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韓逢華
省發改委書記的“發財”路
文_韓逢華


張小普
2015年10月28日,遼寧省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小普(正廳級),犯貪污罪、受賄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240萬元。
早在2014年9月,遼寧省紀委就對張小普涉嫌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經查,張小普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個人或伙同他人貪污公款;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收受禮金;為親屬經營謀取利益。張小普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并涉嫌違法犯罪。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省紀委常委會審議并報省委批準,決定給予張小普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張小普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她16歲下鄉插隊,17歲入黨,21歲任公社黨委書記,34歲走上正處級崗位,44歲走上副廳級領導崗位,49歲走上正廳級領導崗位。
然而,在步入57歲的仕途晚期,來自人生和事業的突然變故,使張小普的心理急劇扭曲。在補償心理、攀比心理、僥幸心理和炫權心理的共同侵蝕下,張小普理想信念的堤壩轟然坍塌。那是在2011年,張小普被任命為省發改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沒能兼任省發改委主任,對于已經57歲的張小普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她獲得進一步提拔的機會微乎其微。也正是在這一年,其父母相繼去世,單位主要領導也因病離世。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張小普又被確診患有重病,雖然及時進行了手術,但她的內心卻感到悲觀和失意。
也正在這時候,張小普身邊經常有人對她說:“你本應該當上副省級領導,卻只能正廳級退休,在現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再不好好享受享受,不為家人和朋友辦點事,這輩子你就白干了?!边@些話強烈地沖擊著張小普的思想防線。此前,身為省政府副秘書長和省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的張小普,雖說也曾收受少量的“禮金”“禮物”,但在她心中至少還繃著一根弦,最多也就是打打法律的“擦邊球”。張小普回憶說:“那時的我也十分警惕,十分謹慎,不斷告誡自己,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索取不正當利益,一旦索取就會因小失大葬送一生。”
但是,腐敗的因子遇到適合的土壤便會瘋狂地生長。張小普越來越感到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她心里感到不平衡。她開始錯誤地認為周圍的領導干部都在搞“腐敗”,都在利用權力為自己撈取好處;她開始抱怨自己整天忙碌,活兒沒少干,錢沒多得;她開始羨慕有錢人的生活方式,開始追求各種各樣的高消費享受,身邊做生意的老板漸漸多了起來;她開始考慮如何補償自己,尤其自己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到時候無職無權了,自己從政30多年,在領導崗位上工作了大半輩子,忙到現在也應該為自己考慮一下了。就這樣,她不再考慮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得到群眾的認可,而是更多地考慮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后事。就這樣,在黨的事業和個人私利的天平上,張小普開始向“自我”傾斜,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從此潰決。面對種種誘惑,張小普開始沉溺并迷戀于各種物質享受。穿戴講品牌、吃喝講排場、消費講檔次。在她看來,“當今社會公款吃點、喝點、報點是普遍現象,算不了什么大問題?!彼洺R簧砩萑A品牌時裝,挎著名包,穿著名鞋,珠光寶氣。她置中央和省委三令五申于不顧,親自指定了沈陽兩個頂級酒樓最大的房間定點進行公務接待。每餐必喝最好的酒,上最好的菜,一擲萬金。她自己的座駕從中華轎車換成了豐田轎車,還同時加配了一臺價值100多萬元的豐田大吉普。
第一個送“禮金”給張小普的是她多次給予幫助的一個干姐妹,見張小普百般拒絕,她就假裝變了臉,“義正辭嚴”地說:“這么多年來,我倆就像親姊妹一樣,你跟我還這樣,太沒意思了吧!”一方面覺得可靠,另一方面覺得不好推辭,張小普也就勉強收下了。
