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鄒玉英
幼兒園體育游戲“有效”開展的策略研究
文 鄒玉英
幼兒普遍熱愛游戲,利用這一點開展體育游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鍛煉運動技巧。為此,本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探索。
體育游戲
如果說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那么游戲活動則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游戲、愛活動,尤其喜愛體育游戲活動。然而在當今家庭育兒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多數家庭又住在新村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各種“文明病”應運而生。在開展體育游戲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積極嘗試,整合資源。就幼兒體育游戲的開展如何更有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探索:
每周我們嚴格按照課表有序組織體育游戲,保障幼兒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我們制定了不同的活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并存,來達到既保證孩子的游戲時間,又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體育游戲,鍛煉孩子的體能。我班幼兒動作的力量、復雜性、靈活性發展不是很好,以手臂力量發展為例,我們組織開展了如“勇敢的小兔”“打雪仗”“打陀螺”這類既鍛煉幼兒手臂力量,又鍛煉有一定技巧的游戲。以訓練下肢能力的發展為例:“貼人游戲”訓練幼兒奔跑能力以及躲閃的能力,《跳皮筋》訓練幼兒單腿跳躍的動作,培養幼兒的耐久性。這些體育游戲不僅促進了幼兒骨骼肌肉的發育,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運動技巧。
另外,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我們在活動中會提出不同的動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戲規則,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并隨時調整游戲的難易程度,使每個兒童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當然我們也會根據活動的密度、活動量進行有效調節,使活動更加科學、有效。如活動“闖關奪寶”中,為了遵循了人體生理機能運動變化規律。在游戲部分“三關”的設計上,我們把活動量相對較小的“過天橋”“鉆魔洞”放在了第一關和第三關,把活動量最大的“飛躍峽谷”放在中間環節,使游戲部分的活動量也呈現出上升——平穩——下降的拋物線狀態。另外每闖過一關后,教師都有小結,讓孩子們有一個緩沖和休息的機會。
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促進幼兒的體能發展。我們為幼兒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
1.集體活動注重游戲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幼兒只有對自己需要或喜愛的活動感興趣才可能主動參與。在每月一次的年級組體育游戲活動研討中,我們體驗著成功、反思著失敗。如我執教的大班體育活動《勇敢的小特警》,以幼兒最愛模仿的人物“解放軍”為主線,創編帶有故事的情節,情趣盎然,其樂無窮,而且強調體智結合。在活動中我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用幾個竹梯拼搭成練習、挑戰用的“四座橋”和整個活動場地的布置。幼兒根據“探險”路線圖,去尋找“寶盒”并破譯密碼,積極開動腦筋,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開發智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孩子們積極投入,在運動量上達到了大班幼兒的體育活動正常指標,練習強度上根據動作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動靜交替、循序漸進,保證每個幼兒在體育游戲中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區域游戲注重開放性
為提高幼兒晨間鍛煉的質量。我們在組織形式及內容安排上進行了調整。每天晨間活動時,為幼兒準備豐富的自制體育玩具,幼兒可以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愿進行游戲。我們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幼兒自由探索,探索器械的多種玩法。比如“竹梯游戲”中,經過每個月對于竹梯的探索,幼兒自主開發的走、跳、爬的玩法就各有若干種。梯子游戲活動不僅促進了幼兒的生長發育,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活動的自主性、開放性大大提高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能主動去感知、操作、探索、發現。
在每個區域中,我們還注重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層次的多種材料。充分發揮活動區域的多重功能。如:在鉆爬區為幼兒提供墊子、紙箱等;投擲區提供沙包、流星球等;平衡區提供了輪胎、高蹺等;跳躍區提供了羊角球、橡皮筋等。我們還利用廢物,自制器械投放于區域內。幼兒用輪胎滾動,跳躍,用易拉罐做梅花樁、障礙物,用紙箱做山洞,用舊掛歷做小紙棍。在活動材料的投放中,有一部分是由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制作的,既貼近幼兒的生活,趣味性強,又能激起幼兒的參與性與主動性。每個活動區域材料的多重性,賦予區域活動新的生命,幼兒每天在不同區域、不同材料、不同同伴、不同玩法、不同功能的相互碰撞中社會性、動手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為了讓體育活動實現多種教育價值,尤其要注意發展孩子的創造性。
1.一物多玩,誘發創新
在《我們愛運動》主題活動中,體育游戲《好玩的報紙》幼兒借助報紙探索出許多創新玩法,鍛煉了各種肢體動作:將報紙頂在頭上體驗平衡、上下拋接鍛煉協調、揉成紙團練習瞄準投擲、兩兩結伴拉住報紙一角玩鉆山洞、報紙間隔鋪好練習跨跳、一張報紙站人練習單腳站立及合作能力……幼兒在與材料充分互動的基礎上,不僅發展了走、跑、跳、踢、轉、拋、接、推等基本動作,還自主探索出十幾種報紙的玩法,體驗到了“一物多玩”的樂趣。
對于幼兒園的一些常見器械:如球、圈、繩、墊子、沙包、輪胎、分盤、尾巴等,都是可以創造性的老器械新玩法。如用“繩”練習跳的同時,問:“我們除了玩跳繩,還能怎樣玩?”引導孩子玩“拋繩”、“繞繩”;“我們還可以找一個朋友玩一玩,也可以找幾個朋友玩一玩”,引導孩子合作玩“蕩繩”、“鉆繩”、“踩繩”、“拉繩”等一系列新穎的玩法。
2.重新組合,拓展功能
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運動材料的運動功能比較顯性,容易限制幼兒的思維。針對此類情況,我們嘗試將多種運動材料組合運用,拓展運動材料的多種功能。如:在《勇敢的小特警》中,把竹梯架在輪胎上,變成了一座斜橋小橋;將竹梯架在桌子上,變成了一座懸空小橋;把竹梯架在圓筒上,馬上變成了一座搖晃的橋;幼兒的活動興趣隨著材料的組合變化而不斷高漲。
我們對傳統游戲素材進行創編與改造,巧妙地運用,使體育游戲充分發揮傳統游戲的鍛煉功能,又增添新魅力。如傳統游戲“打沙包”,在沙包的準備上,除了準備傳統的四方形布沙包外,又自制了帶有卡通圖案或動物形狀的布沙包,用水果白色塑料包裝袋填充報紙做成糖果、菠蘿樣子的“沙包”,當造型新穎的“沙包”出現時,幼兒感到很新奇,爭著去打“沙包”、“給小動物送禮物”,這樣不僅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研究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了一點:當幼兒真正“樂”在其中時,體育游戲才能發揮效果,才能真正“有效”。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白云幼兒園)