 嚴格教師職業準入,保障教師隊伍質量, 教育部于2013年8月15日頒布了《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5]并預計2015年完成全國的推廣,實現統考常態化。教育學院順應教師資格證改革趨勢,積極探尋教師資格證考前輔修課程設計,將原來的“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傳統課程改為了“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兩門課程,根據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中學)的相關要求,“綜合素質”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基本能力”5個模塊,“教育知識與能力”包括“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8個模塊,以教學團隊的形式面向全校非師范專業本科生進行授課。由于課程內容多,課時不足、選課人數較多而師資又十分有限等原因, 再加上部分學生僅僅是為拿學分而選課,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無法為真正想考教師資格證的 同學提供更多幫助。 2016年4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頒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的通知》(教師廳函[2016]4號)[6],云南省教育廳2015年11月2日發布的《云南省教育廳關于舉行2016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認定課程考試的通知》[7]都明確提出從2016年下半年起,云南省將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這樣一來,以選修課的形式來幫助非師范生應對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很難適應教師資格證改革趨勢的,急需調整。
將教師教育類課程作為專業方向課以供非師范本科生選擇,并設置相應的職前強化課程和教師教育實踐項目,不僅有利于充分整合保山學院教師教育資源,傳承保山學院師范類教育的根脈,提高教師教育質量,還可以讓非師范本科學生有機會接觸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系統學習和專項訓練,增強自身就業實力。基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結合保山學院實際,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化體系在建構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注重學生專業發展
我國的教師教育己經進入了從滿足“數量擴張”到調整結構的“質量優化”轉變時期[8],并且職前職后一體化教 師教育培育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發展的常態。因此,在建構教師教育輔修課程模塊化體系時,應根植于教師專業發展要求,加大對未來教師的專業理想、專業道德和專業信念的培植,提供系統的教育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訓練課程,強化和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為其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二)加大實踐課程比重和 實 施效果
教師職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職業,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教師[2011]6號)[9]中明確指出,要“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加強師范生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加強教育見習,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講課的機會”。因此,在教師教育輔修課程的設置上除了必要的理論課程設置外,還應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增加課時,增強其實施效果,加大相關學科教學技能的訓練力度。
(三)課程設置應具有貫通性和連續性
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與結構不是簡單的“專業教育+師范技能培訓”的線性排列,更多的是各學科之間、理論與實踐、經驗與課程相互融合、互相聯結的立體網狀圖景[1]。因此,教師教育輔修課程體系的建構需要將學科知識系統、教育理論體系和教育實踐多方融合與優化組合,注重教師教育方向課程、職前強化課程與獨立實踐環節的貫通性和連續性,有效地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
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突出課程的師范性,結合保山傳統基礎專業辦學實際,構建了一個由教育學類、心理學類、信息技術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類及學科教育類課程等組成的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化體系,具體如下:

表1 保山學院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
保山學院教育學院除了負責本院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外,還承擔著學校10多個師范類專科專業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公共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此外還肩負著學校非師范本科生“綜合素質”和“教育知識與能力”通識選修課的教育教學工作,而該院教育學專業類教師師資十分有限,如果僅由教育學院來完成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的實施,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實施教師教育類課程時,需選課學生所在學院參與完成相應課程的實施,具體實施構想如下:“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基礎”這兩門課程由教育學院負責,考慮到云南省將于2016年下半年實行教師資格證統考,教育學院教師在教授這兩門課程時盡量結合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大綱進行,以便幫助師范生積極做好應考準備。“教師口語訓練”由人文學院負責,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普通話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口語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普通話水平。“學科教學法及課程標準解析”、“學科課堂教學設計”和“試講”由選課學生所在學院負責,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由信息學院負責,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及電子白板的正確使用。“微課程”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其時間短小、信息容量大、方式式靈活,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實踐模式[10],可由教育學院負責師范生的微格教學訓練。為便于管理,師范生的畢業實習由選課學生所在學院管理,可以進行專業實習也可以進行教育實習,但為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建議選課學生到中小學進行教育實習。
[1]聶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趙志娜.地方高師院校職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基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思考[J].職業教育,2015(3):145-146.
[3]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 程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 edu.cn/zong_he_816/20111020/t20111020_696507.shtml l.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http://www. gov.cn/xinwen/2016- 04/12/content_5063256.htm
[5]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EB/OL].http://www.hteacher. net/jiaoshi/20130904/70320.html
[6]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151/201605/t20160518_245149.html
[7]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教育 廳關于舉行2016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認定課程考試的通知[EB/OL].http://www.studyez.com/jiaoshi/kstz/ yunnan/201511/2326582.htm
[8]何茜,孫美花.教師專業化視野下的教師教育改革[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7):160.
[9]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E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16/20111020/t20111020_696507.shtml
[10]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l0.
朱紅(1983年3月-),女,漢族,云南芒市人,保山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

G642.3
A
1671-864X(2016)09- 0189-02
保山學院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教師教育輔修課程模塊的建構與實施――基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教學改革》(14B002JGZ)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