2012年,某公司向省發改委申請企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和企業貸款貼息申報項目。該公司經理劉某某是張小普的老朋友,他找到張小普,分幾次送上15.8萬美元。在張小普的幫助下,該項目順利通過省發改委的審批。為表示感謝及與張小普搞好關系,劉某某又在自己經營的4S店,把張小普兒子的舊車奧迪Q7越野車無償置換成一輛全新奧迪A8轎車,差價28萬元。
從幾萬、幾十萬,到上百萬,受賄價碼不斷提高,張小普也曾緊張過、顫抖過、斗爭過,她也知道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可是僥幸心理害了她,她覺得收受錢物是你知我知的事,而且送錢送物的不是干姐妹,就是好朋友,和自己關系這么鐵,不會告發自己。2011年至2014年間,張小普在任省發改委黨組書記、副主任28個月,共計840天,平均每天受賄近萬元,單筆受賄最多達200萬元。
張小普在《懺悔書》中寫道:“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對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抱僥幸心理,所有僥幸心理都是自欺欺人?!睂κ治罩貦嗟念I導干部來說,如果思想防線一旦被突破,腐敗的洪水必將像脫韁的野馬,沖毀一切。我們必須筑牢思想防線,才能守住法紀底線,不越人生“紅線”。
熟悉張小普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她權力欲望非常強烈,霸道、“咬尖兒”。權力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滿足,而正是為了追逐這種滿足,她將一切紀律約束都拋在了腦后。
身為黨組書記的張小普明明知道主要領導不允許直接分管財務、人事、建設工程和物資采購等工作,卻仍以各種借口拒不交出手中的人事、財務權力。
張小普喜歡拉幫結派,喜歡在自己經營的“小圈子”里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喜歡用“自己的人”。對于張小普來說,區分是不是“自己人”的標準非常簡單,那就是圍不圍著自己轉,給不給自己送錢。她把正常的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庸俗化、市場化、金錢化,喪失了一名領導干部基本的道德準則和選人用人標準。她把自己的一位“好姐妹”調到自己直接分管的處室,推薦她當上了副局級巡視員。這位干部退休后,張小普還專門為她成立了一個研究會,每年劃撥專項經費。她的那位“好姐妹”則是每個春節必來拜訪,送上人民幣、美元和購物卡。
張小普在干部調整過程中進行權錢交易,利用調入干部大肆斂財。在這個問題上,張小普一言九鼎,她認為黨組書記管干部就應該說了算,不愿讓別人插手,更聽不進別人意見。于是制度規定、紀律約束都拋在腦后,既不進行遴選考試,也不經過黨組會討論,很多干部莫名其妙地就進來了,事前連分管副主任和處室負責人的意見都不征求。而在神秘進人的背后卻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經查,張小普在任黨組書記期間,違規調入干部多名,受賄100余萬元。2011年,張小普一當上黨組書記,就把辦公室會計和出納換成了自己人,把自己最信任的正處級調研員劉鐵冰(另案處理)調到辦公室,專門為她服務,處處為對方打氣撐腰,后來又讓他主持辦公室工作。張小普的這種“支持和照顧”換回來的是,每當她出國出境,劉鐵冰都提前送上港幣、歐元。劉鐵冰去北京參加會議,也沒忘了給她帶回一根金條。張小普兒子經營的酒吧開業,劉鐵冰不請自來,一出手就送上20萬元。
張小普多次親自出馬,將省發改委項目發包給自己兒子經營的公司或通過他人為自己兒子經營的招投標代理和工程造價咨詢業務承攬項目。2012年下半年,省發改委準備開發節能評估的“能評智能監控管理軟件開發服務”項目。張小普兒子知道消息后,與朋友成立遼寧易普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占有25070股份。在張小普的安排下,易普公司成功中標。2013年4月,省發改委向易普公司支付合同款148.6萬元。易普公司按照股東約定,支付給張小普兒子數十萬元項目提成款股東分紅。這種錯位的“補償”,不僅害了張小普自己,也讓她的兒子步入了歧途。
作為分管單位財務的領導,張小普不把財經紀律當一回事,將本應由個人支付的家庭宴請、保姆保潔、洗浴、洗衣等近50萬元的消費單據在單位報銷,甚至連兒子結婚的9.2萬元招待費都在她的默許下,用虛假發票在單位財務賬上公然核銷。
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講規矩守紀律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可在張小普眼里,廉政是警示別人的,紀律是約束別人的,自己可以例外。一次,在省發改委機關干部大會上,她義正辭嚴地告誡別人,要視黨的紀律為生命,千萬不要碰“高壓線”。會后卻私下宣稱:“我在會上講的,是說給別人聽的,咱們該怎么干還怎么干。”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張小普把黨紀國法視為兒戲,甚至以身亂規試法,她破壞黨紀黨規嚴肅性和權威性,自己也必然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