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蓓紅 王敏娟
打造屬于孩子的“自由空間”
——淺談“兒童主動學習”理念下幼兒園區角游戲活動的改造
文 張蓓紅王敏娟
自由空間是教育 隱喻,也是實體的存在。是以自由、主動的理念關照幼兒的成長,促使其以自己的方式獲得充分而有個性的成長。主動學習是讓幼兒遵循內心的需求,自覺地、主動地、愉快地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經驗。改造區角游戲活動,拆除一道道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圍墻”,使空間擴容,促創意生長,給精神松綁,讓心靈放飛,使游戲真正的適應、滿足、愉悅、發展每個孩子。
自由空間 改造 主動學習

自由空間,是教育的隱喻,也是實體的存在。旨在以自由、主動的理念關照幼兒的成長,讓幼兒擺脫成人過度的外在干預,尊重幼兒自身的成長規律,呵護幼兒美妙的心靈空間,促使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獲得充分而有個性的成長,最終指向幼兒完滿的生命綻放。
主動學習,是幼兒遵循內心的需求,自覺地、主動地、愉快地去探索周圍世界,從而獲取經驗的過程。
我園所承擔的《自由空間:改造幼兒園區角游戲活動的行動研究》科研課題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在實踐中,我們打造屬于孩子的“自由空間”,倡導主動學習,對原有區角進行了改造。拆掉了幼兒區角游戲中一道道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圍墻”,從物質和理念兩方面,為孩子創設自由自在的游戲空間。
“自由空間”的打造,并不意味著對過去區角游戲活動的徹底顛覆,而是改變固定模式,使原有空間”擴容”。從室內拓展到幼兒園每個角落,并延伸到社區、家庭。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地點:在桌上、在地上、或是在墻上,在長廊、在草坪、或是在操場。打破常規,換個地方玩游戲,給幼兒帶來了新的驚喜,也喚醒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游戲的熱情。
情景一:公共長廊幻化成寬闊的舞臺。皇亭美食、太湖碼頭、超級4S店……一個個精彩紛呈又新鮮有趣的區角讓孩子們沉浸其中,自由演繹著各種各樣的角色,玩得不亦樂乎。
情景二:戶外操場被賦予新的功能。各種運動器械裝扮成娃娃家,超市、醫院等,騎著小車去逛街特別開心。
情景三:小樹林是探索發現的天然游戲場。孩子們可以看看樹葉的色彩、聽聽風的聲音、聞聞草木清香、觀察四季變化。天天在密密的葉子間偶然發現了一塊光滑的“大石頭”,驚喜地呼朋引伴,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大南瓜呀!新的發現衍生出一個又一個討論話題。
“自由空間”是幼兒創造、想象的空間。我們尊重個體、解讀童心、支持創想,為幼兒創設自由、自主的活動空間。教師對于幼兒的游戲行為不再過多干預,而是以提供材料、觀察解讀、調整推進的形式,螺旋上升式地為幼兒游戲提供適宜的材料,進行隱性支持與引導。
以小班美工區的改造為例:
改造前:
材料:蠟筆、剪刀、手工紙、印有兔子、汽車等可愛圖案的畫紙……
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在美工區單一的涂色并不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幼兒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畫畫一筆下去畫壞了,孩子會沮喪,折紙、剪紙也容易有失誤,而且這些活動孩子受到限制,缺乏主動學習的樂趣。
改造后:
干燥的樹葉、細細的白沙、彩色的小棒、長短不一的彩色吸管、五顏六色的紐扣、自然紋理的貝殼、圓潤的小石頭、大小不一的瓶蓋、各種各樣的扣子,廢舊光盤,這些非結構、低結構材料成為了美工區材料的主角。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質樸表達,大膽創造、展現他們心中的美好。設計得不滿意,沒關系,換個材料試一試,換個方式來組合,反復地嘗試,反復地體驗。沒有失敗的挫折,沒有千篇一律的訓練,只有倡導個性化的表現與創造。每一個作品都反映了孩子獨特的生活經驗和審美視角,人人都是“創想大師”。孩子們在有限的空間里,玩出無限的精彩。




幼兒無拘無束地在“自由空間”中穿行,沉浸在一個個新奇有趣的游戲時,他們的精神是放松的,心情是愉悅的,就像小魚兒一樣順暢地呼吸。享受心靈的飛揚與精神的浸染,感受自由自主游戲的快樂。教師耐心傾聽著幼兒內心最真實的心聲,挖掘游戲深藏的教育價值,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長。這里“自由”讓孩子更自在,更精彩。
瞧:初夏的午后,在一片綠綠的草坪上,小班孩子們正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陽光區角活動”。大自然里的陽光雨露、蟲鳴鳥叫、花草樹木、泥土石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幼兒的全感官體驗提供了條件。他們嬉戲奔跑,或是探究觀察,或是角色扮演,利用廢棄的輪胎、掉落的花瓣、叢中的昆蟲、幾個玩偶……自由自在地展開了對生活的演繹創造。藍天白云下的廣闊空間讓孩子們的精神更為放松,笑態可掬的自然演繹讓孩子們的情緒更為愉悅。看著草地上奔跑的快樂身影,聽著大自然中的陣陣歡笑,讓我們不禁感慨:這才是真正的游戲!
“自由空間”是幼兒游戲的場所,更是幼兒自由翱翔的靈動空間。在這里,教師都會站在幼兒的后面,相信孩子,大膽放手,引導幼兒創意想象,挑戰自我,體驗快樂,獲得生命的成長。在活動中他們積極地克服一些困難,嘗試做自己想做的事,獨立意識增強了,自我精神萌發了。
六一節的時候,孩子們改變了常規慣用的節目表演,紛紛要求創設一個“游樂園”,度過“完美的一天”。老師與孩子們把教室、走廊幻化成一個個寬松自由的游戲空間,打扮表演,科學探索,欣賞創作,視聽閱讀……沉浸在一個個新奇有趣的游戲中,享受心靈的飛揚與精神的浸染。孩子們不僅嘗試了自主設計、主動探索,共享了游戲資源,還增加了班際幼兒間的交往互動,為童年留下了精彩的記憶。
好的學習是游戲,好的游戲是學習。正如孫瑞雪老師所說:“你難以想象一個在自由中的兒童有多么優秀,多么善于管理自己,多么富有智慧,對這個世界有多么清晰的認識”。讓我們一起追隨孩子的腳步,解讀孩子的內心,調整我們的視角和策略,用自由的游戲點亮孩子的生命!
(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中心幼兒園)
[1]李季湄馮暁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孫瑞雪.愛和自由[M].新蕾出版社,2004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自由空間:改造幼兒園區角游戲活動的行動研究》(編號B-a/ 2013/02/09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